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48 更新时间:2024/1/29 23:23:53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原创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涉及到藏传佛教。因而,“乌巢禅师”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本回答尽量避免深奥的佛学知识,只从文本表面以及背后的些许寓意,揭秘一番《西游记》中这个原创角色的“真实身份”,看看吴承恩为何要写这样一个人物。

乌巢禅师授心经

猪八戒为何住在“福陵山”

因为乌巢禅师是猪八戒引出来的人物,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猪八戒说起。

却说观音菩萨带着木叉行者前往长安寻访取经人,来到福陵山时,收服了天蓬元帅下界的猪刚鬣。既然入了佛门,观世音就按照如来佛祖确定的辈分,给天蓬元帅起了法号,叫做猪悟能,还命他“持斋把素,断绝了五荤三厌”,因此,猪悟能别号猪八戒。

猪八戒住在福陵山云栈洞,曾经有一个老婆叫做卵二姐。卵二姐究竟是何意,我曾经解读过,她应当就是石卵诞生的孙悟空的妹妹,猪八戒“调戏”的嫦娥。而猪悟能断绝“五荤三厌”而得名猪八戒,这一处写得十分“阴险”,“朱八”,就差一个“重”字了。

福陵山,其实是“弗菻国”,弗菻,是古代对罗马的称呼,《大唐西域记》中叫做“拂懔”。朝鲜僧人慧超曾经于大唐玄宗开元年间前往弗菻国取经,著有《往五天竺国传》,其中,叫弗菻作"拂临"。显然,慧超把弗菻国也叫做“天竺国”,也是去了“西天”取经。

明万历十年(1582年)时,利玛窦从罗马教廷入广东肇庆,就自称是从天竺而来的僧人。因此,《西游记》的背景是在明朝思想蒙时代,书中写的不止是如来佛祖佛法东渐。

同时,讨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外来文化融入的大题目。其中,“乌巢禅师”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塑造的一个虚构形象。

因为猪八戒住在了福陵山,所以,他接触的事物要比唐僧孙悟空、沙僧更多,大唐取经人中,只有八戒认识乌巢禅师。

但猪八戒受命前往“西天”,拜的是如来佛祖,他当然宁愿受罚,也不愿意跟着乌巢禅师去修行了。

乌巢禅师因何住在乌斯藏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写道,唐僧在福陵山高老庄收了猪悟能,继续西行。一个月后,“行过乌斯藏界”,那就是越过了边界,来到了乌斯藏。

唐僧见这里的山很高,便对新徒弟说,要仔细搜寻。八戒却说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在此修行,老猪也曾会他。”

原来,猪八戒早就认识乌斯藏浮屠山的乌巢禅师。那么,猪八戒是什么时候认识这个西域禅师的呢?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红楼梦》都得到了《水浒传》的真传,施耐庵在书中很多隐写符码,都被后面的两个隔代弟子加以点化,作为隐喻手法暗藏了故事。猪八戒的“高老庄”,其实出自《水浒传》中的高俅。

高俅发迹这回书中,实际上写的是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老四朱棣,而要搞“孙立”的历史原因。“高”出自《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朱洪武生前就以皇后马氏的谥号,为自己定制了“高皇帝”的谥号,意思是要与汉高祖比肩。

历史上只有刘邦叫做“高皇帝”,清代修《明史》只记载了《明实录》中称呼的“高皇帝”谥号,《本纪》中都没有认可朱元璋为“高皇帝”。

猪八戒腾云驾雾于福陵山云栈洞与高老庄之间,恐怕就是弗菻在明朝时正式得到朱家皇帝认可而传教的真实写照。而同样到过弗菻的慧超,恐怕就是这个乌巢禅师的一个原型吧。但是,乌巢禅师又因何住在了乌斯藏的浮屠山呢?

因为,乌巢禅师象征着藏传佛教。这个问题,导语中已经讲过了,现在的疑问是,藏传佛教为何以“乌巢禅师”来象征呢?

