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楚武王
楚武王
楚武王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8 22:33:47阅读:2544
楚武王熊通(?-公元前690年楚国丹阳人,古湖北宜昌),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秋春时代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正在位,共正在位50年,秋春三小霸之一。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往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主为君。楚武王继位后,推行铁腕政策,畏
有哪些与楚武王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继位后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1 22:29:42阅读:3565
楚武王熊通,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
楚武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奉行铁腕政策楚国由此强盛
历史人物时间:2024/1/9 4:57:10阅读:4120
楚武王熊通,芈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孙,楚霄敖次子,楚厉王(楚蚡冒)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
被忽视的霸主:春秋小霸楚武王,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20:07:04阅读:2433
悠悠春秋大梦,滚滚战国狼烟。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代雄主楚王。春秋初年天子权威旁落,当时整个华夏地区分为两个区域,分别在玩各自的争霸游戏。以淮河和大巴山为分界线,分成南北两个片区。在北方中原地区,取代周天子主导国际秩序的是郑庄公、鲁隐公、齐僖公三驾马车。而在南方地区,主导国际秩序的则
楚武王之死及其种种疑点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21:52:10阅读:1750
楚武王,名熊通,在位五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厉王死,熊通杀其子而自立。鲁桓公八年,也即公元前704年,熊通自号楚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之名第二次登上《左传》,但也是他人生辉煌的终点。这时的楚武王,自号楚王后又过去了十四年。按理,楚武王熊通作为一个能够杀害楚厉王儿子,并以篡位形式登上权力宝座的人,
「春秋故事」我蛮夷也-楚武王开疆拓土的一生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22:20:32阅读:2450
楚国的历史久远,早在商周交替之际,楚地的鬻(yu,四声)熊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他审时度势,觉得周文王姬昌势必要取代商朝,于是率领族人及时投靠周文王,获得周文王的册封。鬻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死去,巫师用荆条包裹其腹部安葬,荆条通楚,所以鬻熊的后人以父亲熊为氏,以楚为国。到了周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
楚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楚武王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5 20:07:00阅读:1766
浮生闲谈春秋:楚武王称王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后来熊渠为了保存实力,避免与周王朝正面冲突,于是自动去其王位,取消对儿子的分封,继续臣服于周。熊渠卒,子熊挚红立。挚红卒,其弟弑而代立,曰熊延。熊延生熊勇。熊勇六年,而周人作乱,攻厉王,厉王出奔彘。熊勇十年,卒,弟熊严为后。熊严十年,卒。有子
对于权臣的戒备是秦武公一生的梦魇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4:27:44阅读:445
公元前698年,秦武公即位,他先是征伐在陕西白水县的西戎彭戏氏,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695年,清算了三父的势力,并以三父诛杀出子的罪行,夷灭了三父等人的三族。杀害出子,这是可以昭彰天下的罪行,而曾经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这是深藏于心的恐惧和憎恨。对于秦武公而言,很难说哪个罪行更加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自
楚文王熊赀的成长往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0 7:35:28阅读:3009
楚武王四方攻战,掠夺了很多土地,同时也掠夺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有着丰富的中原治国经验,他们的到来将为楚国带来巨大的变化。有的变化,可能就连楚武王也无法想象。楚武王死后,即位的是其子熊赀,也即大名鼎鼎的楚文王。这位人物继承了其父亲的雄才伟略,与其父亲的不同之处在于,熊赀的成长经历中,体验着很多来自
楚文王意外身亡,暴露出楚国一项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制度变革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0 7:44:30阅读:3025
一公元前676年,新近崛起的地区性霸国楚国,令人意外地遭受到昔日盟友巴国的突然袭击。巴国,原本是楚国的忠实盟友,照理不应该与楚国作对。这次巴国突然变脸,都是楚国新晋国君楚文王惹的祸——他实在是个不太称职的国君。楚文王强抢息妫为妻继位之初,楚文王整天都沉溺于声色犬马,长期不理朝政。后来,在忠臣的苦谏之
