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既然诸葛亮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蜀汉还是走向了灭亡?

既然诸葛亮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蜀汉还是走向了灭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32 更新时间:2024/1/21 23:02:54

诸葛亮在227年写完了《出师表》之后,又过了7年,经过6次北伐曹魏(其中第四次魏延领军),取得一定战场战绩,但对两国态势改变不大,最终在234年病逝,再之后蜀汉也走向了灭亡。既然诸葛亮的能力那么强,为什么蜀汉还是走向了灭亡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小编看来,如果我们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根源,首先必须先弄明白蜀国的建立基础是什么?蜀国的建立是一个比较突兀的政权,他不像曹魏一样,建立多年,根深蒂固。也不像孙吴,历经三代,固若金汤。其实刘备是在极短的几年时间里建立起了荆州和益州这样一块地盘。所以对这些地方的统治远没有魏吴那样牢固。而在人才资源方面,曹魏和东吴都有自己培养多年的心腹人才。而蜀汉不同,对荆州势力来说,刘备集团本来就是个外来者。而对益州集团来说,刘备更是夺走了益州基业的入侵者。

虽然刘备在通过诸葛亮笼络住了荆州系人才的效忠,也通过法正等人安抚了益州系的情绪。但是这也给刘备集团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首先法正虽然是益州系官员,但是法正其实是一个外来者,他本来是关中人士,所以并不能完全代表益州的本土系。而之后的李严却也是荆州人士出身。等于占据刘备集团最大地盘的益州系官员并没有政治上的话语权。虽然刘备娶了吴懿的妹妹为妻,算是对益州系有一个交代,但是益州本土人士还是很缺乏政治话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彭漾对此大发雷霆,甚至鼓动马超造反。而刘巴也落得一个恃才傲物的恶名。

其实这些都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对益州系人士的打压。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彭漾之案中诸葛亮的痛下杀手,诸葛亮是主动鼓动刘备杀彭漾的,而事实上彭漾只是酒醉抱怨了几句,或许期间有鼓动马超造反。但是拿一个人醉酒之言痛下杀手,打击报复实在是太明显了。刘备活着的时候,还有一个老大可以勉强控制各派系。但是当刘备死后,平衡就打破了。大家也都知道刘备集团主要分为三大派系,以关羽张飞为首的元老系,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以法正为首的益州系。

但是就如小编之前所说,法正虽然出身益州系,但是本身是关中人士,而之后的李严也是荆州人士,都不能代表益州的本土系。而张松又是出卖了益州,孟达黄权先后因为各自原因,不得已投降曹魏。等于益州系的几个主要人物都趴窝了。而法正身死后,益州系更是连名义上的代表都没有了。当刘备身死的时候,马超作为刘备集团的第四股势力,也是相对较小的势力。此时马超已经病死了,所以仅剩的马岱投靠了诸葛亮。元老系虽然话语权最大,但是自关羽张飞死后,元老系失去了最大的仪仗。

而益州系法正身死,孟达背叛,黄权无奈投降。仅剩一个李严,却也不是益州本地人士。那么造成的局面势必就成了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一家独大了。其实在刘备身死的时候也是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他留下赵云和李严抗衡诸葛亮。可是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早已不是赵云和李严对抗得了的。这也是刘备最后的无奈之举。赵云相对于李严,和诸葛亮共事多年,自然和诸葛亮更加亲厚。而且赵云年事已高,没过多久也病死了。等诸葛亮抓住机会后,立刻打击了李严,彻底摆平了政治对手,此时的蜀汉朝堂自然就成了诸葛亮一家独大了。

而从诸葛亮用人的举动可以看出,明目张胆的任人唯亲。先是力排众议用自己的心腹马谡,以至于大意失街亭。再是,抛弃前线大将魏延的子午谷战略。姜维本来是魏国人,却因为成了诸葛亮的心腹而扶摇直上,火箭般提拔。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自己的长史杨仪居然想控制军队。按理说,诸葛亮作为军事最高领导人死后,应该由当时最高军事长官魏延借接过军队的指挥权。但是杨仪居然可以调动军队和将领杀了魏延,想想也是恐怖,可见诸葛亮对军队的控制情况。军队居然不听合理合法的最高军事长官,而是听命于相府长史杨仪。

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时候,蜀国的利益往往是位于荆州势力利益之后的。在诸葛亮管理期间,上上下下几乎都被荆州系人马掌控。而元老系在赵云死后,彻底失去了话语权。关兴张苞又年幼,只能投靠了诸葛亮。益州系彻底被边缘化。此时的蜀国早已经不是刘备时期的蜀国了,而是属于诸葛亮,属于荆州系的蜀国。蜀国的人口最少,还不到一百万户,但是却要供养十万军队。可想而知蜀国百姓的负担多重,小编认为多年的北伐,使得国家的生产没有得到一点积累和发展。

