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45万
45万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精锐损失殆尽,怎样自救得以延命三十多年的?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22:22:49阅读:2424
公元前259年的邯郸之战,赵国联合魏国楚国大摆秦军。长平之战后,赵国意识到了灭国的危机,于是一面派人向秦国求和,表示愿意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以求平安,另一方面又派出使者不断地游说其余五国,以求联合抗秦。在使者们的努力下,魏国楚国都相继答应共同出兵对付秦国,赵国于是在国内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7 6:46:56阅读:2272
长平之战,秦昭襄王没能乘胜追击破灭赵国,这被视为战国末代的一个“遗憾”。可问题来了,在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大量赵国精锐主力后,秦国真的还有能力不顾一切地“深入”邯郸毁灭赵国吗?[var1]其实长平之战后秦国可以灭掉赵国,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战国末期的天下局势并不是“赵、秦”两国对垒那么简单,还涉及
长平之战让赵国濒于崩溃,为何仅仅三年之后,便能反过来打败秦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4 10:39:09阅读:3812
[var1]战国时期,中国的总人口不过三千多万,赵国只是较大的七个诸侯国之一,以地广人稀著称,人口数量据考证只有不到四百万,如此看来,光是长平一战,赵国就损失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还是最为宝贵的青壮年人口。这样的损失,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说是天塌下来也不为过。然而奇怪的是,长平
秦国背信弃义扣押楚王,长平之后为何赵国为何不敢杀嬴政一家?
历史解密时间:2024/2/20 22:56:40阅读:4056
[var1]春秋战国时代有信用秩序吗?国与国之间签署的条约都怕对方不遵守,所以才有为了维持信誉双方互派人质的做法。但是基本上强大的国家国家送到对方的人质都不是重要人物,比如嬴政和父亲子楚在秦国宗室中都不算是嫡系。再说赵国一直是不怂的平头哥一般的存在,所以根本不存在赵国敢不敢杀嬴政一家的做法。至于秦国
长平之战40万赵军全军覆没,廉颇有没有责任?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0:55:39阅读:3510
[var1] 本来,这次战争对于赵国来说,是或许可以避免的,当秦国进攻韩国的时候,其他的诸侯国采取作壁上观的态度。从这一点看,秦赵此后的战争也是不会有第三方加入。 但是,本来秦军已经攻占野王,把韩国本土和上党隔开,上党成了韩国的飞地,在求救无望的时候,为了避免更多的损失,韩国把上党割让给了秦国,至此
长平之战中赵军降将被活埋?山西战国尸骨坑,揭开千年误解!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23:53:31阅读:4515
这份礼物虽大,但是赵孝成王不敢贸然收取,因为收了这一份礼,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威胁,此前,秦国率军攻打韩国,韩桓惠王抵不住秦军的进攻,决心献城求和,请求秦军退兵。而这所割让的城池就是上党郡,此时,韩国郡守冯亭却有心将上党郡献给赵孝成王,如果接受这个礼物,就相当于直接对秦军宣战了,利弊其中,该做如何选择
若赵国不收上党,能避免长平惨败吗?学者在7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5:40:37阅读:859
[var1]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韩国夺得野王之地,把韩国领土分成了本土和上党两块不相连的地方。换言之,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了一块飞地。为了保住宗庙,韩国决定将上党划给秦国,以此换取秦国退兵。毫无疑问,于韩国而言,这一手弃车保帅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做法。但上党的韩国官员和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人,便在郡守冯
长平之战前,冯亭送来上党郡17邑,赵国不接受才是明智的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0 23:09:32阅读:3615
细究长平之战,有人认为是韩上党太守冯亭引燃的,他为转移秦国对韩国的进攻压力,把上党十七邑送给赵国。赵国君臣目光短浅,贪图领土,却不料引来惊天巨祸。“冯亭献地豹言非,秦间廉颇又不疑。四十万兵降死后,浑输括母一先知。”历代学者对赵国收纳上党十七邑多持否定态度。那么,假如赵国没有收纳就真能避免长平之战?1
长平之战白起杀赵军40万,赵军为何乖乖等死?专家:真相让人痛心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7:25:58阅读:508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彻底干了起来,之前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纠葛了十几年,但在这一年机缘巧合之下,两国撕破了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上党,即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地形险要,对秦国与赵国来说都是必须拿下的战略重地,若秦国得此地,可北攻赵国,而如果赵国拿下这里,则会翻
长平之战:40万被坑杀的赵军没有反抗?考古发现白起使诈真相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 3:57:04阅读:2951
[var1]《法言义疏》: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法言义疏》里记载的这场战争不是蚩尤大战,而是长平之战。意思是,蚩尤之战在长平之战的规模面前不过如此。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战,经此一战,秦国奠定了统一华夏的基础,而对手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作家王东满: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
倘若赵国不换将,那长平一战,廉颇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8:52:18阅读:618
[var1]此战以赵国完败而告终,至于赵国失败的原因,绝大多数的人都将其归究于赵王中了反间之计,用一个不中用的赵括替代了名将廉颇,故而会有后来的惨败。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或者说,倘若不换将的话,赵国是否会立于不败之地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
长平之战赵国输的不冤枉,他才是赵国衰败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0:46:53阅读:2380
喜欢战国历史的朋友对于长平之战一定是不陌生的,这场战役决定了赵国和秦国的未来。因为此战役,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在统一的进程中再无阻碍。可以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走向的转折点。[var1]当时,长平之战的将领是赵括,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赵国之所以会输给秦国,就是因为赵括能力不强,只会纸上谈兵。其实,深入
秦国军功爵位制从斩首6万到斩首45万终成大秦帝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0:10:57阅读:2224
秦国历经一百多年,从斩首魏军6万,到斩首赵军45万,不断刷新斩首记录,军功爵位制获封君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后终成大秦帝国。第一战,石门之战,斩首6万,对手魏国。公元前364年,秦献公时期,秦军隆隆开动,庶长章蟜统领八万大军,渡过洛水和黄河,进入河东境内。(此时商鞅还没有到秦国)攻击河东!越过魏国占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