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带来什么?对古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为古代中国带来什么?对古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3 更新时间:2024/1/25 17:07:22

古代丝绸之路对古中国的影响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一个统称,是对中西方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的一个总称。

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不只一条,仅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就有三条,分别为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可以看出古中国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轨迹,我认为丝绸之路让古中国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西方技术,让古中国的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物质交换

丝绸之路最初的目的是交换商品,在唐代,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相互传入,令东西方在一些见解上有了更多的变化,中药与西药的碰撞,产生了现在中西医的结合。同时,古中国引入了许多西方的特产,汉代引入了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有海棠、海石榴等。在魏晋南北朝引入了玻璃制品,正因为有了丝绸之路这个媒介,我们的古中国才能更加的辉煌。

国际地位上涨

古中国向西方输出了许多技术和知识,令西方国家对我们古中国心生向往,这也是以前那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游历的原因吧。我们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在那时候可是走在技术前沿的,还有丝织文化和陶瓷,这些无不是我们的文化结晶。除了技术外,琴棋书画和儒家思想也通过丝绸之路传递到了外国,这使得许多外国人对地大物博的中国心生羡慕,地位也水涨船高,在国际上的声望逐渐增大。所以丝绸之路让古中国的名声大噪。

文化碰撞

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与传统文化交融中产生火花,我们的先人学习了西方知识的精髓,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让中国的文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除了知识,还有佛教在中国上传播,建立白马寺,才有了如今的佛教文化。丝绸之路就像一道沟通中西方的桥梁,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还有文化的沟通。

丝绸之路加快了古中国的文明进程,不同的文化在中国发生交汇,催生出了璀璨的中国历史。我认为丝绸之路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丝绸之路是一条黄金之路,它让中国的历史走上了一条璀璨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陆上通道。中国的丝绸等大宗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播,这个过程促进了沿线国家民族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以及民族融合,给沿途国家带来了繁荣发展的机会。

在信息交流方面,域外的文化、思想、技术、艺术等内容沿着丝路传入中国;在物质上包括新的物产,比如今天名字中带有“胡”字的物品等。甚至中国最早的金属冶炼都可能是从西亚传过来的,中国的青铜冶炼比西亚出现的晚。当然这一点还有争论,而且那时候也不叫丝绸之路。

本回答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那就是“疾病”沿着丝路输入中国。

古代丝绸之路使天花传染病传入中国1520年,一位属于西班牙人的古巴奴隶感染了天花,他把这个病毒传播到了阿兹特克人中。短时间内,阿兹特克人的一半死于天花病毒。到了近100年后的1618年,墨西哥地区的2000万印第安人只剩下了160万,92%的印第安人被天花病毒杀死。

天花这样的传染病如果早几百年传入印第安人中,他们即使经历了同样严重的死亡率,他们依然还有时间和机会寻找应对办法。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力量过于强大的西班牙人之后,同时还要面对可怕的天花传染病,这让印第安人同时陷入了两场危机,最后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彻底失败。

而葡萄牙、荷兰、英国等欧洲探险者到达中国之后,并没有导致天花在中国的传播和伤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天花早已经在1000多年前就从丝路传入中国了,中国人已经有了应对方法和抵抗力。

天花原称痘疮,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而且是通过空气传播,传播速度惊人。罹病而大难不死者也往往在面部等处留下痘疤,俗称麻子。但天花病人恢复后便有终生的免疫力。

天花大概进化形成于一万年前人口相对稠密的农业社会,它最早被欧亚大陆的居民,如东北非的古埃及或印度的居民所知,并在那里成了地方病。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前1160-1156年在位)的木乃伊面部即有痘疤。这是目前为止已知最早的关于天花的记录。古代印度的梵文典籍中也提到了天花。

天花病毒在古代中国的传播和防治中国古代关于天花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公元284~364年)的《肘后备急方》:“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建武这个年号有四人用过,一是光武帝刘秀,二是后赵石虎,三是西燕慕容忠,四是北魏北海王元灏。后两个年号在葛洪之后,可以排除。目前一般推测天花传入中国时间是东汉。

此后天花在中国多次爆发,中国人也逐渐摸索出了天花的治疗方法。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说到“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此疮从西域东流于海内”,称天花为“天行发斑疮”,并引用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天花的描述和治疗方法,如用蜂蜜或蜂蜜煎升麻敷擦效果较佳,“煮葵菜叶蒜啖之”等。宋初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已开始分辨发疹与痘疮。这与阿拉伯的区别分辨只差了几十年。金代已有了包括天花在内的发疹病专著金人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天花的危害,到了宋元以后尤为严重。

现在我们知道,天花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种痘。

据考证,最晚不超过16世纪中叶,中国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防治天花。人痘接种术的主要方法是用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粉成痘苗,吹入健康小儿鼻中,使其感染,是谓旱苗法。此外还发展起了痘衣法、痘浆法(较危险)、水痘法等。接种后的小儿症状比较轻微,反应期过后可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中国先人开创的人痘法,首先揭开了人工免疫的新篇章。

天花病毒主要是由人际传播,对于从未接触过天花病毒的人群,天花具有可怕的杀伤力。

比如,明末时身处东北地区的满清政权,原来地处一隅,没发生过天花。在与中原接触日益增加之后,天花病毒也传播了过去,因此东北地区随之深受其害,常出现人畜大量死于天花的情况。

满清政权的统治阶层及其家族也有不少人得天花并死于天花,如见于记载的,代善一家就有3人死于天花,顺治帝死于天花,康熙因儿时得过天花痊愈而被选中,等等。帝王之家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情况可想而知。后来随着人痘法的使用,天花在清朝的传播得到了抑制。

