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富察·傅恒:清朝历史上唯一达到“文平天下、武定乾坤”的人物

富察·傅恒:清朝历史上唯一达到“文平天下、武定乾坤”的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61 更新时间:2023/12/27 3:04:47

清朝因为长久以来的“狄夷之辨”而饱受后世诟病,“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等至高评价,在清朝几乎找不到对应的人,清朝历史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人物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群才效用,大寇荡平”的晚清重臣曾国藩,虽然被《清史稿》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但后世对其也多有“用将则胜,自将则败”的负面评价,甚至还因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心狠手辣、滥杀无辜而被冠以“曾剃头”的恶称。如此人物,或能“定乾坤”,但绝不能“安天下”!

“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的晚清重臣李鸿章,虽然文能“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武能“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了有价值的贡献”;甚至被《清史稿》评价为“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但是,李鸿章只是一个“糊裱匠”,也曾因为一己之私而重损国家利益。更何况,李鸿章努力了数十年,晚清依然是“乾坤未定、天下未安”,如此人物,也配不上如此称号。

能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曾国藩、李鸿章这等强力为晚清续命的“中兴名臣”都不能被称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那么,清朝历史上就果真没有此等人物了吗?

当然不是!

笔者认为,清朝历史上能够达到“平天下、定乾坤”之文武全才的人物,有且仅有一位,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乾隆朝名将、重臣——富察·傅恒。

傅恒其人

富察·傅恒,出身于满洲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将门之家,勋臣之后。康熙雍正两朝,富察家族的代表人物为马齐马武两兄弟,时人称之为“两马吃尽天下草”。康熙四十三年以后,在马齐和马武的带领下,富察家族便开始独领风骚,成为当时最具权势的满洲勋贵家族之一。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将马齐的侄女,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富察氏,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驾崩,皇四子弘历登基为帝,并册封富察氏为皇后。自此,富察家族便开始踏上飞升之路。

富察·傅恒,即为富察皇后的亲弟弟,乾隆皇帝的小舅子。

乾隆五年,18岁的傅恒担任蓝翎侍卫,成为正六品武职官员,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正团级干部;不到一年,傅恒便升任一等侍卫,成为正三品武职官员,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军级干部。

乾隆十二年,傅恒出任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兼任銮仪卫、殿试读卷官、会典馆正总裁。此时的傅恒25岁,已经成为财政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央仪仗队队长、国家法典编纂办公室主任,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不可否认,傅恒一个25岁的年轻人,能迅速爬升到副国级干部,有着富察皇后和富察家族的绝对影响。就连乾隆皇帝也曾亲口承认,“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推恩”。但真正让傅恒登临仕途顶峰,并取得“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成就却发生于富察皇后崩逝以后。

武能上马定乾坤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崩逝于东巡途中,而此时恰逢大学士讷亲督师金川叛乱不利而被乾隆皇帝斩杀,失去皇后庇佑的富察·傅恒,主动请缨,前往金川作战。

《清史稿·傅恒传》记载了傅恒督师金川前线的结果:

十四年正月,傅恒及提督岳钟琪决策深入,莎罗奔遣头人乞降,傅恒令自缚诣军门。傅恒遂受莎罗奔父子降。

金川之战历时两年,曾让当时的朝臣深为畏惧,更让乾隆皇帝无比头疼。一代名将张广泗、“蒙上眷最深”的大学士讷亲都因于此战中的不力表现而被处死。傅恒亲往督师便迅速平定了叛乱,其武功谋略、功勋之重,可想知道。

乾隆三十年,缅甸军队多次侵扰西南边陲——云南,因作战不力,连续三任云贵总督自尽;朝中大臣更是惶恐不安,甚至一致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可操”。就在朝臣不支持、战事屡屡失利的负面情况下,又是富察·傅恒临危受命、提刀跨马,奔赴征缅前线。

清缅之战中,清军虽然胜之不武,但傅恒率军全歼缅甸水军,重创缅甸陆军并迫使缅甸主动祈和的巨大功绩,绝对不容抹杀。更可贵的是,于战士前线身染重疾的傅恒,不退、不让、不矫情,真正让缅军见识了清军的军威和不可战胜。

两次临危受命,两次力挽狂澜,如此作为,绝对称得上“武能上马定乾坤”!

文能提笔安天下

乾隆十九年,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欲派兵平叛,但举朝上下“惧于辛亥兵败之事,不愿劳师动众”,甚至认为平叛过程中的不利局面,皆为天意、当然结果。乾隆皇帝固然能够乾纲独断,但面对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却也只能无可奈何。

此时已经升任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的富察·傅恒,力排众议,支持乾隆皇帝用兵并主动奏请单独办理准噶尔之役的所有军务。

而后的时间里,富察·傅恒带领军机大臣,制定平叛战略、调集军需粮饷、部署兵将火器。准噶尔之役取得胜利以后,乾隆皇帝曾对其有过“至同朕办理军务者,惟大学士公傅恒与朕一心,日夜不懈”的至高评价。