楚长城之父楚文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22:50:43阅读:632
楚长城之父·楚文王楚长城简介楚长城史称万城,又称方城。楚长城的全线分布情况,此前论者将其分为北线、东线、西线三部分,整体轮廓略呈“∩”形,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得到证实。《汉书·地理志》上说: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记载更为详细。《沅水》条上记载:叶县东面有故城一道,
楚武王称王后楚国迅速发展,春秋中期便超越他国但随后便遇到瓶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9:05:15阅读:745
战国七雄,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任何一个国家的覆灭,都有其遗憾之处。当谈论到谁“最”可惜,这就带有主观色彩,并非每个人都能达成一致。可不管怎么样,曾经在春秋创造出极其辉煌历史的楚国,却在战国没能生存到最后,着实令人惋惜。春秋初时,楚国可谓是周王国内最早觉醒的诸侯国之一。楚国的觉醒与一个人密切
铁腕君主楚武王,芈姓有乱,必季实立,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5:56:48阅读:2006
《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晋叔向对韩宣子说:“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这里的“季”有两种不同的身份,其一是幼弟,其二是小叔,这句话是说在楚国的历史中,幼弟、小叔弑兄杀侄的行为是很寻常的,今日文章的主角便是其中之一。公元前741年,楚蚡冒卒,他的弟弟熊通杀其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此时楚国依然是一
楚国一场败战,足见楚武王罪己之功,却埋下了楚文王之死的祸根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1:52:14阅读:3252
公元前700年,楚国进攻绞国,在征途中,楚军渡过彭水(湖北南河)。罗国(熊姓国,在今湖北宜城县西)特意派大夫前往彭水打探军情,把楚军人数来来回回数了三遍。公元前699年,楚国又去进攻罗国,因为之前多次出兵得胜,屈瑕显得趾高气扬。大夫斗伯比前去送行,看到这种情况,说:“莫敖此行必败,他走路时,脚趾都抬
“要脸”的春秋(66)——楚武王,霸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2:24:06阅读:3695
这个上天派来的楚国人很意外,却在情理中,因为他会根据情况,做出最合理的判断,他就是楚国第一谋士:斗伯比。在熊通准备灭随的时候,斗伯比出来阻止了熊通,斗伯比认为现在不是吞并随国的时机。为什么说斗伯比是上天派来的,因为他也是从上天的角度来劝说熊通。他认为楚国本来不想俘虏少师,却意外的俘虏了少师,间接帮
西周为高效平叛而制定分封制,楚武王最早认识到其弊端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3 21:06:32阅读:842
要对比郡县制与分封制异同,需要追根溯源,弄明白二者究竟是为何而生。比较完善的分封制,最早出现在西周。周人第一次东征,虽然推翻了商纣王统治,但天下大局并未就此彻底稳定。按张荫麟先生所说,“殷都的陷落和商朝的覆亡,只是周人东向发展的初步成功,商朝旧诸侯的土地并不因此便为周人所有,而且许多旧诸侯并不因此就
“楚武王”死前的哀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5:35:25阅读:2087
以下是个人的读书笔记,若是细化可关注“弘毅斋味”或收藏此文,本号只做文化类节目,望共同学习和探讨。公元前701年,也就是郑庄公去世的哪一年,楚国的将领屈瑕率军平定了江东的贰国和轸国,并签下盟约。公元前700年,楚武王率军讨伐绞国,见楚军黑压压的一片大军望不到尽头,绞国人直接闭城不出,楚军轮番进行了几
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为什么被称为“春秋三小霸”?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12:04:28阅读:996
多位影响巨大的春秋君主被后世合称为“春秋五霸”。鲜为人知的是,“春秋五霸”之前有“春秋三小霸”。而且如同“春秋五霸”不止五个人一样,“春秋三小霸”也有四位(郑庄公、齐僖公、齐襄公、楚武王)。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被称为“春秋三小霸”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代国君,其治下的郑国一度是天下
楚武王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敢称王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6 7:41:04阅读:3487
楚武王为什么自称为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若敖在位二十七年后去世了,安葬在若敖,所以熊仪就被尊称为若敖,其子熊坎继位,就是霄敖。霄敖在位六年后去世,其子熊眴即位,就是蚡冒。蚡冒在位十七年后去世,蚡冒的弟弟熊通政变,杀了蚡冒的儿子自立为君,就是楚武王。楚武王
战国时,楚国为何没有对临近巴国、蜀国动手呢?
战史风云时间:2024/1/9 17:15:35阅读:4763
秦灭巴蜀之战,于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今四川东部)、蜀(今四川西部)的战争。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国、蜀国位于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到了战国中期,巴国、蜀国兵戎相见,这给秦国攻占巴蜀之地提供了一个契机。对此,秦国名将司马错主张借机灭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