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中,矛盾是什么意思

哲学中,矛盾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49 更新时间:2024/1/24 8:06:04

矛盾(对立统一关系之逻辑术语)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状态,“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实体,它在本质上属于事物的属性关系。这种属性关系是事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就是“对立”,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这种“对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能够构成矛盾。从广义上讲:如果两件事物在一件存在时另一件一定不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

哲学怎样理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有如表现: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对方,它自己也将不会存在。“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比如,一块磁铁总有南北两极,这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要想得到只有南极而没有北极或者只有北极而没有南极的单磁极是不可能的。如果把它的一极磁性消除了,那么它的另一极磁性也将同时消失。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这说的正是矛盾的统一性问题。正因为是冤家,是对立面,它们才能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持统一整体的存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生物进化中的遗传与变异、认识中的真理与谬误等等,都是这种矛盾双方同一性的表现。我国古代哲学名著《老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音与声,前与后,所有这些对立的双方,都是相互依存着的,没有甲方就没有乙方,反之亦然。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通。这是矛盾同一性的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例如吸引中有排斥,排斥中有吸引;化合中有分解,分解中有化合;同化中有异化,异化中有同化;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有遗传;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绝对真理中有相对真理,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一种表现,是矛盾双方在分子、因素或部分上的相互包含、相互交叉。它是从相互依存形式上的相互联结进到内容上的相互联结,因而它是比相互依存更前进一步的同一性状态和阶段。第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你能变成我,我能变成你。事物的转化总是着自己的他者、即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也表明对立面之间有互相贯通的性质,有内在的同一性。比如,鸡蛋转化为小鸡而不能转化为石头;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成功转化为失败,失败转化为成功,如此等等。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联结达到极端或顶点的状态,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渗透中准备起来的整体性的变化。矛盾双方转化后形成新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又在新统一体的基础上继续相互依存,因此它又是相互依存的动态形式。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等,这些都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形式,从不同侧面表现着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含义。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表现为:第一,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即相互区别和限制,“你不同于我,我不同于你”。例如上与下、左与右、强与弱、大与小、多与少等等。矛盾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正是在它们存在这种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展开的,矛盾双方的分离首先体现在本质差别之中。(这点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差异就是对立。)第二,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即“你离开我,我离开你”。相互排除、相互冲突、相互反对等都是这个意思。存在着本质差异的矛盾双方朝各自相反的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进一步相互分离、相互抗争的态势。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克服,即“你吃掉我,我吃掉你”。矛盾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的进一步发展是相互克服,矛盾双方都力图剥夺对方的存在,其结果导致了事物的发展、飞跃。克服是矛盾斗争的最高阶段的表现,是矛盾双方相互分离达到极端、顶点的状态。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因为,任何矛盾的统一体,以及贯穿其中的同一性的存在,受着特定条件的限制,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种特定条件消失时,矛盾双方就失去同一性,就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所以,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住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所以,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所以,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决不能把斗争性的无条件性误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不与任何条件相联系,而是指事物运动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都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根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它们联结起来;真理与谬误由人的认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始终。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对立统一就像CF里面的潜伏者和保卫者,离不开,又要狭路相逢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中的矛盾观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从广义上讲:矛盾是一个模型学概念。如果两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一定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主要与次要就是相对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描述矛

  • 如何理解哲学中的矛盾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先从普遍性上讲讲矛盾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也就是“事事有矛盾”。同时呢,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这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就好像你和你周围一起需要参加高考的很多同学,大家都存在着对立

  • “矛盾”在哲学上怎样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矛盾就是先秦哲学中所说的阴阳,又叫对立统一。对立就意味着相互斗争,统一就意味着不可分割。比如,现实和理想是一组矛盾。现实拖动理想,理想又推进现实,这就是斗争没有现实就没有所谓的理想,没有理想也无所谓现实,二者是相互针对而言,这是统一。自相矛盾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可以指同

  • 矛盾的定义的理解,以及基本特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contradiction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一词在汉语中最早见于《韩非子》,指逻辑上的不一致。“矛盾”一词拉丁语的contradictio,也指逻辑上的不一致。在古代哲学中,矛盾概念已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

  • 哲学上的矛盾双方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一,正确把握对立.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

  •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高中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它体现了一种什么哲学观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它体现的哲学观点:辩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言具有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内涵,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后面称“唯物辩证法”)通常讲的就是“矛盾”(“对立统一”),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讲的对立统一矛盾。“祸”使人悲伤,“福”使人快乐

  • 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 哲学唯物唯心常考古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

  • 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