这个显得有点奇怪的人物,恐怕又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吴承恩当年看不到《三国演义》,这个书名是明末清初时才有的。正如施耐庵不可能写《三国演义》那样,吴承恩看到的只能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或者《三国志传》。

那么,乌巢禅师又是如何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呢?

乌巢禅师难道与官渡之战有关?

据相关资料显示,佛教最早传入“东土”,是在公元前二年左右。汉哀帝元寿元年时,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大月氏国王使人口授《浮屠经》。这恐怕就是《西游记》中提到的“浮屠山”了,浮图就是佛教在当时的称谓。

《后汉书·西域传》中曾经提到:“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西游记》中,以毒钩刺伤如来左手中指的蝎子精,恐怕也出自“身毒”这个汉代天竺。

有正史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西天取经”,则是在汉明帝时期。《后汉书·西域传》中说,汉明帝梦见头顶有光的高大金人。

博士傅毅进言道:“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汉明帝于是在永平十年(67年)时,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前往天竺国拜佛求经。

汉使到了大月氏,请回了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教经典回到了洛阳。汉明帝于是建白马寺,翻译佛经,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汉明帝曾经被刘秀封为东海王,《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东海龙王也应当出自《后汉书》。孙悟空龙宫借宝,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其寓意是“唐僧取经”是在汉明帝之后,借助了佛教当时在“东土”早已流传并盛行的局面。

《西游记》与汉代有关,那就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有关了。“乌巢禅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官渡之战的乌巢。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曹孟德有诗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曹操的《短歌行》中《水浒传》中有隐写,就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柳树上的那只聒噪的老鸦。

柳树被拔掉,老鸦便“无枝可依”了。这段故事,写的是大明黑衣宰相道衍和尚“遇林而起”,即遇到燕王而成就了“正果”。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得在我所解读的《水浒传》中找答案了。

所以,《西游记》中写道:“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

这就十分形象地把“乌巢”、“乌鹊”写进了故事之中而塑造了“乌巢禅师”。当然,吴承恩乌巢禅师来自官渡之“乌巢”,而是以这样一个形象,照应“东海龙王”、“白龙马”,强调一个“明”字。

世德堂本《西游记》如《水浒传》那样,以北宋邵雍的诗为全书总括,把一百回按照《清夜吟》划分为二十卷,每一卷的主题词就是《清夜吟》的一个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因而,《西游记》也是以汉唐背景隐写明朝的事。“斜月三星洞”,也就出自邵雍《清夜吟》而无疑了。

唐代玄奘取经并没有经过乌斯藏,所以,孙悟空不认识路,乌巢禅师却认识。而且,还传给唐僧《心经》,这就说明,乌斯藏先有人去过天竺取经了。

据传,唐初西日桑哈得观音菩萨所授,前往印度依止于蒋华西宁(文殊友)25年,取出蒋华西宁埋在菩提伽耶的伏藏后返回汉地。

然后,将无上极密类安置于唐朝国都长安的吉祥门柱下,自己到清凉山(五台山)尸林坐禅。这恐怕就是乌巢禅师的又一个原型了,也是乌巢禅师传授给唐僧心经的典故由来。

明朝都城古称蒋州,南唐时叫江宁府。因此,“乌巢禅师”只是一个符码,吴承恩写的是明代与乌斯藏的关系,也寓意了汉藏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其中,也暗藏明廷历代皇帝对乌斯藏的管辖与治理,以及文化方面的交流。同时,也以“乌巢酒徒”这个典故,照应《清夜吟》,暗点了明朝当时的局势……。

标签: 乌巢禅师西游记来历身份真实到底

更多文章

  • 红楼梦李纨住在稻香村种着杏花(李纨为什么是稻香老农)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纨,杏花,老农,稻香村,为什么,红楼梦

    稻香,谐音“盗香”,李纨就是个偷香之人。偷什么香?她偷的是天香,也就是《红楼梦》中天香楼之“天香”。那么,李纨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是“稻香老农”,稻香村里为何种着几百株喷火蒸霞的杏花呢? 看李纨的判词和“晚韶华”曲,就能知道《红楼梦》中这个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了。作者并没有给予她好

