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渊明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陶渊明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4/1/20 20:42:43

1.寒素士人家世的熏陶

陶渊明的处事态度、人格操守的形成一定有其家族氛围的熏陶。据现有资料来看,对陶渊明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是其曾祖陶侃,二是其外祖父孟嘉。

陶侃是开国元勋,官至大将军,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少年孤贫,为士族所轻,被讥为小人、溪狗,后来凭借着武功才得到了官职,位极人臣。晚年病危之时,主动上表请辞,表现出了难得的自觉和理智。

陶渊明在《命子》诗文中就赞赏其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在陶渊明看来,曾祖对待荣宠的态度确实可圈可点,值得自己学习,这种人格操守作为家族榜样深深的影响着陶渊明。

陶侃为人不喜欢浮华与高谈阔论,常常勉励后辈要爱惜光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晋书陶侃传》)

陶渊明一生勉励勤奋、珍惜光阴、有节制、自持自守就是深受其曾祖的影响。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更深,为孟嘉写了一篇长达千余字的传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这也是陶渊明诗文中最长的一篇。孟嘉少年时即被人推服,“名冠州里,声流京邑”(《孟府君传》)。

孟嘉的出身、性情以及声名都更接近于当时的士族,这对于陶渊明来说是很亲近的,性情和气味和陶渊明都很像。陶渊明为人真率坦诚,性情温和,不喜欢矫揉造作,繁琐屑微;好读书,但是不求甚解,不抠字眼,重在领略要旨;好饮酒,重在从酒中获得“酒中味”、“酒中趣”,而不是沉湎于酒,喝酒无度;好琴弦,重在寄托情怀心意,而不是附庸风雅;好欣赏自然,但是又不脱离实际。

他的生活准则是建立在自食其力、辛勤劳作的基础上的。陶渊明回归田园并不是消极的隐退,而是以另一种生活形式继续奋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自己躬耕劳作虽然辛苦,还得忍受常人难捱的饥饿,但是陶渊明所希望的仍然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探索在乱世中如何保全自己的气节,维护人性的庄严,为后世开辟了一片更为开合自如的心灵世界,也为以后的中国士大夫们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宿以及可资借鉴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身上体现出了难得的“自然”,认为人应该重视自己的本性,让自己的本性得以舒展,本性不应该受到羁绊,性情之自然确实体现了魏晋之风流。

2.社会政治环境的塑造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变易、充满篡乱的时代,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期,桓玄篡位,北府兵将领刘裕打着复兴晋室的旗号,自立为皇。官场黑暗,百姓深受其害。

陶渊明在《劝农》中写到“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得,抱朴含真。”在陶渊明看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时代,人民不在意自己的尊严得失,只为自己的荣利奔走,他怀念远古时期人民的内心淳朴与太平。

当时的陶渊明还是想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晋室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所以,陶渊明选择了进入官场,五次入仕出仕,但当时社会黑暗,自己的正直、嫉恶如仇是与当权者格格不入的,陶渊明不堪忍受其名节受损,选择辞官归隐。

纵然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社会大环境,但是起码不会同流合污,把自己做人的气节丧失掉,不如实现自己的园田日梦想,“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都表达了陶渊明对于自然的喜爱,愿意在田园生活中“养真”、“善自名”。

“养真”就是涵养自己本真之性;“善自名”就是善于保持自己的名声。对于陶渊明来说,回归田园不仅可以保全自我,也有追求精神不朽、清名长存的目的。陶渊明的归隐是对世道黑暗的回避,这种回避表明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气节。有这一气节,他才能在隐居中忍受饥寒困苦,坚持清静自然的生活。

3.早期田园躬耕的经历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庭渐渐没落,陶渊明在生活的压力下,学会了扛起责任,躬耕于田。在出仕之前,陶渊明一直过着一种亦耕亦读的生活,日子虽然清贫,但是生活简单,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虽然身体难免辛劳,但是精神自由,不受压抑,很是愉悦。耕种之余,读书、弹琴、写诗也是陶渊明的乐趣。在田园里,陶渊明没有俗事扰心,没有仕途困扰,只有自在、自如的自己。

田园生活中的农业劳动对陶渊明的身体和精神都有了良性的作用,正是这种早期田园躬耕的经历,让他后来在仕途官场感受到黑暗时,内心仍有一片田园之地,来守护自己的气节。

标签: 陶渊明陶侃气节诗文

更多文章

  • 阳朔这座唯一有恒温的室外泳池宝藏民宿,仅有9间房,超级安静私密,陶渊明生活既视感丨潼乡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民宿标签:陶渊明,阳朔,泳池,民宿,度假,世外桃源

