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隐世客家村--蛤塘

隐世客家村--蛤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48 更新时间:2023/12/4 19:30:17

这是一个隐世客家村,位于西贡船湾之东北山地,无马路无公共交通工具,但有水陆两路可达。走水路要在沙田马料水码头搭一个半小时渡轮,在荔枝窝下船之后翻越几个山坳;走陆路从大埔搭的士去乌蛟腾,再行两小时山路翻过吊灯笼,抵达蛤塘村。

蛤塘在人丁最兴旺时期也不过百名村民,每家都养猪养鸡、种稻和果树。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村民因农村生活艰苦及交通不便,陆续移居到市区或漂洋过海到欧洲谋生。最后一位村民自1976年搬走后移居英国,村庄从此断水断电逾40年。与邻近的梅子林、鹿颈村一样,蛤塘村民只有在淸明、重阳才回来拜山。

不久前,笔者在蛤塘村长范秤有、梅子林村长曾玉安的陪同下,带着“香港孙子兵法国际研究中心”、“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的老友踏上“客家村导赏之旅”。路上还能看到官府的路牌标志“蛤塘”,但有村民说此地应叫“桔塘”,因为这条有数百年历史的客家村以种桔闻名,“种桔为主,每年年廿五、廿六就运出去卖,家家都有果园”。除了柑桔,还种木瓜、沙田柚、蕃石榴、桃、黄皮等客家山地见的水果。

十多年前,村民范运发立志复村,与太太用手推车将一包包逾百斤水泥,由临海的荔枝窝码头推上山,逐点复修旧村。也因此,在蛤塘土生土长,现年67岁的发哥有港版“愚公”之称。

蛤塘是客家村,村民皆姓范,据说是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后裔。笔者问发哥祖上是大陆哪里来的客家,发哥说,“只记得阿爷话系宝安县南头过来”,且族谱消失了,无从考证。

地处深山老林,上学不易。发哥与大多数同村孩子一样,只读过小学六年级,通常走四十分钟山路到荔枝窝的学校,也有同学仔搭“街渡”往返沙头角,或是翻山越岭去粉岭、沙田的学堂。

十五岁那年,发哥就不上学了,开始进城谋生,先是做原子粒厂工人,其后做洋服、面包师傅,再飘洋过海去荷兰做厨工。

年逾半百回村,发哥发现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故乡已成废墟,倒塌的屋顶墻垣爬满青藤杂草。他和妻子决心重复村落旧貌,“首先是清理堵塞,然后调校水喉,才有水用”。他从荔枝窝码头搬水泥上山,在原址修复祖屋,“四个辘木头车就咁推上嚟,一包红泥几重?差唔多成百斤”。发哥发嫂曾经由早上6时搬到晚上9时,只搬到16包水泥,但兴建一间屋至少要过百包水泥,耕时三年才把祖屋修整成形。

田园生活看似写意,但流浪牛、野猪趁晚上闯入菜园,把瓜果菜叶吃清光,砍柴时遭遇大蟒蛇是常态。发哥说,“到目前为止,大蟒蛇已吃了我养的四只猫”。

近十年来,客家废村吸引了来自政府、学术及民间各界团体前来从事保育及活化项目。蛤塘及荔枝窝有许多原生态植物可以利用。有团体把鲜花再加入洛神花、姜黄制作独特口味的雪条,把埔姜晒干、蒸馏、油浸,制作成可以保湿的护肤品,用当地种植的水果加入茶叶,制成流行饮品“康普茶”。

香港大学负责活化的团队,推出“永续乡郊”计划,在荔枝窝种植了七百棵咖啡树。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高级项目经理戚晓丽透露,香港经常被指天气太热且地势低,不适宜种植咖啡。但事实上,香港处于咖啡生产带,且产品质量取决于好多因素,包括种植、收成处理、烘焙以及冲泡方法。荔枝窝水源无污染,可直接使用山水,虫害不算严重,种植过程相对容易。下一阶段拟透过收集咖啡渣,种植可以食用的菇菌。

