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朋友的邀请。抱庸也是学书之人,并非名家,针对题主的附图,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总体印象:临过碑帖,点画线条的概念比较明晰,结字差强人意,这字还有救。
主要问题:粗略梳理了一下,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线条尚缺乏力度与质感。很平,平铺直叙,线条本身的力量偏弱,有些点画甚至拘谨到犹豫的地步。用笔能力仍需要加强,字写得还不够多。
②结构松散。碑体虽粗犷奔放,但结构仍旧十分严密,有开则有阖,有放必有收,正欹相谐,结字浑然一体。题主这字,就没有处理好这层关系。
③临摩不深不透。歌词大意有了,线条与结字是能看到临摹痕迹的,但临摹的功力火候还有较大的差距。临摹的量就不够,对技法技巧的理解也必然是流于表面的。
几点建议:一是临摹的功课仍需加强。理性分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原帖中对照找差距,临深写熟了,许多问题也就烟消云散了。初临务求其精深,技巧、道理、规律都放在原帖之中,多读多写其义自见。
二是突出点画线条的训练。线条质感是书法入境出味的重要元素,重点去加强改进一下提按力量与行笔节奏的问题。硬笔的线条也是有锋有张力的,曲直、肥瘦、枯润、涩滑,这都是线条的功夫。
三是优化单字的结构。总体上结构要力求更加平衡和谐,可以逐一对照原帖去强化间架结构的习练,也可以有针对的看一看黄自元“九十二”法,如果有必要,米字田字回字格这些辅助手段也可以用起来。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首先来说,硬笔书法名家的称号不敢当,接下来咱再说说字的问题。看了你的字,应该说你是用心练过的,但是为什么始终写不好字呢?关键问题是不得法,我会从大的方面和细节来说明这个情况,这也是很多初学练字的朋友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一、大的方面,间架结构不得法硬笔写字,关键是间架结构,间架结构也叫结字,结字法则就是汉字笔画、偏旁部首在一起组合的原则。你把结字法则搞明白了,字一般就不会写得难看了。结字法则还是有不少讲究的,我这里举出几个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吧。
第一,横画平行等距的原则
横画平行等距,说的是连续的横画之间应该保持平行,并且间距相等的原则。
而你的这幅字中,有很多字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说明你可能真的就不知道,或者没有意识到。
例如我用红笔画出来的这些字,就是比较严重的没有做到平行等距的字,其它字也有,这几个比较典型,拿出来说说。“重”“意”“草”“春”等字都是,横画之间的距离有大有小,显得很随意。
第二,抑左扬右的原则
大部分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做到抑左扬右。就是左边的偏旁部首要窄一点,右边的偏旁部首要放开一些、伸展一些,形成抑左扬右的局面。你图中我用紫色的线条标出来的几个字就是没有做到这个原则。
还有一些字则是左右比例失衡,右边太大了,例如“物”“城”“浣”等字。
第三,中宫收紧
其实说白了就是字要写得紧凑点,往中间收点,中宫收紧,主笔伸展,这样字就漂亮了。但是这幅字犯了很多初学者都容易犯的问题,就是把字写得散开了。特点是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离家太远了,缺少笔画之间的穿插,没有中宫收紧。
例如“地”“短”“清”等等,这种问题挺多的。
二、细节方面问题更多因为细节方面问题更多,简单说一个吧,就是字没有主笔的概念。什么样的笔画该收、什么笔画该放是不懂的。例如很多字,撇捺是主笔的,应该撇捺伸展,基本上都没做到。而“口”应该是无主笔的,要收着点写,也没有做到,口字应该是“上开下合”的一种梯形,你基本上都写得是方方正正的。
三,写字如何才能得法从上述问题中可以看出,你练字不得法,确少硬笔书法的系统学习,只是想到哪练到哪,这是大多数人都犯的问题。
那么下一步希望你能系统性地把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一遍,我在今日头条专栏《32节课让你孩子练出一笔好字》中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虽然是写给中小学生的,但是因此写得更加通俗易懂,也非常适合初学练字的朋友入手学习。
我的这套专栏是对硬笔书法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梳理,还有一些基本偏旁部首写法的详细讲解。但是练字离不开临帖,否则你懂的再多,手上写不出来也没有用。因此学习了我的专栏之后,建议选择一本字帖,然后进行临帖的训练。
当你懂了这些知识之后再临帖,那么你能做到“知其所以然”。很多人临帖很长时间,离开字帖就写不好,就是这个问题。只是机械式地模仿,不懂其“所以然”,那么离开了字帖就又回到老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