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知行合一”有哪些哲学意义?

“知行合一”有哪些哲学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65 更新时间:2024/1/25 7:33:04

人要明白正确高尚的道义,要明白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后人的意义在于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这就是知、行合一。既不是说知在其中是绝对,也不是说行在其中是主导。而是说知是行的必然前提,行是知的必然结果。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经只注意到最后修、齐、治、平那几句,却忘记了开始就说到的格物而后至知,达到心正。即:心正,是至善的关键。也就是需要培养、树立、明确自己的思维方、觉悟之路,而后才可以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完成自己的责任。只要正见稳固,其他的行为才会成为正确的有效的,如果没有正确的见解思维,则一切行为都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

道德经与中国传统

无为,不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处世的做人态度比如白等诗人就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英国的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感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授以鱼,不如授以渔。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泱泱微观。古代所积存的史书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再加上当时技术不发达导致信息共享困难,使治史者特别是初学者彷徨苦闷,常有事倍功半之效。本书的主要功能本人认为即是打开史学宝藏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可以一览史学史料的梗概。本人治学刚进三个年头,三年来导师的耳提面命使我受益匪

  • 求一篇学习儒家文化的心得体会,不少于800字。来一个文艺青年秒杀吧!!!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的道德文化面对着西方的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进攻节节败退,但它始终占据着世界精神的一席之地,它的魅力何在呢?儒文化的本质是它的“心性”哲学,从人的存在引申天理和人事,引申出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完善,引申出国家的伦理秩序和丰功伟绩。儒文化不像希腊哲学一样从世界中去寻找终极。世界是我们人的世界,与我们人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启示300字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一个人,只是读书,学习,而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习,不深究读了书,学了习做什么用怎么用,只停留在读懂书,而不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那么,他也就会因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迷惘。相反,一个人,如果只是去思考自己要读什么样的书,要怎样读书,怎么才能取得书中的真经,等到真的面对

  •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他的观点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都承认物质第一性。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有七点:首先、反禁欲主义,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王夫之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其次、均天下、反专制、爱国理想。王夫之在

  • 中国古代哲学史孔子仁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有人在对中国古代一些科学和现代的科学进行比较的时候,也发现,确实中国古代使用

  • 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孔子,主张“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主张克己复礼,希望能回到西周的礼乐制度,有教无类,主张勤学而好问。孟子,继承并扩充孔子的言论,主张忠孝义,曰:舍生而取义者也。性善论者。希望战火不再。荀子,性恶论者,认为人生而恶,只有通过学习礼义等思想,才能渐渐善良。却有两名法家弟子:李斯和韩非。道家:老子,

  • 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此题应选A、B、C,因为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不显著的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则保持了物质的固有性质,使得该物质是该物质,而非他物质,运动和静止是不可分的。

  • 中国古代的哪些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两个东西,基本方法和角度都不同,只有一些相似的点罢道家的自然主义有似于唯物论默家兼相爱有似于共#*主义道家的“反者道之动”有似于矛盾论中国哲学的普遍性的以直觉为出发点的方法有似于科学实证主义孟子的“王霸之道”有似于科社的革命理论不是社会丑的一面!心理变态本来就是病人。病人又怎么能代替

  • 有关古代哲学的问答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动静之辩就是探讨动静关系。在动静之辩中,哲学家主要探讨的是世界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变的;是动为主,还是以静为主,动和静是什么关系;动即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没有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1、中国哲学家大都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变

  • 培根、笛卡尔的哲学思想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培根轻视演绎推理和数学,反对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各种现象时做出目的论的解释,崇敬德谟克利特。---罗素《西方哲学史》笛卡尔不好说啊,哲学思想来源本来就涉及了太多人,不好说。他的哲学重要性完成了二元论,再者受经院哲学影响很大。说几个重要的吧,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你也自己查下资料,我只记得这些了,不然太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