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楷书四大家会有赵孟?我们都知道楷书四大家分别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前三位都是唐朝的书法家,只有赵孟是元代的。
唐代是楷书书法最鼎盛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楷书大家,除了以上说的三位以外,还有虞世南、欧阳通、初唐四家里的薛稷、以楷书著称的褚遂良等等,这些书法家的楷书并不在赵孟之下,甚至有的要远远超过他。
尤其是褚遂良和虞世南,后人甚至说后人欠虞世南一个公道,楷书四大家里面应该有他。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后人评价楷书四大家的时候,是有他们的实际需要和评价标准的,并不是按照水平的高低,虽然这赵孟的水平也很高,而这四个书法家恰好符合这个标准。
这个标准其实就是科举考试制度和皇帝的喜好。我们知道,古代科举考试对于字体的要求是近乎严苛的,必须要写“馆阁体”或者“台阁体”,稍有个性就会被刷下来,就像明朝的唐伯虎,风流才子、才华横溢,在科举考试上却吃了很多的苦头。
而楷书四大家的书法,正好是训练馆个体的最佳教材,初学书法学习颜体,因为颜体比较粗大,字体端正,可以更好的练习结构和中锋用笔,而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不敢用笔,毛笔按不下去,颜体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颜体是外拓型的字,能够练习“占格”,为以后章法的学习和考试答卷奠定基础。
但是颜体有一个缺点,写的时间长了,笔画同意的臃肿无力,俗话说“颜筋柳骨”,而学习柳体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柳体比较瘦劲,可以很好的练习书法的骨力。
但是柳体也有缺点,那就是结构不够完美,学习欧体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欧体结构非常的完美,字体漂亮,对于考试来说,无疑是最佳的书体。
可是欧体也有它自身的缺陷,初学者学习的时间长了以后,容易把字写的很板,缺少生机和活力,而赵孟的楷书正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可以学习赵孟楷书以活泛用笔。
而此时再加上皇帝的推崇,赵孟的楷书无疑成了最佳选择。
经过这样一个训练的过程,基本就可以写出结构、章法、用笔完美、骨力又比较强的楷书了。
所以说,楷书四大家的评判标准并不是水平的高低,而是以适合初学和考试来论的。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为什么赵孟的楷书能和唐代楷书媲美?
我们先从书法风格的流派来进行分析。唐代楷书留传下来的作品,以碑刻拓片为多。无论欧虞褚薛,还是颜柳,他们非常擅长的一种书体,叫做“碑版书”。什么是“碑版书”?就是我们现在见到并一直学习的唐代碑帖。如:《九成宫》,《玄秘塔》,《多宝塔》……等等。这些碑帖就叫做“碑版楷书”。这类型的字,体形端正,结构严谨,格调庄重。重法度,讲规矩。都是在非常重要的场合中树碑立传而应用的书体。
赵孟的书法与唐代楷书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型。这种类型的书法,叫做“翰牍书”。翰牍书,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手写体。手写体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平时交往使用的书体。是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字体。这种书法的特点是意态秀逸,结构妍丽。用笔通畅,承接清楚。现在有人说赵孟书法无“工楷”,其实是不了解“碑版书”与“翰牍书”的差异。
碑版书和翰牍书,犹如《诗经》中的《国风》与《颂》。翰牍书好比《国风》,碑版书就像《颂》。赵孟能够把整个宋代书法挑落马下而与唐代诸贤成为后世书学者们学习的楷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遵法重道。你学习他们的书法,就能学到书学的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