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48 更新时间:2024/1/8 21:28:58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东教授给笔者寄来《客家山歌大典》,分上下卷,收集了粤、赣、闽、台、南洋及海外的客家山歌逾万首,内容翔实丰富。山歌是客家人历史的写照。一本在手,对客家族群的文化源流、习俗与传统,已足以窥一斑见全豹。

2017年王东教授为笔者拙着写序。

王东博士虽不是客家人,却对《客家学导论》作者,发表论文无数,也是《客家山歌大典》的主编之一,可见其在客家研究领域的造诣之深。

《客家山歌大典》的厚重如两块砖头,花了笔者近三个月时间才浏览满毕。笔者发现,该书对广东梅州、惠州、广西贺州、江西赣州、福建汀州、龙岩、台湾等地的山歌深入研究,唯独对香港几无着墨,殊为可惜。

2021年11月27日香港客家文化节,国雄博士(右一)为乡亲们领唱竹板歌。

其实,唱山歌曾经是香港客家文化生活的重要部份。客家山歌在香港至少已流传了一百年,称得上是本地歌谣的缩影,亦是对本港客家农耕生活的完整记录。

西贡山歌选是观顺校长推动主编的作品。

在香港演艺学院执教的张国雄博士,是笔者交往多年的客家籍朋友。本身是音乐家的他早于2000年已深入大埔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山歌,接触歌者。他发现一种称为“九龙山歌”的旋律,被歌者视作“土生土长”的曲调,已经百年历史。

张国雄博士(左一)与香港客家山歌演唱者留影。

“香港客家人将自己所听、所看、所经历的事件,都唱成山歌”,张国雄表示,对香港客家而言,虽无文字记录生活点滴,但山歌却忠实还原了他们的生活面貌。例如在新界,山歌与婚嫁及丧葬的传统仪式有密切兴联。在现代都市生活的洗礼下,哭嫁歌和哭丧歌在今天已不合时宜,但山歌仍然在老一辈的客家人中流传。

山歌的生成及积淀有其独特的环境。客家人是属于山的族群。由于客家人较本地人迁徙晚,只能栖居山地,开门见山,衣食住行无一不与山有关。闽、粤、赣山区的山民,“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山歌实则是“有音韵的语言”,直抒胸臆的劳动号子,喜怒哀乐与天地河川的交响曲。

在农耕岁月,没有甚么娱乐活动。走进山野,心花怒放,无需任何配乐的山歌,山歌成了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尤其是青年男女,在山川溪涧共同耕植,眉目传情之间更可以山歌来倾诉恋情。但对歌“尾驳尾”考验急才,脑子要转速快。对歌似对联,看过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刘三姐》,就不难体会个中“急就章”的挑战。

无怪乎“诗界巨子”黄遵宪盛赞山歌为“天籁之音”。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节,最早出使日本、美国、欧洲、新加坡,黄遵宪被誉为“近代中国走世界第一人”,日本历史学界曾经尊称他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但正是这样一位长年受欧风美雨熏陶的饱学之士,却创作了一本《山歌》集,至今仍为经典。

山歌是早期客家人的集体记忆,也因此成为维系海内外客家部落的情感纽带。一曲客家山歌,播衍五大洲四大洋的客家人就会牵动思乡之情。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隐世客家村--蛤塘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这是一个隐世客家村,位于西贡船湾之东北山地,无马路无公共交通工具,但有水陆两路可达。走水路要在沙田马料水码头搭一个半小时渡轮,在荔枝窝下船之后翻越几个山坳;走陆路从大埔搭的士去乌蛟腾,再行两小时山路翻过吊灯笼,抵达蛤塘村。蛤塘在人丁最兴旺时期也不过百余名村民,每家都养猪养鸡、种稻和果树。但从上世纪七

  • 客家文化节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新界石门上周末有一个“客家文化节”,由1926年成立的乡议局举办。据说该活动由申请到开办超过一年,准备时间不可谓不充分,但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毕竟这是乡议局的首办。陈嘉敏校长是今次客家文化节的操盘手。她是青衣岛的客家原住民,从加拿大学成返港一直扎根社区,早在1988年已成为葵青区第一位女性区议员,亦

  • 鲜为人知的东晋“三阿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东晋南迁西晋时期,发生著名的“八王之乱”,结果导致“五胡乱华”,汉人失去传统家园中原地区,不得不南逃江淮流域。318年,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北方汉人闻讯,也纷纷向南投靠东晋政权,此后就是两百多年的南北割据,史称南北朝。淝水之战为躲避战乱,江淮间民众纷纷逃到江南,这里成了荒无人烟之地。为

  • 李广“飞将军”难封,四大原因浅析李广为何封不了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李广是汉代的名将,善射箭,有勇气,动作快,有“飞将军”之美誉。李广爱兵如子,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是他的优点。他率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多次获胜,匈奴很畏惧他。汉文帝时,李广因讨伐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北平太守,此后未能晋升封侯。与李广一起征战的将士,纷纷因功受封;李广部属士卒,先后封侯的也很多

  • “割袍断义”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近查“割袍断义”出处,发现网络上又称"管宁割席",说是典出三国管宁因华歆拾金欲昧、羡慕虚荣而“割席分座”,载于刘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德行》。细读有关典籍,发现此说移花接木,并不正确。“割袍断义”,应出自三国之另一重要人物陈矫。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庚子日,一代枭雄魏武王曹操在洛阳去世。

  • 赵云竟因为这个理由选择追随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在人们的心目中,赵云是一位常胜将军,长坂坡在百万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战赢天下。但鲜有人分析,赵云是为何而战的。熟读《三国》,赵云虽是武将,但更有文人风彩。他的白马长枪,实际上是为“仁政”天下而战的。赵云可以说是三国里最雅的“儒将”。赵云三国时期,因为宦官当政,皇帝昏庸,黄巾战乱,广大人民流离失所

  • 周厉王的“改革”戳到了谁的痛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有确切文字史以来的商、周时期,四大昏君为桀、纣、幽、厉。即夏桀王、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奇怪的是,周幽王是周厉王的孙子,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二人却并称“幽厉”而不是“厉幽”。孙子在前,爷爷在后,成为历史上一大奇观。周厉王原因为何?周厉王的“昏”不象其他三位的“昏”,周厉王的“昏”是改革“昏了

  •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马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相马的,非伯乐莫属。伯乐,姓孙名阳,因为相马有功,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做《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将伯乐相马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阳认为: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深知相马之精

  • 褒姒,孟姜,一笑一哭,两个帝国轰然倒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人,因她们的笑与哭,给两个冒似强大的帝国判处了死刑,从而名留青史。烽火戏诸侯这两个女人,一是褒姒,一是孟姜。褒姒叫什么?实际名不可考了。她是褒国人,姒姓,所以后世人们跟她叫褒姒,也就是褒国一个姓姒的女人。褒姒的命运很惨,她是宫女与他人偷情所生,生下来后其母惟恐大难临头,便

  • 曹操用绰号为哪一位“奸臣”翻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恶来,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亡国之君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其中的“小人”便是指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恶来刁钻奸猾,翻云覆雨,喜进谗言,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典型形象。凡亡国之君,心是奸臣当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