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根据阴阳哲学发展而来的医学。中医学是以医疗为中心、对其周围所有关联、统筹辐射探讨研究的学问。中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哲学的态度、宏观的视野,是以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进行全面探索、研究的学问。是基本符合宇宙规律、,法则、和宇宙真理的学问。是现代西医无法比较的宏观哲学的医学体系。
《黄帝内经》仅仅是一部医学巨著吗?
皇帝内经包含,经脉、天象、河图、洛书、太极、八卦、五元(元神、元气等)、阴阳、五行、奇门遁甲、风水,并配上自己的分析见解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呈现给大家,大家通过阅读后可以发现,这些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瑰宝,是地球最高智慧的结晶。
在近代及现代科学艰难的不断揭示宇宙秘密、自然现象和生命密码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好多理论及认识正和华夏先哲们的智慧无比相似、不谋而合。它让当今的世人尤其是西方世界肃然起敬,不断激起重新认识它的欲望,作者的作为就是让这些近乎天书般难涩的上古结晶变得尽可能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世人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费力费劲把这些晦涩难懂又相对枯燥的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整理描述出来呢?实际上,这些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有两点:
上述这些在以往一般是帝王之术、不传之秘,普通人很难接触了解到,在信息传播落后的年代,大部分的内容都已失传或误传,如今随着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为我们重新去认识、研究、了解、理解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最好的时机或契机,可以这么认为,目前科技科学的发展,主要就是为人们去学习、了解、理解华夏上古文化而服务的。在这里(2019-2-28),五体启示录作者作个预言,就如某首歌曲里面唱的,全世界都学中国话,在未来1-2年,全世界将大规模开始学习研究中国上古文化(河图洛书、太极、八卦等),作者读的书多,不会骗你;
有了这些资料或概念作铺垫,在读作者最终五体启示录的时候就会轻松容易的多,在读的时候可以回到这里找相关资料进行印证;
什么是黄帝内经?
在我们整个华夏历史上,最最重要的经,有三部。易经、道德经和黄帝内经,这三本经典可以讲是我们整个华夏历史上最重要的三本经。它被誉为华夏奉献给世界的三大奇书之一,它就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部经典医学古籍,排其后三部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汉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此外,《黄帝内经》的著成,也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泱泱华夏,文明何等灿烂,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就是从这三本经组合,然后慢慢演变出来的。而在这三本经当中,黄帝内经可以讲是万经之首、万经之母。
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是周易,而是黄帝内经。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概念,这个也是黄帝内经里面开篇就会讲到的。
第一个概念,所有的这些经典尤其是我们华夏的这些经典,尤其黄帝内经还有易经他们的出现不是五千年前,是比这更遥远,黄帝内经里面提到的上古时代、中古时代、近古时代、今古时代。
这什么意思呢?按照正统的我们要按照正统的思想来理解。每一个时代其实就是一个纪元。按照道家来讲一个纪元就是十二万六千年,是一个纪元。我们今天是今古时代。再上一个是近古时代,然后是中古时代,在然后才是上古时代。也就是四乘以十二万六千才是上古时代跟我们现在时代差距。
在上古时代有一位大能是伏羲。伏羲氏演八卦,他看到了河图洛书以后,将其做出了总结,而产生了八卦。在上古时代、中古时代、近古时代都是有连山易跟归藏易这两本易。就是易经的一个总结。
上古时代是至今四乘以十二万六千年是非常非常古老,非常的遥远。我们今天所看的周易。是距今将近,将近五千年前的周文王,他被纣王关在里的时候,他把他一生所得,进行个整理,而编出来的,因为是周文王整理的,编的,所以叫周易。
周易,它只是周文王对易经的一个理解,他的一个心要,他把它给整理了出来。学过,看过周易会知道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由此演变六十四卦六十四种变卦。易经,易这个字上日下月就是日月天体变化。
变,说的就是变化的规律,可以讲是一切奥秘的根本。可是他是最难最难最难,因为它涉及到天机。伏羲得到了河图跟洛书,河图洛书都是天上神人降下来的,河出图洛出书。
伏羲是经过了整理,然后把它流传了下来。在上古时代中古时代今古时代是没有周易的。它有的是连山易跟归藏易。可到现在今古时代,连山易归藏易几乎没有了。现在只有周易。连山易跟归藏易的第一个卦不是乾卦,它不是从乾卦开始的。
易经它难就难在它是一本在变动的经典。乾卦也不是一个开始,不是固定的开始,它只是周文王整理,对于我们这一个,他认为对于我们这纪元来讲乾卦是放在第一位。
而是实际上整部易经它都是在一个“变”。六十四卦,每一爻都在变。所以每一个卦都可以是个起点。以每一个六十四点任意一个卦都可以做为起点,你画一个圆周。周而复始。
所以呢是可以讲根本就是没有一个切入点,因为哪个切入点都是对的,可是哪个切入点对于这本经的核心来说都是错,所以易经可以讲是根本中的根本,可是我们没有办法做为一个入门,没有个入手处,为什么说黄帝内经可以做一个入手处呢?因为黄帝内经里面探索的就是人与整个天地与时空的一个关系。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谢邀
从历史文献和文化的角度看,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它既有形而下的经验总结,又有形而上的理论学说<哲学>。
但这种历史上的伟大的传统医学不等于到了今天依然伟大,因为人类已经进步,已经运用比经验和类比更先进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求证身体及疾病的根原!!
因此,我们应该本着历史的角度来还原它的历史本来,又要从今天的态度来正确的对待它的价值。
1>它历史的本来。中国古代有三部以经为名的奇书,<<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
A><<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的理论系统<哲学>,其系统的核心是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等→可以这样说:具有这样完整的医学理论的传统医学只有中医才有,西方传统医学没有,印度传统医学也没有,所以它们都消亡了。
中医能够讲传统、讲文化、讲博大精深,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一套中医理论。
B><<黄帝内经>>创立了重要的预防养生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人不得病。这种思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它强调天人合一,要顺时而为,息作有律,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C><<黄帝内经>>提出了医生医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静,上观下观”(《素问方盛衰论》),要求医生诊病要态度端正;医生要以病人为核心,务求医患关系的密切配合:“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素问汤液醪醴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汤液醪醴论》),诊病头脑亦须清净→在今天亦有积极意义。
D><<黄帝内经>>讲了大量的病因病理,每一小节都讲了病的现象/原因等→其经络说、脉象说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内容丰富又繁杂→有志于中医专家者可以去努力学习。
2>今天的价值。其中关于医德学说,养生学说是最有现实价值,其它的恐怕只能作为历史文化价值了。
<<黄帝内经>>是古代人们为了战胜疾病和强体健身而努力研究和思考的结果→这也是他们在那个时代所能想到的最好表达和总结。
类比的人体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既然先人们有此的奇思妙想,这也算是奇迹!!应该为古人点赞!!
但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研究手段和工具的缺乏,其方法是经验性的,这些理论是类比的,经络说也是猜想的→而不是基础研究的结果,更不是从人体本身的实在而研究的结果。
因此,<<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经络这些学说是很原始的经验基础上的类比总结,从今天来看,这些学说缺乏证据基础,是错误的!!对中医中药的发展反而起了阻碍作用。可以说是中医的原罪。
如果有谁还宣扬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有多科学就是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