在蛤塘流连,可见黄牛、果子狸、色彩缤纷的蛱蝶等壁画映入眼帘。多个艺术家进驻留下的创作,吸引不少游人“打卡”。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客家文化节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新界石门上周末有一个“客家文化节”,由1926年成立的乡议局举办。据说该活动由申请到开办超过一年,准备时间不可谓不充分,但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毕竟这是乡议局的首办。陈嘉敏校长是今次客家文化节的操盘手。她是青衣岛的客家原住民,从加拿大学成返港一直扎根社区,早在1988年已成为葵青区第一位女性区议员,亦

  • 鲜为人知的东晋“三阿大战”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东晋南迁西晋时期,发生著名的“八王之乱”,结果导致“五胡乱华”,汉人失去传统家园中原地区,不得不南逃江淮流域。318年,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北方汉人闻讯,也纷纷向南投靠东晋政权,此后就是两百多年的南北割据,史称南北朝。淝水之战为躲避战乱,江淮间民众纷纷逃到江南,这里成了荒无人烟之地。为

  • 李广“飞将军”难封,四大原因浅析李广为何封不了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李广是汉代的名将,善射箭,有勇气,动作快,有“飞将军”之美誉。李广爱兵如子,能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是他的优点。他率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多次获胜,匈奴很畏惧他。汉文帝时,李广因讨伐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武帝时任北平太守,此后未能晋升封侯。与李广一起征战的将士,纷纷因功受封;李广部属士卒,先后封侯的也很多

  • “割袍断义”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近查“割袍断义”出处,发现网络上又称"管宁割席",说是典出三国管宁因华歆拾金欲昧、羡慕虚荣而“割席分座”,载于刘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德行》。细读有关典籍,发现此说移花接木,并不正确。“割袍断义”,应出自三国之另一重要人物陈矫。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庚子日,一代枭雄魏武王曹操在洛阳去世。

  • 赵云竟因为这个理由选择追随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在人们的心目中,赵云是一位常胜将军,长坂坡在百万曹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战赢天下。但鲜有人分析,赵云是为何而战的。熟读《三国》,赵云虽是武将,但更有文人风彩。他的白马长枪,实际上是为“仁政”天下而战的。赵云可以说是三国里最雅的“儒将”。赵云三国时期,因为宦官当政,皇帝昏庸,黄巾战乱,广大人民流离失所

  • 周厉王的“改革”戳到了谁的痛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有确切文字史以来的商、周时期,四大昏君为桀、纣、幽、厉。即夏桀王、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奇怪的是,周幽王是周厉王的孙子,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二人却并称“幽厉”而不是“厉幽”。孙子在前,爷爷在后,成为历史上一大奇观。周厉王原因为何?周厉王的“昏”不象其他三位的“昏”,周厉王的“昏”是改革“昏了

  • 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马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最会相马的,非伯乐莫属。伯乐,姓孙名阳,因为相马有功,秦穆公封他为“伯乐将军”,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做《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将伯乐相马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孙阳认为:相天下绝伦的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深知相马之精

  • 褒姒,孟姜,一笑一哭,两个帝国轰然倒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女人,因她们的笑与哭,给两个冒似强大的帝国判处了死刑,从而名留青史。烽火戏诸侯这两个女人,一是褒姒,一是孟姜。褒姒叫什么?实际名不可考了。她是褒国人,姒姓,所以后世人们跟她叫褒姒,也就是褒国一个姓姒的女人。褒姒的命运很惨,她是宫女与他人偷情所生,生下来后其母惟恐大难临头,便

  • 曹操用绰号为哪一位“奸臣”翻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恶来,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亡国之君商纣王亲小人,远贤臣,其中的“小人”便是指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恶来刁钻奸猾,翻云覆雨,喜进谗言,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典型形象。凡亡国之君,心是奸臣当道,作

  • 谁是被商纣王称为“圣人”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圣人,大家都会想起“文圣人”孔丘,“武圣人”关羽。其实历史上获圣人称号的人有很多,比如酒圣杜康,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史圣司马迁,亚圣孟轲,医圣张仲景,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近代还有个康有为以“圣人”自居,毛泽东称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