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被称为全才的原因

苏轼被称为全才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75 更新时间:2024/1/1 21:39:15

提起苏轼,想必连小学生都能吟出他的诗词。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毕竟,苏轼是一个千年难遇的全才。那么苏轼有哪些成就呢?为什么我们会称苏轼为全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刚才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其实是有不妥之处的。因为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是一句文学家就能简单概括的。

论诗,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论散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论书,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除此之外,苏轼亦擅长文人画。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没有发现如此全能的人,所以,我想称苏轼为千年难遇的全才并不为过。

受学生时代教科书的影响,我在上小学时,认为苏轼是诗人,上中学时又觉得苏轼是词人、文学家,而今又觉得苏轼是书法家、画家,不知各位读者是否有同感呢?

虽然苏轼不同于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等几乎只有“诗人”或“词人”的单一标签的人,但苏轼的诗和词绝对不亚于上述几位诗人和词人。可以说,苏轼的诗和词论质量和数量均是佼佼者。

对于苏轼的诗词,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为在我初中学此词时,语文老师要求必须会背诵和默写。我记得有人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可见这首词的影响力之深远。顺便说一句,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中秋,此时的苏轼在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在仕途上处于比较顺利的时期。

这一时期还有一首词不得不提,亦是我上初中时被语文老师“严格要求”的名篇。想必大家看到苏轼此时在密州任知州就已经想起来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时的顺境终将落下帷幕,改变不了苏轼多次被贬的命运。与大多数文人的经历相似,苏轼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亦是充满坎坷与无奈的一生。可能相较于诗词书画,文人墨客们在政治上鲜有建树,在仕途上大多不得志。苏轼亦是没有逃出这个怪圈,一生中数次被贬就足以说明苏轼缺乏政治头脑和敏锐性。

标签:

更多文章

  •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苏轼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命运坎坷来形容。那么苏轼的三起三落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轼一起步入仕途苏轼在1057年考中进士,第一个职

  • 苏轼不像陶渊明一样隐居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

    苏轼的一生,算不上颠沛流离,毕竟,苏轼一直都是官身,是名士,相比较早他一些的前辈柳三变,在那个文人以做官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时代里,苏轼并不算坎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眼前所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这便是苏轼。“欧文如潮,苏文如海”。这是后世对欧阳修和苏轼这对师徒的夸赞,欧阳修和苏轼都是北

  • 苏轼的偶像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苏轼是中华文化最闪耀的一颗星辰,是天才中的天才,文豪中的文豪,苏轼是公认的宋朝第一才子,千年之下,仅此一人而已,是中国人的全民偶像。那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苏轼的偶像是谁吗?苏轼和他的偶像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轼有许多偶像,比如韩愈,他称赞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

  • 苏轼不是状元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

    一说起苏轼,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几乎是活跃在“被贬”的路途中,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总之,苏轼的仕途之路可以说走得是非常的艰辛。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苏轼的确是历史上的一个大文豪,而成就他的,便是他这样艰辛的仕途之路。如果没有被贬,那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很难形成。此外,苏轼应该还有一个称呼

  •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中古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时期,当时群雄割据,诸侯混战,纷纷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来逐鹿天下,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曹操的魏国实力最为强大,对于曹操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不同的,他的猜疑心理很强,但是对他的手下有非常的信任,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有人说他是一位枭雄人物,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奸雄,他说过

  • 苏轼号东坡居士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称东坡居士,世人常称之为苏东坡。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全才,通才。在诗、词、书、画和散文都有很深的造诣,所写诗作可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所写的词,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的代表;善书法,是宋书法四大家之一;在散文圈里,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常人的成就只要有其中一项,就能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 苏轼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

    北宋的王安石变法赫赫有名,但是在王安石准备变法图强的时候,不仅王安石的好友司马光反对他,甚至连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也反对,那么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呢?一:王安石变法太过激进北宋建立之初,为了抑制武将的权力,北宋重用文官,军事上,奉行守内虚外。同时为了限制官员的权力,又实行一职多官的政策。这样的政策虽

  • 曹操的屯田制度有哪些优越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汉魏期间,群雄并起。曹操占据的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根据地。但是曹操硬是倔强其间,十数年之内,东擒吕布,西逐袁术,北破袁绍,南征刘表,基本统一了动乱的北中国。原因有很多,比如奉天子讨不臣的旗号,曹操的知人差任,用兵如神等等。其中有一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那就是他早年在兖州就推行的屯田

  • 曹操横槊赋诗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曹操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

  • 苏轼葬在郏县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

    中国人一般讲究落叶归根,死后归葬故乡,但苏轼、苏辙却选择离故乡眉山千里之外的河南郏县,这让人颇为费解,历史上对苏轼归葬郏县解读也颇多,主流说法认为,苏轼也通晓风水,是喜爱上了郏县的风水才遗嘱葬在这里的。苏轼的弟弟苏辙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出知汝州,在此期间,苏轼由定州南迁英州,经过汝州,与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