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气节

气节

  • 明代文臣气节的代表

    历史解密时间:2024/1/4 12:38:24阅读:2926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以太祖皇太孙的身份即位,“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①,建文帝对此感到十分忧心,近臣黄子澄劝说建文帝早日削藩,以免数世之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建文帝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周王首当其冲被迅速贬为庶人、迁居云南。随后代王、岷王、湘王、齐王等诸王相继被削,最

  • 偏执的气节:揭秘张飞古城欲杀关羽的原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12:52:43阅读:4239

    偏执的气节:揭秘张飞古城欲杀关羽的原因读报上一篇文章,说到旧时河南某地的关帝庙,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评价关云长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君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老实讲,在所有的关帝庙里,都是极颂其武艺功勋,操行德守,

  • 为什么说曹操比刘备、孙权更有气节?从哪方面看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2:35:56阅读:1446

    为什么说曹操比刘备、孙权更有气节?从哪方面看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人讲究一个气节,尤其是古代士子,这会被看成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事情,因此才会有杀身成仁、宁折不弯、士可杀不可辱等说法。但在三国鼎立之前,有一个特殊现象,将军士子改换门庭是家常便饭,有人说成是一种投降文化。实际上,这种现象有一

  • 抗战中最有民族气节的5句话:最后一位说得最有正能量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2 22:52:53阅读:4027

    一、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我东北,东北民众流离失所,四处逃难。东北军阀政府未发一枪,就把整个东北让个日本,使东北广大的热血将士报国之志未酬。但是,东北军撤出东北之后,民间却涌现大批抗日英雄,甚至连许多的东北土匪也成了抗日力量,其中有一个着名士匪叫“老北风”。老北风在东

  • 这一对母子不简单,坚守气节让人折服,曹操听后亲自招揽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7:12:30阅读:1562

    三国是一个人杰辈出的时代,我们不妨看看这个时代里有多少出色的女中豪杰。有人说孙尚香,这位小女子作为孙权的妹妹,地位不一般,但是人生却全都牵在了刘备身上。还有人说是貂蝉,但这位佳人却并非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位,其实没有啥太大的知名度,她的名字叫做赵娥。虽然她没有啥知名度,但是有个挺

  • 看宋朝士大夫如何用《春秋》借古象“今”的尊王攘夷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20:57:31阅读:816

    10—13世纪的宋朝君臣士大夫,面对着与己并立的异族政权,在自古贵华夏,贱夷狄思想观念的笼罩下,普遍地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情。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孰为“中国”之君,孰为藩夷之臣;孰为王道正统,孰为霸道僭越的命题始终萦绕着宋人。为了缓解这种紧张而焦虑的心情,他们通过为《春秋》作说,并为之议论,甚至依据自

  • 明朝选驸马程序很严格,经过层层筛选,选出坑公主一生的驸马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7 11:48:32阅读:2267

    不过,公主的婚事到明朝有了不小的变化。朱元璋时期,公侯们还有迎娶公主的机会,朱棣登基后,公主的择偶条件便有了户籍限制,其中以北京户口最优越。到了明朝中晚期,明廷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威胁朱家王朝的统治,索性让公主与平民或中下级官员家的子弟联姻,但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驸马都是皇家不熟悉的人,如何保证

  • 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0:02:54阅读:4595

    士人精神往往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才有可能会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带有学者身份的士人,那么,民国时期的学子士人精神究竟是怎样的? 一、民国的学人士子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1、士子精

  • 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为何盛行于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0 0:38:23阅读:1343

    对于侠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侠客是一群仗着武力藐视法律的混蛋,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侠客是正义的代名词,这些侠客都是非常出色的人,他们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都是好人啊。在唐代,则有了一批特殊的侠客,他们被称作儒侠。而从游侠到儒侠,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为何盛行于世呢?特别的朝代唐代,是一个很

  • 名妓李香君为什么比士大夫更有气节?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1 1:27:34阅读:4622

    歌罢杨柳楼心月,舞低桃花扇底风。在那些暖暖软软的香风中,居然还是熏出一些硬骨头。李香君,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又是一个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角儿。因为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李香君刚16岁。侯方域本是与方以智、陈贞慧

  • 明朝文人气节之冠于谦:只手降大明从危机拉回

    历史人物时间:2024/1/6 17:09:58阅读:4926

    明代于谦是谁《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

  • 甲午战争邓世昌英勇牺牲 崇高气节永垂历史

    战史风云时间:2024/2/2 11:56:54阅读:2559

    甲午战争邓世昌在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也曾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其中甲午战争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次。说到甲午战争,就不得不说到在战争中牺牲的爱国英雄——邓世昌,曾经率领众将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斗争,虽然不幸牺牲,但却因高尚的气节名留青史。甲午战争邓世昌,作为一个爱国的标签让人敬仰。

  • 徐世昌简介 传统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7 11:49:44阅读:3337

    徐世昌简介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又有号为弢斋、东海和涛斋,晚年的时候又号为水竹村人、石门山人和东海居士,他是直隶天津也就是现在的河北人。清朝末期北洋政府官僚,后来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统和中华民国总统。他一生热爱国家和和平,曾经多次拒绝日本人对他的威逼利诱,不担任伪职。而且他还十分热爱国学,一生编纂和刻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号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9:48:48阅读:3517

    陶渊明的气节通过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同流俗的性格是他受后人敬仰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陶渊明号什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的高风亮节不仅在历史长河中隽永,也是一代代后生学习的榜样。而他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rdqu

  • 范仲淹真文人风范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1:20:04阅读:862

    我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我非常欣赏古代文人的气节,古代的文人才是真文人,他们有文人的铮铮风骨,不畏强权,不惧恶势,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敢于针砭时弊,月旦社会,匡世济民,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骨气和脊梁!他们的骨子里既有高尚与浪漫,又有气节与担当,深谙大义,明辨是非,

  • 陶渊明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0:42:43阅读:3331

    1.寒素士人家世的熏陶陶渊明的处事态度、人格操守的形成一定有其家族氛围的熏陶。据现有资料来看,对陶渊明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其曾祖陶侃,二是其外祖父孟嘉。陶侃是开国元勋,官至大将军,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少年孤贫,为士族所轻,被讥为小人、溪狗,后来凭借着武功才得到了官职,位极人臣。晚年病危之时,主动

  • 传承“屈原”精神 凝聚前进力量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5:32:06阅读:2751

    端午将至,粽叶飘香。千百年来,每逢端午节,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追思祭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承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屈原忠贞爱国、心系百姓、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传承“屈原精神”,争做忠诚担当的好干部,凝聚前行力量。传承“屈原精神”,做忠于祖国、心系人民的爱国者

  • 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何不回到刘备身边?

    历史解密时间:2024/1/6 22:38:57阅读:4244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人物,被曹操从刘备手下骗至许都,徐庶竟十年不谏。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吗?在徐母过世之后,为什么不学关羽回到刘备的身边?小编不成熟的分析如下:1.徐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以孔明韬略足以辅佐蜀汉江山,他没必要再回去。即使回去,诸葛亮的光环肯定要大过他,既生亮,何生庶。2.古人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