  • 朱贵为什么叫旱地忽律(旱地忽律朱贵绰号意思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忽律,旱地,朱贵,绰号,意思,由来,为什么

    旱地忽律是“玄武”。《水浒传》中朱贵这个绰号,隐藏着一龟一蛇,合起来就是“玄武”。施耐庵笔下的“忽律”,就是一种性喜吃蛇的龟。这种蛇把龟肉吃掉后,又钻进龟壳之中,引诱别的龟上当。所以,是龟、蛇合体,龟蛇相逢,就是“玄武”,朱贵其实就是“朱龟”。“忽律”既然是玄武,那么,为何又以“旱地”修饰,这种蛇不

  • 红楼梦里的探春远嫁后的结局(贾探春远嫁后的过得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贾探春,结局,过得怎样,红楼梦

    贾探春的结局与大姐元春一样,是被弓弦勒死的。元春、探春都是不能善终的结局,那么,她们家中的姐妹们当中还有比这更惨的结局吗? 我把远嫁二字打上了引号,说明“远嫁”只是一种借喻手法,真正要写的并不是探春出嫁了。《红楼梦》与《西游记》都受《水浒传》的启发,甚至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

  • 红楼梦作者爱新觉罗·弘暟真的吗(真实作者是康熙孙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作者,孙子,康熙,真实,爱新觉罗·弘暟,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我虽然也有心中的人选,但却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却敢坚决地否定,这部伟大的著作,肯定不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弘暟写的。以下,我简要地以《红楼梦》文本,以及其中隐藏的历史背景,证伪爱新觉罗·弘暟《红楼梦》作者之说。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

  • 武松为什么要替施恩报仇(武松为了答谢施恩做了哪些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松,答谢,施恩报仇,哪些,为什么,为了

    这个细节隐藏着极深的机密,是大明王朝的一段隐秘历史。假如把这个细节解读出来,一段被争议了几百年的悬案,恐怕就有答案了。那么,武松得免死罪,施恩反而大哭,究竟是什么原因,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水浒传》中的绰号,尤其是七十二地煞的绰号,除了孙立而外,都是施耐庵原创。既然是原创,就不

  • 水浒108将哪个最无能(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谁排名垫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垫底,好汉,梁山,排名,无能,哪个,108,水浒传

    梁山没有无能之辈,水浒108将人人都是可用之才。但是,如果仅从文本故事中解读,梁山却似乎有很多能力低下之人。以下,我就举几个比较“公认”比较低能的梁山好汉,大致看看他们文本背后的形象,了解一番108将中到底有没有最无能的人。 书中唯一没有交代会武功的人就是宋清,以武功论,宋清肯定是最无能了

  • 中年女人穿着看出生活质量(人到中年穿衣服懂得品味 )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有人说,看中年女子的穿着,就能看出她的生活质量。这话太片面,我觉得靠穿着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太靠谱。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穿着贵气光鲜亮丽的女人,不一定就有钱,生活就有质量;穿着朴素不太讲究的女人,不一定就没钱,生活就没有质量。关键是这个“质量”二字,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体现在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古代学历等级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学历,贡士,顺序,进士,举人,秀才,等级,相当,古代,现在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清朝时期,科甲出身的官员被称为“正途”出身,由此可见科举取士在清代

  •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西洋,影响,郑和,意义,历史,交流,文化,明朝

    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郑和舰队的大航海时代,要比之欧洲的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整整一百多年。可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让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次航海的终止,中国跟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自此,中国也许因此失去了大半个世界。1399年,朱棣的千军万马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介(蒙古族特色和习俗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风俗,习俗,简介,特色,介绍,习惯,蒙古族

    蒙古族食物以奶制品、肉和面食为主。蒙古族除手抓肉外,还喜炖羊肉、火锅。面拌以炒面为主。食用时加酥油或牛羊油,以茶水搅拌。各类面食也是常用食物。奶茶和面制干粮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以笑面迎接,摆上奶酪、奶油和各种面制干粮,捧上奶茶。茶后,向客人敬上醇美的奶酒和白酒,主人把自己酒碗里的酒让在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