    点击关注南方民宿,发现不一样的生活美学,只为你选精品!到底是什么宝藏酒店,让人如此念念不忘?住客100%推荐!评分接近满分!用隐奢来形容绝不为过隐是因为低调奢是因为高级名气不大且低调,我不说你绝对不知道!房间贵精不贵多,只有9间小而美,美而不俗在这里,超级安静私密没有大批的博主直播也没有花里胡哨的网

  • 岳云鹏演读陶渊明《责子》,品出父母的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卫视标签:责子,遗韵,诗人,晋朝,陶渊明,岳云鹏,斯文江南,中国传统音乐

    解锁更多精彩视频↓↓周五20:30《斯文江南》第二季收百世之阙文 采千载之遗韵强势关注

  • 为何养了五个学渣儿子,陶渊明却是远超他的时代的好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博雅小学堂标签:苏轼,王戎,诗人,晋朝,陶渊明,闲情赋,辛弃疾,南北朝,千古名句

    博雅小学堂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文 | 宋石男知名专栏作家 独立文史学者把娃写进自己的诗文里,哪位文学家爸爸最有爱?真正笔下留名,陶渊明比杜甫辛弃疾还用心。这份真爱来自哪里?陶渊明除了是松弛感的鼻祖,还有晋朝名士的深情,更有难能可贵的亲子平等,阶层平等观念。听知名学者宋石男开讲陶渊明的深情是如何形

  • 胡咧两晋(增四)陶渊明辞官隐居并非因官场腐败,其实是躲灾避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桓玄,陶侃,士族,胡咧,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

    东晋名士陶渊明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东晋文人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品德高洁的隐士的典范。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主动辞去彭泽令的故事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称道,也称为了中国文人中有骨气的代表。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一提到陶渊明,立刻就会

  • 陶渊明谈生死:天地赋命,人生有限。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子夏,管仲,王莽,晋朝,诗人,陶渊明,南北朝,后汉书·列女传

    陶渊明〔魏晋〕一般人达不到陶公的高度,唯有景仰。其中提到的王孺仲的事迹,倒是令人颇有感慨。后 附。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愿深山隐居,也不苟全于官场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采菊,南山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那个时候玄学盛行,名士都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洒脱。上学时期,刚学陶渊明的诗就很喜欢。一瞬间被他的那种境界吸引了,当时也不明白,就是感觉陶渊明给我的感觉太好了,这种生活方式我太喜欢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当时老师讲了“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那时的阅历还不够

  • 英超陶渊明!格拉利什豪掷560万镑购乡间别墅种菜养鱼

    历史解密编辑:仰卧撑标签:格拉利什,英超,别墅,古德,伍德

    派对爱好者格拉利什已经放弃了夜生活,改为在郊区种蔬菜。在豪掷560万英镑购下乡村别墅后,格拉利什和模特女友萨莎-阿特伍德终于可以在自家花园自由地种植蔬菜了,就像70年代英国情景喜剧《美好生活》中的汤姆和芭芭拉-古德夫妇一样。剧中,由理查德-布赖尔斯和费利西蒂-肯达尔扮演的古德夫妇在退休后选择自己种植

  • 陶渊明:豪华落尽见真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归去来兮辞,诗人,晋朝,艺术家,南北朝

    只在人世的污浊里才见其清明的,是陆家兄弟;而陶渊明,唯有在菊花旁,才见其芳华。每个诗人的人生,竟是这般不同。陶渊明,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并不受人推崇,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很难于陶渊明似的平淡之中见美,人人心里充满了希望与斗志。而后来,经历了太多的诗人们,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菊花竟是开得最美。所以宋

  • 江西九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背后

    历史解密编辑:博中国标签:陶渊明,陶侃,太守,元嘉,刘宋

    《明嘉靖九江府志·卷十三·人物志·忠节》 晋陶潜字渊明,浔阳人,(陶)侃曾孙。少好高尚,博学善属文,宅有五柳,自号五柳先生。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寻自解归,再起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当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即解印,赋《归去来辞》以见志。隐于柴桑山栗里

  • 田园有真趣,记陶渊明

    历史解密编辑:清韵美学标签:苏轼,桓玄,隐士,晋朝,诗人,陶渊明,田园诗,士大夫,南北朝,千古名句

    茶道丨香道丨诗词丨文学丨人文丨养生归去来兮!陶渊明于千年之前的一声高呼直击人心,振聋发聩,喝醒了后世在官场中迷失自我违背内心而争名夺利的士大夫。从此,不慕名利、崇尚自然的士人便多了一处精神的归宿。他是最真诚的诗人,是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有着最艺术化的人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愿归隐田园,命巾车,棹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