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看哪本古医书可以领悟到中医的精髓?

看哪本古医书可以领悟到中医的精髓?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43 更新时间:2024/1/23 20:28:08

看《黄帝内经》吧!因为所有的中医精髓都在这里。

有人说《易经》为万经之首,不管是研究儒、释、道,还是学习医、术、技。

有人说《内经》为医学之宗,不论是养生保健治未病,还是悬壶济世救病患。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现实,最惜命的就是中国人。惜命就会听话,听话就会没事。有的国家,不让出门非出门,不让集会非集会,结果就是没结果,因为没机会了。

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和中医药的神奇魅力,而这种魅力的根源就在《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人的长命真经,是世世代代炎黄子孙,寻求健康养生祛病之道的宝藏。

其精髓主要体现在:

|遵照“天人相应”的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极富哲学意味,因而有人认为这也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思想的核心便在于“天人相应”,书中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的。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看看当今社会,许多人难享天年,难享无疾而终,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物、最优质的医疗条件,却疾病缠身,痛苦不断。因:冬天吹暖风吃饮,夏天开空调冻得发抖,晨昏颠倒地熬夜,贪婪地暴饮暴食,宅在家里不喜运动……致使阳气不足,牌胃虚弱,抵抗力低下,时感冒,患上各式各样的慢性病。

怎么办?怎么改变?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按照自然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照着做就行了。

|根据“不同体质”的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养生应“因人施养”,并将国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就像人长得不一样,每个人的体质也不同,不同体质有各自的特点,易患不同的疾病,因而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这样才能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运用“调节情志”的养生精髓

佛家讲消除“七情六欲”,方能成佛。而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会有益于身心健康,也会导致疾病。《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在各类精神疾病高发的现代,认识到七情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掌握古人调摄情志的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按照“食卧规律”的养生精髓

《黄帝内经》中提出“居处依天道”、“饮食遵地道”,这是按照“天人相应”的养生思想,人的起居应该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天亮就起床,让人体自身的阳气与天地的阳气一起生发。天黑就应该睡觉,这样才能使阳气潜藏起来,以阴养阳。平时吃东西要按照节气律去吃,尽量吃应季食品,“不时不食”,不合时令的食物不吃,这才是正确的饮食观念。

而现代人的暴食暴饮、吃反季果蔬、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成为疾病的根源。要想不得病,就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式生活,“病从口入”并非虚言。

|领悟“上医治未病”的精髓

《黄帝内经》并不主张求医问药,而是教给人们通过“内求”的智慧来调理脏腑、养足气血、畅通经络,这样便不须求医问药。于疾病未发之前,防患于未然。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处于平和状态的时候,是可以和所有的细菌、病毒和平共处的。而如果身体状况变差,那么细菌、病毒这些邪气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压过身体里的正气,正气不如邪气,那人就会得病了。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时代,更应该内养正气,外避邪气。

古语说:“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一切中医的精髓都是从《黄帝内经》中来的。

张仲景《伤寒论》,一字之安,坚如磐石。用白话解释,一句顶一万句,中基《中医基础》显得苍白无力,连药引的作用都起不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对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对!有无相生是哲学辩证法的根基。(问答原创)**“一分为二”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题主明确提出“一分为二”完全错了结论,不仅我不能苟同,可能稍有哲学知识的人也不赞成,广大人民群众更不会答应。我们都知道,“一分为二”就是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提出的“矛

  • 老子以及早期道家思想,《老子》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应答!今天看来,《老子》的思想精髓,就是建筑在“人性本善,不善即恶”的人类文化与文明基础之上的。“无为”作为老子思想核心,其“不敢为天下先”的“无为”之“为”,指的也就是远古“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诸如“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 神农尝百草都为后世的医疗做出了哪些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于在夏朝以前,现存的文字记载多出现于战国以后。中国上古传说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神农氏尝百草”,教人医疗和农耕,被中国人视为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和守护神。被尊称为“药王”、“五谷王”和“神农大帝”等。从战国至汉朝时期,神农氏传说出现的文字记载有如下:《易经系辞》:“

  • 古代讲预防传染病、瘟疫的书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预防传染病、瘟疫的书籍最典型与著名的是明末清初吴有性著《瘟疫论》:《瘟疫论》阐发疫病流行的特点、治疗的方法应当与张仲景著伤寒论》有所不同,因传染病与瘟疫与“伤寒”是有根本区别的。《瘟疫论》病学将传染病与瘟疫从伤寒独立出,从而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并补充了前人在理论上的空白,使传染病与瘟病的治疗摆脱了

  •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张大夫跟大家唠个闲嗑,有人提问:“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这个问题不但是很多朋友想问的,也是张大夫自己感兴趣的。今天我也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首先说,在古代没有仪器能够检测一个东西是否具备药用价值,所以在就有了“神农尝百草”这种说法。而“神农”这个人物不可能有各种疾病状

  • 从医学哲学的角度来看,医学的本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医学的本体论。医学哲学包含认识论、本体论/形而上学和医学伦理,重要的是医学伦理。而题主所问从医学哲学的角度看医学的本质是什么,那么涉及到的就是本体论或者形而上学的部分。(1)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的本体论革命(2)笛卡尔二元论,与现代医学的关系(3)单因素致病论(4)安慰剂和安慰剂效应至于,涉及临床实践

  • 我想知人是否都有两面性?有善良面,也有邪恶面,看谁主宰心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不光是人,都有两面性,就是所有的事,实际也都有两面性的,即便是善良的事,也会有其不良的一面,即便是邪恶的事,其中也有值得总结思考的意义在其中。例如,看到乞丐,进行施舍,本意是出于行善,是帮助穷苦人,但同时,也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思维,助长了不正之风。打架斗殴不是有益的行为,但简单的打一场架,化解了矛盾,

  •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一分为二看问题对么?世间事物是非此即彼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熟知的立杆见影、形影不离、如影随形三个成语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它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阴阳太极思维。事实上,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整体的、阴阳并存的。譬如天地、乾坤、雌雄、男女、上下、前后、左右、干湿等等,不一而足。用哲学语言讲,也就是说事物在一分为二的同时,又是合二而一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你中有我

  • 古代哪一家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很开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古代学说中儒学对于我国的封建社会影响特别大。原因有以下几点。儒家的学派学说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是主张我们积极进取的。认为我们必须得努力奋进,要怎么在集体中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这十分契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理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很多将

  • 世界的三大哲学体系各有什么优劣?对国家有什么长期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知识面太广,只能片面的讲述自己的观点。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代表,自然规律为基础,强调实事求是的实证主义观点。说白点就是唯物主义印度哲学都赋予宗教的性质,任何思想与观点如果不披上宗教的外衣它们都会站不住脚。他们讲究唯心主义,所作所为,也只是为了给心找一个去心苦,不起苦的理由。中国哲学,可能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