而且在小编看来,蜀国早在刘备时期就埋下了另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政治炸弹。刘备从一出道就是高举着复兴汉室的大旗,一心维护汉室江山。但是当曹丕篡位后,刘备却是迫不及待的继位称帝。彻底的寒了天下所有心系汉室的士人之心。把刘备几十年积累的高尚形象撕的粉碎,彻底暴露出刘备的无耻野心。因为汉献帝只是被废为山阳公,甚至比曹丕活的时间都长。你刘备作为一个高举汉室大旗的英雄,此时却迫不及待的黄袍加身,至汉室皇帝于不顾,这是何其的虚伪?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其结果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后期有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到五万)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

  • 是公主,也是三国的权术高手,此女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是公主,也是三国的权术高手,此女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的生母步皇后就是因为绝色而得到孙权专宠,鲁班公主完完全全的遗传了母亲的美貌。她自己长得漂亮,在挑选夫婿的时候也很看重夫婿的样貌。她一眼就看中了周瑜的长子周循,非要孙权把周循定做自己的夫婿。鲁班公主是真的喜欢周循,在嫁给周循之后

  • 朱元璋出了一篇命题作文,大臣交作业后他就怒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洪武七年(1374年)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朱元璋厌倦了南京宫廷局促的天地,也厌倦了山呼万岁、俯首帖耳的群臣。他闲坐在东黄阁上,想起城郊龙湾的狮子山,他曾在那里指挥军队以少胜多,大败陈友谅。顿时,一股豪情从心底升腾,他想:何不在此兴建观光高楼?既可缅怀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争经历,又能俯瞰长江

  • 武则天的告密神器“铜匦”是谁做的?设计者在第一波就被告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鱼保家,风云人物

    武则天统治有一大特色,便是告密成风,酷吏盛行。不是老太太有窥探别人隐私的嗜好,也不是她嗜血好杀。而是以一个女人想要成为皇帝,在封建社会阻力太大,加之以李家媳妇的身份篡夺李唐天下,更为效忠李唐的士大夫所抵制。所以,武则天才不得不大开告密之门,用酷吏的杀戮来立威,铲平自己通往女皇的道路。武则天剧照告密起

  • 张辽被赞与张飞不相上下,但为何却死在了丁奉的箭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张辽,字文远,(169-222年),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张辽在青年时长得十分健硕,并且从小就是学武出身的,练出了一身优异的武功。他在青年的时候就做过官,年青的那时候就在郡里出任了武职官员,上任期内,他由于表现出色,被并州刺史丁原发现了,将他招到了自己身边。在这里要插一句了,那时吕布也在

  • 甲申之变的结果是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这一事件发生在明末甲申年,后世称之为“甲申之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据有东北,先后四次入关,得胜而归,正在寻求据有全国统治权的策略。李自成农民军在中原战场上六次击溃明军主力,入据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商朝,历史解密

    我们了解的姜子牙,大多应该是从《封神榜》看到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不过是明代的一部传奇小说,其内容基本都是虚构演绎出来的。可是小说的演绎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那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都经历了什么,他的成就又如何吧。【出身东海之滨】姜子牙姓姜,氏吕,名望,号飞熊,后世多称他太公望。其先祖曾做四岳

  • 皇帝临死之前想吃一样东西,太子却立刻把皇帝杀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野史秘闻

    自武王伐纣,宗周建立后的漫长时光,彼时位于南方的楚国先祖们以“荜露褴褛、以启山林”的拓荒精神扩张了大片领土,一跃成为当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诸侯国。到了楚成王继位时,这位雄心万丈的楚王继承了先王“观政中国”的壮志,为了进一步完成楚国的大略,开始向北进发。不幸的是,楚成王先后遇上齐桓公,晋文公这两个强敌,

  • 皇十三子胤祥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胤祥,清朝,风云人物

    他忠于太子胤礽,却也不像皇四子胤禛那样,心中另外有着夺嫡的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于太子面前,全了那份君臣和兄弟之间少见的情义。这份忠心却换回了被康熙皇帝“不分青红皂白”的短暂囚禁。他忠于皇四子胤禛,不惜每次冲锋在前、顶罪当先,在胤禛确定了自己皇储身份的同时,也换回了他长达十年的圈禁;他忠于后来的雍

  • 康熙明知道鳌拜忠诚,为何却仍然处心积虑地对付他?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鳌拜死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是怎么对待鳌拜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鳌拜去世44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这一年康熙六十寿辰,康熙觉得“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便在畅春园举办千叟宴,邀请全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