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贵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也是颇有成就的老一辈作家。老一辈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会执笔在草稿纸上一笔一划的写字,像我们西安著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以及前年去世的陈忠实先生,都是用这种方式写作。写得多了,时间长了,熟练了,自然会练就一手漂亮的字体。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写字的方式,纯粹是为了完成文学创作,一来没有按照硬笔书法字帖的标准要求来书写,二来为了追求书写速度,对字体的间架结构来不及观察和研究,是随心所欲写出来的,跟书法标准相去甚远,因此,不能把这样的字体称作书法,仅仅是写字而已。
再看一下什么是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主要采用钢笔、圆珠笔、中性笔、铅笔的笔头较硬的书写工具来写字,是中国书法的一个变种,由上世纪书法大师沈尹默发扬光大。其特点是笔画纤细、瘦劲,字体风格犹如宋徽宗赵佶所创立的“瘦金体”。
硬笔书法分为实用性硬笔书法和硬笔书法艺术两种,如果是前者,仅仅追求写得漂亮好看,让观者看起来赏心悦目就足矣。若是硬笔书法艺术,则要求相当严,跟毛笔书法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书写工具不一样罢了。
认识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来谈谈铁凝的硬笔书法了。
可以看出,铁凝并没有按照硬笔书法的要求规范来书写,她的书写特征保持了她平常进行文学创作时写字的那种习惯,笔法率性、随意,对章法、布局和结构都不在意,书写不是目的,写出字才是目的。
因此,她的字谈不上是硬笔书法,如果按照硬笔书法的要求来评判,是不及格的。即使按照实用性硬笔书法的标准来看,她的字也算不上漂亮,仅仅是不潦草,没有辨认障碍而已。
铁凝因为是作协主席,这个身份让她受到了极大关注,并不是她的书法本身优秀,使他被关注。
作家字和硬笔书法是两个概念,现在很多出现的作家艺人书法,这种书法多以和名气关联,真正这方面的书法好的很少,作家多以写作奋笔疾书长久时间练成,多是自己的字,他们临习、研习古碑帖很少,或者有临习而不能扎下心去,也就不能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和建树。作家展览、卖字的也常出现,但招来骂声不少,还是因为其人其字,市场形成!字而不是书法,只是名气书法而已,不能长久也。铁凝作家也是一样,避免不了。
为什么红到发紫的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现在少有提及?
庞中华,写书法之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地质勘探队员。但是这个勘探队员不一样。他喜欢书法。
为了书法,他放弃了很多。喝酒、聊天、打牌这些通通跟他无关。他把自己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忘乎所以。
为了书法,他屡遭碰壁也在所不惜。
不好的大不了推倒重来。拒绝我的,我也不会放弃。
庞中华的坚持和执着感动了苍天。幸运之神眷顾了他。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看到他的书稿后,对其赞赏有加,不但为其写续,还积极的为其联系出版社,商讨出版事宜。
就这样,因为大师的介入,冰封的僵局一下被打破,从此势如破竹。
电视上庞中华的书法讲座风生水起。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开始大篇幅的报道他的书法事迹。
书店里,他的书法字帖被抢购一空。
一下子,大街小巷都在热议那个操着川普,会写字的地质勘探队的青年传奇故事。
庞中华就这么火了,红了。
-2-
花无百日红,一枝独秀面临春色满园。
庞中华火了之后,顾仲安、田英章、钱佩云等一批优秀的书法青年也开始涌现出来。
庞中华的一枝独秀,开始面临春色满园的局面了。
再好的菜天天吃也有腻的时候。当大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的时候,其他青年书家的出现无疑为这种审美疲劳打上了一支兴奋剂。
渐渐的庞体的受众群开始分流了。大众在分流的过程中,在接触书法新体的时候,慢慢的发现原来还有比庞体好学、好看的字体。于是大众开始由原来的摸索、实验最后到了离不开的地步了。
-3-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时势造英雄,谁都有机会登上顶峰。
机遇来了,母猪都会上树。红没什么,难得的是红一辈子。
庞中华的红除了自身的努力、机遇的垂青、市场的运作之外别无他处。
现在的书法名人、红人,除了沾网络媒体的优势之外,跟庞差别不大。
庞中华、庞体渐渐的开始离开了大众视线,成了时代的弃儿。那么,现在的这些书法明星书法红人呢?用不了多少年,也一样。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毛主席说别喊万岁,一个人怎么能活一万岁呢!
时过境迁,百花争艳。
时代造就的“庞氏书法”庞氏书法在六七十年代兴起一时,这是一个时代的节奏,当时是刚刚经过一段特殊时期,书法刚刚复兴阶段,庞中华老师正好应天时,推出了自己日常喜好的书法作品,并大力推行,从而在那个特有的时期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当时没有更多的书法家推出作品,自然先入者为主,先入者得其势,正因为“天助我也”,得此天时,庞氏硬笔书法就像一股汹涌潮流遍布中国大地。
时值今朝,百家争鸣,书法界名家倍出,各展雄姿,给大众展示出了不同类型的笔法,随着书法学习的复兴,各路书法大家蜂拥而出,给人们一个耳目一新的书法环境,人们的选择途径扩大,所喜好的书体比比皆是。因此,庞中华老师的硬笔书法不是少有人提及,而是人们的选择性、选择面扩大了,并不是60至80年代唯独庞氏书法一份的时代。所以,从表面上讲,庞中华老师的硬笔书法少有人提及,不是不提及,而是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实际上,喜爱宠老师的硬笔书法的人比比皆是。
书法的法度与规则钢笔书法是因时代所需,书写工具的改变而产生的,是新生时代的另一种书体,它是一种在现代社会较实用的书写体,作为书写工具携带方便,作为使用广度来讲运用广泛。而从艺术角度来讲,很难有“艺术”二字能体现在钢笔书法中,它只是写字的一种方法,无非是依人的性格、爱好、书写方式的不同,所体现的字里行间的刚硬、柔美、框架结构不同,让人赏之的舒适度审美度不同,而得以推崇与广泛应用。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的一道风景线的展示。
钢笔书法不能与毛笔书法一日而语,二者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书写手法。毛笔书法是几千年中华文字传承之汉字的艺术表现,而钢笔书法仅仅是写的秀美的字而已。是一种文字书写丑与美的表现。
钢笔书法只能说是写了一手漂亮的字,是用一种新的写字工具“钢笔”写出的漂亮的字,但经过众人推崇与认可,升华为“书法”也并非不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种新型的书体的出现是无可厚非的,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让它独立存在。但钢笔书法却不能与毛笔书法强扯到一起,各是各的风范,除了写的字是一样的外,在“法”上是大相径庭的,各是各的书体,没有太紧密的联系。
要说字体的影响或是从“书法”的法度上来讲的话,崇法之人可以从毛笔的法度中来延伸到钢笔书写的法度中,但也只是借其“形”,而无法取其“势”;借其“神”,而无法发挥出毛笔的“韵”。
所以,既然时代需要,就让硬笔书法发挥其时代特色吧!
对于“庞中华老师的硬笔书法现少有人提及”之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偏颇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