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第一座埃及金字塔建造时间(埃及金字塔建造过程详解)

第一座埃及金字塔建造时间(埃及金字塔建造过程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52 更新时间:2024/1/11 1:54:34

最新科学解释,揭秘金字塔建造全过程,高达146米的胡夫金字塔,由 230万块巨石组成,每块石头平均重约3吨,如此庞大的工程,埃及人是如限时完成的?

2013年考古学家在红海边缘发现了一块胡夫时代的莎草纸,经过研究发现这块莎草纸是当时一位金字塔建造者留下的日记。有人根据破解内容推断,建造金字塔的石头是通过尼罗河水路运送到吉萨的

但经过实地考察后人们发现,该说法根本行不通,考察人员利用现代铁镐斧头拆下一块3吨重的石头就花了半天的时间。

如果要开采230万块则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这还仅仅只是开采,在金字塔中每层的石块都大小统一,并且石块完美到连一卡都插不进去

这种开采工艺放到现代也很难做到,其次,金字塔中还有很多重达百吨的巨石,这种石头水运,木船根本承受不住,而利用人力去拉石头,一块3吨重的就需要40名苦力。

但如同斯旺方碑这样的花岗岩一块就重达1200吨,至少要用12000人加9000头牛才能拉得动,更何况还要把这些石头抬到50-100米的高处,难道真有外星人在帮他们?

一位考察人员在金字塔中意外发现,一根完美镶嵌在墙壁中的木头,四周没有一点空隙,这种情况只有在石头软化时插入才会形成

为了证实这些石头像混泥土一样都是浇筑制成的,考察人员对金字塔进行了古地磁测量,在自然界中每块石头形成时都会被地球磁化。

其中产生的磁极方也都不同,而对金字塔测量后发现所有石头都具有相同的磁北,这个结果也将进一步证实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材是浇筑制成

与此同时,考察人员还发现埃及的粘土石灰岩储量达到数百万立方米,这种石灰石与高岭土的白色粘土混合后加入水便产生化学反应,几小时后就变成金字塔覆盖石一样坚硬的石块

发现石灰岩神奇之处后,埃及人便开始拿它和各种材料混合,而埃及的纳特龙地区存在大量的碳酸钠。

在碳酸钠和石灰混合后就会产生烧碱,烧碱再与白沙混合加水加热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玻璃,放在阳光下就如同一个放大镜,短时间内温度可以达到2000摄氏度

被直射的花岗岩瞬间融化,埃及人将熔岩倒入粘土模具中,就这样第三朝的雕像诞生了,学会利用太阳能后,运输石块就更简单了。

只需将花岗岩融化成30厘米的碎片,再通过船只运送到900公里外的吉萨,这些带有融化痕迹的花岗岩和掉入熔岩中凝固的辉绿岩,都证实了这一说法

掌握了太阳能的埃及人开始融化各种石头,并通过浇筑制造出一个个完美的雕像,庆幸的是他们没有遇见黑色金属。

既然解决了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材,那么接下来最难的一步开始了,埃及人结合了π和黄金比例等4种通数,从1亿多种选择中找到了金字塔最完美的样子

这块石头只要移动50厘米,整座金字塔就会消失

再对比现代建筑,金字塔只有1厘米的误差

最令人惊讶的是,在国王入葬后,猎户星座将从竖井中直达国王墓室,而中室也指向天狼星,这两颗星记载了金字塔的建造日期在公元前2550年到公元前2560年,那么埃及人又是如何知道这些复杂的公式?

原来,在埃及每年夏天都会有特定的一天,天空中会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随着太阳一同升起。

之后尼罗河就会淹没田野,土地连续3个月无法使用,停止工作的埃及人躲在山上的旱地,无聊中学会了数手指和数脚指,并利用这种方式给物品编号

直到洪水退去所有人的田地都被淤泥盖住,为了每个人都能分到同样大小的田地,埃及人用国王的脚作为一个测量标准,但后来他们发现,所有国王的脚大小都不一样。

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一个永恒不变的物体,把所有的谷物、植物、水果以及能见到的物体都测量了一遍,最后发现这些东西都没有固定的大小。

直到有人脑洞大开,测量了一滴水,发现水滴的直径是恒定的,从此便诞生了第一个测量单位皇家手指(直到如今一滴水的直径仍然是1厘米)

