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黄河的故事?

关于黄河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318 更新时间:2024/1/25 21:01:35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伟大的母亲河。览百川之弘壮,莫尚美黄河。发昆仑之峻极,出积山之嵯峨(晋成公《绶大河赋》)。在她的哺育滋润下,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生息,华夏化得以起源发展。黄河,一直被当作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闻名于世。据此,在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心景区的五龙峰山腰建起了一座象征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汉白玉哺育塑像。在骆驼岭上,还建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巨塑。他既是中华五千年科学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英雄主义精神的体现。黄河在这里阔泻出山,平注中原,其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线也就在附近的桃花峪,山下河面可达七八里宽,居山巅而瞰大河,上游河床狭窄深邃,如丝如线;下游河床阔沙浩渺,浊浪深沉。其雄浑的气势,壮观的激流,让人不仅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画扇判案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贾雨村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主要人物,把握分析好他的性格特征,对理解全文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贾雨村一上任就遇到一件人命案,在断案开始,当他听到凶手至今还逍遥法外时,他勃然大怒,发签拿人,貌似公正,恰在此时,门子使眼色,情节一转,贾雨村不再拿人.而由狐疑到密室问原由.在密室里,贾雨村对门子

  • 写香绸扇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和妈妈、姐姐来到了杭州。到了杭州,我看见了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把大地烤得像蒸笼似的,头发都快着火了。好热,我想有一股凉风吹来,那该多好啊!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看见了一家香绸扇的店子。我跑到妈妈面前说:“那有一家卖扇子的店子,给我买一把扇子吧~~。”妈妈想了一

  •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爱上读书?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真没其他办法的话,你或许可以试行一下这个方案:长期坚持用钢笔楷书反复抄写有助于戒除网瘾,加强自己的自制力的名言警句(例如下述笔者整理的部份论述网瘾危害,及激励人们提高意志力等内容).因为从科学记忆规律等来看,长期坚持反复抄写,有助于病人牢记这些名言警句,时时提醒自己抵制网瘾诱惑等等。另一方面,楷书书

  • 你怎么看待王献之用十八缸水练字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众所周知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努力一万个小时就会取得成功。而这个定律来自于科学家的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成名的音乐家在20岁之前,比其他的琴童平均多练习一万个小时。也就是起码有十年时间比其他人每天多练习3个小时。如果你有有幸来到西安碑林

  • 王献之如果不是早亡,其书法成就晚年能否超越其父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书法又不是竞技体育,不能这样去比较的。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是书家审美、性情、才智、思想的综合表现,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只有献之在后世与其父并称“二王”,而其他的孩子据说写字也不错,但为什么没有称“三王”或者“四王”

  • 学习魏晋笔法应该从谁的书法入门并上溯到魏晋,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魏晋书法入门不易,不可起始就学魏晋书法。个人认为学习魏晋书法有三条路径可以作为跳板,他们是智永,陆柬之以及赵孟!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这三人都是王羲之的传人,也是学王羲之比较成功的书法大家,学习魏晋书法从这三家学起,可以说是最佳的路径!再有一点必须说明,在学习魏晋书法前还需要学习一种字体,那就是隶书!为

  • 你比较喜欢谁的书法风格?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孔继涑的行书对联:“绕砚龙香晴戏墨,隔帘莺语晓催诗”自己很喜欢并一直收藏!这幅拓片是我2015年在山东孔府内一文物商店购得。这之前,我还不知孔继涑何许人也。因为喜欢他的字,也由此开始了解孔继涑。孔继涑,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曲阜人,六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第五子。他成名得益于自我宣传的结果,也很

  • 王羲之的书法和王献之的书法,哪个比较好?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据记载王右军夫人曾经对王献之说过“吾儿磨尽三缸水,未有一笔似乃父”,大唐孙过庭《书谱》中提到王羲之去蜀中会亲戚,临行在墙壁题字,王献之偷偷抹去自己重新写上,右军归家后叹曰“吾临行真醉耶”,王献之曾经将自己得意的作品送给谢安,期望谢写评论,未料到谢安尽然置之不理,由此可见在古代对父子俩的书法

  • 怎样看待用钢笔写硬笔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关于书写,随处可见的是便捷的签字笔、圆珠笔,但是曾经风靡一时的钢笔却渐渐隐匿。其实钢笔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连接文化与艺术的契合点,时代的进步,可以不普遍,但不能匿迹,因为这是一个时代共同的记忆。钢笔,蕴含了一代人的情感钢笔的前身其实是“贮水笔”,但是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

  • 孩子如何练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一位从教23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如何让孩子练好字,我想给出以下三个建议:一、基本功1、笔画与偏旁要想写字漂亮,必须天天苦练基本功。著名书法家田英章,今年70多岁,每天还要练笔画;达芬奇每天画很多鸡蛋,日积月累地训练,让他成为一代大师。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练字,先练笔画,笔画练得好,写字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