清初发现天花患者的话,一般立刻进行隔离,以避免天花的传染,隔离之后采用多种疗法进行治疗。主动免疫法、物理隔离等措施,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天花的传播,也就遏止了天花对社会的伤害。

总之,天花这种传染病,在中国流传了1000多年,中国人民也与之对抗了1000多年,除了各种疗法之外,到了明代有了主动免疫方法。中国这个人种也因此具备了对抗天花的经验和能力。

中国的人痘接种术对全世界天花防治的贡献中国的人痘接种术对于天花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很快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与效仿。公元1652年,人痘接种术由传至日本,公元1688年,俄罗斯派人到中国学习人痘接种术,这是文献记载的最早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公元1721年,人痘接种术传入英国,接着传入欧洲大陆,而后又传至美洲大陆,18世纪60年代以后,接种人痘在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变得日益普遍。1790年,人痘接种术在朝鲜获得成功。

18世纪末,在中国人痘接种术的基础上,英国人琴纳得到发,他进一步发现,英国乡村一些挤奶工的手上常常有牛痘,而有牛痘者全都没有患上天花。这个奇特现象使他大受启发。从1788年到1796年里,琴纳致力于种牛痘的观察和试验。经过实验后,1798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牛痘的原因及其结果的研究》,牛痘接种法正式诞生,并在欧洲开始推广。公元1805年,经过改良成为牛痘接种术又重回到了中国,虽然中间经历了浆种失传,但最终在19世纪初期,牛痘由广东传遍了中国。

结语:中国文明早早地与域外“共享”了天花病毒,使中国人有时间寻找应对方法,这对中国文明是有益的。从未接触过天花病毒的印第安人,遭遇了西班牙人传入的天花,结果几乎是一场种族灭绝。

中国与西亚南亚北非和欧洲等地,通过丝绸之路的密切交往,不但共享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还“共享”了传染疾病。中国也就早早地接触到了这些疾病,从而早早地获得对抗方法。

在晚晴时节,中国虽然要面对西欧殖民者的优势武力侵略,但中国因为历史上长期的东西方交流,早已在传染病方面与西欧做到了同步。因此,在面临对方武力优势的压力之下,中国却不用担心受到西欧人带来的传染病的伤害。这让中国在与西方对抗时,少了一份恐惧感、压力感与无奈感,为中国抵抗侵略、与侵略者周旋保证了基本国力,中国文明也因此避免了印第安人那样被灭绝的命运。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张骞出使西域的冒险之旅到底有多坎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是一次惊世大冒险,也是他在历史上浓墨重彩的高光时刻!正是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到中亚最早的国际大通道,可以说他是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官”。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那只是长河一瞬,但是在张骞个人的感受中,那却是充满艰险和荆棘的冒险之旅!张骞是汉中人,在汉武帝在任时的建

  •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官至右将军,他的传世之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壹庸〗王羲之不仅自己的书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功劳不止于此,而是开辟了二王书风之路,印象了后世书法的发展,成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对于王羲之本人咱们就没有必要再此深究了,他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对于王羲之的传世之作,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的真迹应当是不存于世,现存

  • 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

  • 怎么理解书法的公主与担夫争道?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回答这个题目先得自嘲,我一直自诩为书法人,但有关“公主与书法争道”一说却还是第一次知道。看到这个题目后,首先上百度搜索,方知这是唐代书法大师张旭在他的狂草书法中的一个形象比喻。大意是说,如果一个挑柴的担夫与一位公主狭路相逢,二者不能因争道发生冲突。这就是书法中的一个重要法则穿插与避让。这就涉及担夫同

  • 沈鹏的草书与唐朝张旭的草书有可比性吗?差别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不知道是否正确,待方家斧正。艺术家乃至其作品,不要某人与古代某人去互相替代、作比范例,这样不是评判艺术家、作品好方法。艺术家、艺术作品是不能去代表、代替什么的,这不是科学之方法。一个真正艺术家及其作品是独立存在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来者又可以从中借

  • 张旭传笔法给颜真卿,请问书法教学需要秘笈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书法有秘籍,不然王羲之一家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的书法家?除了王家,别家有吗?你可以说别家也有啊!比如赵孟家,米芾家,欧阳询家!可是,这几家比王羲之家能比吗?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那么,这一切源于什么?应该是王羲之掌握了一种诀窍,而这种诀窍是一个书法人由普通蜕变成顶尖书法家的关键!就像颜真卿经过张旭的调拨

  • 吉肖哪几个生肖?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兔;龙;蛇;马;羊;鸡十二生肖可分为吉肖和凶肖。吉肖:兔、龙、蛇、马、羊、鸡;凶肖为:虎、猴、鼠、牛、猪、狗。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吉肖为:兔、龙、蛇、马、羊、鸡卯兔生肖兔性格温顺、机敏、有慈悲之心,在古

  • 古往今来我国有哪些书法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

  • 张旭和怀素都被奉为草圣,其境界和笔法谁高谁低,你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找张旭的“古诗四帖”和怀素的“自叙帖”对比,一:浅谈2人笔法。怀素自叙帖绝大多数中锋运笔,侧锋少。运锋是全毛锋拖行,笔锋尖不明显,显得线条平面少立体感,也是质感不强,单簿。线条形状都是粗细一样,少变化。线条运笔速度快慢一样,少变化。个别字体造型扭曲,不舒展,不自然。最大缺点线条的轻重快慢方角没有意识

  • 张旭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邀请,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江苏苏州人,字伯高,一字季明。张旭继承和发扬了,二王,和张芝的草书之法,创造出变幻莫测的,狂草,潇洒磊落,被后人称之为,草圣。张旭才华横溢,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学识渊博,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草书法家,经常喝的大醉,然后呼叫狂走,最后落笔成书,有时竟然用头发蘸墨书成,因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