清朝时期虽不设“宰相”,但同时领受大学士职衔和军机大臣的朝廷重臣,基本等于之前的宰相一职。而保和殿大学士又为“殿阁大学士”之首,领班军机大臣又是军机大臣之首,也就是说,此时的富察·傅恒相当于朝廷一把手,国务院总理。以往在战事前线才能彰显权谋的傅恒,用“笔杆子”再赢一场艰苦卓绝之战,有利证明了自己“文能提笔安天下”的特殊才能。

后记

正如乾隆皇帝对富察·傅恒的评价,“世胄元臣,与国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绩。定策西师,唯汝予同。酇侯不战,宜居首功”,这位被乾隆皇帝比之为汉代萧何的一代名将、朝廷重臣,“武”能亲临战士前线,督师取胜;“文”能运筹帷幄于战事后方,间接促成平叛成功;更重要的是,身居宰相高位的傅恒,还能协助乾隆皇帝共创“乾隆鼎盛”。

如此人物,如此作为,当属“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时,都发生了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电视剧朱元璋中刘伯温,朱元璋电视哪一集毒死刘伯温,刘伯温与朱元璋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刘伯温是名气最大的一。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359年,朱元璋打下浙江金华之后,听闻刘伯温(刘基)、章溢、叶琛等名声很大,于是派遣孙炎邀请他们加盟,其他人都答应了,但刘伯温却拒绝了。随后,朱元璋再一次邀请,刘伯温还是拒绝,直到第三次邀请,刘伯

  • 刘邦建立王朝后经常御驾亲征,朱元璋却不用,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当皇帝是天意吗,朱元璋御驾亲征什么梗,刘邦为什么打不过匈奴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些皇帝是靠农民起义当上皇帝,并实现了大一统,是真正的屌丝逆袭,走上了人生巅峰。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从底层起家,刘邦最早是个泗水小亭长,朱元璋则只是个平民百姓。开创霸业的路上有无数艰难险阻,因为刘邦和朱元璋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所有的一切都要亲自来做。

  • 为什么说王维是个安静的美男子?他有着怎样的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你眼中的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苏轼说王维的诗

    如果问谁是唐朝第一诗人,肯定会是众说纷纭,但要问谁是唐代诗坛第一美男子,相比大部分人会选择王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集异记》记载,“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一曲《郁轮袍》直接把玉真公主收为小迷妹。什么“翩翩佳公子,皎皎世无双”,都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可这个颜值与

  • 朱元璋一直想迁都,为何一直没迁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从南向北能成功,朱元璋想迁都到哪,朱元璋为何能得天下

    朱元璋将明朝的首都定于南京,迁都北京是朱棣所为。实际上,朱元璋一直有着迁都的打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明宝训·定都》中有这样的记载:“帝召元朝诸老臣问以建都之所。或对以关中险固,金城天府,可都;或对以洛阳地中四方,贡赋道里均平,可都;或对以北京,赵宋故都,可都;或对以北平宫

  • 卫长公主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 汉武帝为什么要腰斩自己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公主被腰斩,汉武帝最后悔斩公主杀太子,刘陵公主

    汉武帝当初对卫长公主如此宠爱,卫长公主后来到底犯了过错?汉武帝为什么要杀卫长公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刘彻与卫皇后的女儿,在她年幼的时候,汉武帝就曾把胶东半岛最富裕的地方恩赐给她,当地盛产食盐,条件优越。可见汉武帝对卫长公主

  • 身为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的能力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索默诺伊尔谁厉害,清朝索尼的后代,清朝索尼和鳌拜关系好不

    1661年,顺治去世,遗诏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依据皇太后孝庄的描述,当时顺治不仅下了一个罪己诏,还遗命以索尼为首、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作为辅政大臣。歪史个人认为,依着当时顺治汉化的趋势不大可能全部委任四个满洲人作为辅政大臣,所以

  • 刘备刘玄德为何要铸造当百大钱?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刘备能成大事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三国纷纷民不安,东吴西蜀汉中原。中原地区由曹操为丞相魏王的刘协朝廷,一直是很多说书艺人心目中的正统——可能是事实

  • 中国历史上卖官卖得最疯狂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权臣

    汉灵帝刘宏(156—189),原为解渡亭侯,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因桓帝无子,于168年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时年仅12岁。在位22年,死后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着买官卖官的丑陋现象。这些朝廷虽然腐败,但也知道卖官行为是一种不齿之事,因而运作起来都是遮遮掩

  •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越王勾践剑的特点,越王勾践剑是十大名剑吗,越王勾践剑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剑

    身穿一袭白衣,不染丝尘,手持一把名剑,削铁如泥,此般侠义之风不知何时已深深定格在了人们的脑海。而伴随着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这种似乎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的虚幻情景也渐渐走向了现实。1965年冬,在湖北省荆州市修二干渠时发现了一座楚国贵族墓,后命名为“望山一号墓”,与此同时还发现带封土堆的大中型墓葬25座,

  •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口碑为什么差,康熙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奏进言破敌妙策,深得康熙重视。康熙十六年,清军收复泉州,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