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弄出个王羲之多少辈的孙子作招牌呢?是不是对自己的书法不自信呢?
书法就是书法!别说那么多辈份的孙子让人质疑,即便是王羲之真正的孙子辈也没有什么非常出色的书法家了?希望这位王老师还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实力为要务,至于你的家谱,那是你自己家族的事,没有必要与别人商量是不是王羲之的支脉。
看王老师的硬笔书法确实不错!可是使用王羲之的多少世孙子这个噱头炒作让人反感,还是用实际说话吧!
王正良老师的硬笔书法非常有韵味。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在气韵格调上几乎一样,主要是因为王正良一直在普及硬笔书法教育和传播工作,但仍然是深深根植毛笔书法汲取营养的缘故。从他的硬笔书法作品看,主要得以与王羲之一路书法,特别是《集王圣教序》。王正良的书法功底非常扎实,可以说没有一笔不是从传统来,而且能够食古善化,故其书法既有传统书法的美,也有自己的风格,但对于独创性是非常谨慎的稳步的去创新。所有其书法作品显得非常老道。根据他自己所言其书法在创作时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一旦进入状态,要做到旁若无人。自己的书法楷书取行书意,而行书又多楷法。创作要胸含古法,然后自然表达。书写时要看似漫不经心而一气呵成。最关键的是要寓情与书用心作书。
王正良的书法除了寓情于笔的同时还要做到在进行硬笔书法创作时要胸含笔意,力求把传统书法的理论熔铸与硬笔书法之中。王正良的硬笔书法非常耐看,有内涵,令人百看不厌。作品章中有行行中有字,字中有笔,力戒字匠。
王正良的作品《王正良钢笔书法》和《孙子兵法钢笔字帖》、《王正良书法》(硬笔、毛笔合集)以及近期以来的书法,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其最突出的成就要属毛笔和硬笔行书书法。楷书也非常有特点。
有人说硬笔不是书法,因为写不浓淡、干枯和粗细的变化,你怎么看?
硬笔当然是书法,至于没有浓淡枯湿粗细的变化,主要是技能技法的磨练还不够,原因在人,而与硬笔无关。
〔硬笔书法研究班抱庸习作〕
纵观毛笔书法的发展沿革,从毛笔被发明使用,到形成比较成熟的毛笔书法,也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硬笔在中国从被广泛应用至今,也不过区区百年的时间,究竟技能技法如何“开恳”,硬笔书法审美如何“深植”,还处于摸索阶段,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硬笔书法研究班杨嘉麟习作〕
硬笔写出轻重浓淡肥瘦的变化,已不是硬笔书法的难题,当下已有不少平民书家,可以用钢笔、中性笔去近似表达“毛笔”书写的效果,以硬笔直临《圣教序》《灵飞经》的不在少数。关键之处其实就是点画结字的书法技巧,熟练掌握硬笔的书写特点。
〔硬笔书法研究班武建兵习作〕
客观上,硬笔完全像毛笔一样去表现书法特征是不可能的,但同时,硬笔的简约干练、挺劲硬朗是另一种线条美学。硬笔与毛笔哪个艺术美感更佳,取决于审美观点。
〔硬笔书法研究班爱民习作〕就好像看白种人与黄种人,西方美与东方人。白种人一定就比黄种人好看吗,我看是未必的,如果黄种人经济军事文化全面超越白人,主导世界文化潮流,黄种人则成为“地球贵族”,谁更漂亮恐怕又是一说了。
〔硬笔书法研究班致虚守静习作〕
抱庸浅淡。
硬笔书法一直在摸索之中,至于说硬笔不是书法或许武断。
软笔与硬笔各有所长,当然,硬笔之于软笔还是存在诸多的不利条件,比如粗细,浓淡与干枯,但是,硬笔不是不能写出粗细差异的,只是现在的硬笔书法人的控笔能力不够精湛,掌握的笔法也有待提高,所以尽管表现出来了粗细的变化,还是不够完美。
其实,不仅仅是硬笔有这样的现象,软笔同样存在,我们可以拿现代的书法与魏晋书法进行比较,现在的书法还有提按吗?我的结论是没有,没有提按,也没有方笔,有人说,很多人写出方笔了!那你与魏晋书法比较一下,对吗?你看王羲之《十七帖》的顿笔,尤其是安字的宝字盖一笔而成,整个的提按,别说是现在人,就是古代的大家有人能做到吗?真的有,但没有王羲之做的完美!
也有人说,古人的书法高度我们永远达不到!我说,你真没出息!你达不到不等于别人达不到!我最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但是,我绝不拿书圣当神!书圣也是人,迟早有人会超越,可能不是你我,那一定是他!
硬笔也是书法,只要你付出汗水与大脑,硬笔会写出与软笔一样出色的书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