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中的矛盾观

哲学中的矛盾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08 更新时间:2024/1/24 5:30:19

从广义上讲:矛盾是一个模型学概念。如果两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一定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主要与次要就是相对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矛盾普遍性特殊性是描述矛盾存在的特点的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无处不在)

其二,矛盾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矛盾穿始末)

扩展资料:

要真正理解矛盾这一哲学范畴,就必须全面把握矛盾的“七性”,即同一性、斗争性、客观性、普遍性、特殊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都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即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也有许多表述和表现形式,如相互排斥、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等。

3.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正确把握矛盾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4.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矛盾的复杂性。

矛盾的复杂性是指现实存在着的事物都不是由单一矛盾构成的,而是由各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程度不同的矛盾体系。

其表现为: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个矛盾还存在着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本身还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等。

7.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在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的力量是不平衡的,这些矛盾的力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着主次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矛盾哲学

哲学中的矛盾观:

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总述——矛盾有主次之分,两者同属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由于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引起的,都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认识上和实际运用中容易将两者混淆。

区别:

1.含义不同。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反之,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就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二者提出的背景不同。

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主、次矛盾说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可“一种”矛盾;而矛盾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

3.从外延上讲,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4.并非一切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简单事物而言,其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因而无所谓主次。只有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以上的矛盾时,才有主次之分。而对于任何一个矛盾而言,它总是包含着矛盾的双方的,所以任何矛盾的双方都要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6.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联系:

1.都是讲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的问题,都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2.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因而其内部均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它们各自的矛盾主、次方面。有时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个说法:“主要矛盾决定着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实其本质含义就是说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个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3.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4.二者都要求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二、马克思哲学矛盾论

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矛盾首先是物质的,其次才是意识形式上的反映--作为概念的存在。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

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它们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否定,以及在旧矛盾向新矛盾的转化中对旧矛盾的否定,都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辩证的否定,即否定之中有肯定,肯定之中有否定。例如,如果没有A与B之间的冲突,就不会转化成武器矛,而有矛必然会有盾,矛盾之间不断相互否定,又相互促进其发展,现在演变成导弹与导弹防御体系的矛盾。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那么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即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矛盾是客观与主观的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中,也包括主观思想,矛盾只有被人的主观思想所认识,矛盾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拓展资料:

矛盾辩证关系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内容原理:矛盾的普遍与特殊性辨证统一的。a.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次序和工作方法,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

内容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主要矛盾和次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看问题、看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解决次要矛盾。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

内容原理:在事物内部居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内容原理: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的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重点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参考资料:矛盾观念-百度百科

矛盾-百度百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先从普遍性上讲讲矛盾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事事有矛盾”。同时呢,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这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就好像你和你周围一起需要参加高考的很多同学,大家都存在着对立

  • “矛盾”在哲学上怎样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就是先秦哲学中所说的阴阳,又叫对立统一。对立就意味着相互斗争,统一就意味着不可分割。比如,现实和理想是一组矛盾。现实拖动理想,理想又推进现实,这就是斗争没有现实就没有所谓的理想,没有理想也无所谓现实,二者是相互针对而言,这是统一。自相矛盾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可以指同

  • 矛盾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基本特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contradiction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韩非子》,指逻辑上的不一致。“矛盾”一词拉丁语的contradictio,也指逻辑上的不一致。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

  • 哲学上的矛盾双方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一,正确把握对立.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

  •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高中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它体现了一种什么哲学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它体现的哲学观点:辩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内涵,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后面称“唯物辩证法”)通常讲的就是“矛盾”(“对立统一”),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讲的对立统一矛盾。“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

  •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 哲学唯物唯心常考古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

  • 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

  • 求体现高中哲学原理的成语和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体现了事物是联系的无风不起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是客观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量变引起质变这首古诗反映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