拥有测量单位后,埃及人便开始疯狂测量身边的物体,在一次测量中他们发现,不论圆盘有多大,最终得到的数字都含有3、1、4,他们认为这个数字很重要便记录了下来。

除了测量,埃及人还发现了水可以衡量物体的重量和记录时间,他们发明了一种类似流沙的水钟

在数年后,埃及人开始计划建造胡夫金字塔,他们将所拥有的知识都融入到了这座金字塔中,施工地点选择了吉萨高地,这里有足够的粘土石灰石,但制造混泥土时需要大量的水。

于是他们将时间定在了尼罗河洪水开始,清晨洪水到达山脚,早已等待的工人利用螺杆泵将水运向制造混泥土区。

这里的工人一队挖掘石灰石,一队进行混合,然后再将混合好的泥土通过阀门运到模具中,这将用于创建地基和地下隧道

当地基建好后,埃及人使用棍棒和绳子来定位金字塔的周边

定位结束,将混泥土倒入模具中,每一层都按照提前设计的模具进行浇筑

到了金字塔最复杂的竖井时,他们每隔几米就会停下来进行测量,以保证最亮的天狼星能直通墓室

当墓室建好后,就开始封闭下面几层的通道了,为了保证墓室不会塌方,埃及人使用花岗岩制作了上梁。

为确保花岗岩已经充分却,工人会提前预留一个隧道观察,最后即将完工时国王和建筑师会站在最顶处取下模具为金字塔揭开面纱

等国王去世后,工人将其放进墓室,并把最后的隧道进行填补,这样胡夫金字塔就完成了,埃及人利用所有的智慧建造一座坟墓,他们希望灵魂能像星星一样在宇宙中航行

标签: 金字塔建造埃及详解过程时间第一

更多文章

  • 西游记里的乌巢禅师到底是谁(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乌巢禅师,西游记,来历,身份,真实,到底

    乌巢禅师是《西游记》原创的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形象涉及到藏传佛教。因而,“乌巢禅师”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就比较复杂了。本回答尽量避免深奥的佛学知识,只从文本表面以及背后的些许寓意,揭秘一番《西游记》中这个原创角色的“真实身份”,看看吴承恩为何要写这样一个人物。乌巢禅师授心经 因为乌巢禅师是猪八戒引出

  • 红楼梦李纨住在稻香村种着杏花(李纨为什么是稻香老农)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纨,杏花,老农,稻香村,为什么,红楼梦

    稻香,谐音“盗香”,李纨就是个偷香之人。偷什么香?她偷的是天香,也就是《红楼梦》中天香楼之“天香”。那么,李纨又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是“稻香老农”,稻香村里为何种着几百株喷火蒸霞的杏花呢? 看李纨的判词和“晚韶华”曲,就能知道《红楼梦》中这个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了。作者并没有给予她好

  • 朱贵为什么叫旱地忽律(旱地忽律朱贵绰号意思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忽律,旱地,朱贵,绰号,意思,由来,为什么

    旱地忽律是“玄武”。《水浒传》中朱贵这个绰号,隐藏着一龟一蛇,合起来就是“玄武”。施耐庵笔下的“忽律”,就是一种性喜吃蛇的龟。这种蛇把龟肉吃掉后,又钻进龟壳之中,引诱别的龟上当。所以,是龟、蛇合体,龟蛇相逢,就是“玄武”,朱贵其实就是“朱龟”。“忽律”既然是玄武,那么,为何又以“旱地”修饰,这种蛇不

  • 红楼梦里的探春远嫁后的结局(贾探春远嫁后的过得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贾探春,结局,过得怎样,红楼梦

    贾探春的结局与大姐元春一样,是被弓弦勒死的。元春、探春都是不能善终的结局,那么,她们家中的姐妹们当中还有比这更惨的结局吗? 我把远嫁二字打上了引号,说明“远嫁”只是一种借喻手法,真正要写的并不是探春出嫁了。《红楼梦》与《西游记》都受《水浒传》的启发,甚至是继承了《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

  • 红楼梦作者爱新觉罗·弘暟真的吗(真实作者是康熙孙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作者,孙子,康熙,真实,爱新觉罗·弘暟,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我虽然也有心中的人选,但却不敢妄下结论。不过,我却敢坚决地否定,这部伟大的著作,肯定不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弘暟写的。以下,我简要地以《红楼梦》文本,以及其中隐藏的历史背景,证伪爱新觉罗·弘暟《红楼梦》作者之说。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的总

  • 武松为什么要替施恩报仇(武松为了答谢施恩做了哪些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松,答谢,施恩报仇,哪些,为什么,为了

    这个细节隐藏着极深的机密,是大明王朝的一段隐秘历史。假如把这个细节解读出来,一段被争议了几百年的悬案,恐怕就有答案了。那么,武松得免死罪,施恩反而大哭,究竟是什么原因,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水浒传》中的绰号,尤其是七十二地煞的绰号,除了孙立而外,都是施耐庵原创。既然是原创,就不

  • 水浒108将哪个最无能(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谁排名垫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垫底,好汉,梁山,排名,无能,哪个,108,水浒传

    梁山没有无能之辈,水浒108将人人都是可用之才。但是,如果仅从文本故事中解读,梁山却似乎有很多能力低下之人。以下,我就举几个比较“公认”比较低能的梁山好汉,大致看看他们文本背后的形象,了解一番108将中到底有没有最无能的人。 书中唯一没有交代会武功的人就是宋清,以武功论,宋清肯定是最无能了

  • 中年女人穿着看出生活质量(人到中年穿衣服懂得品味 )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有人说,看中年女子的穿着,就能看出她的生活质量。这话太片面,我觉得靠穿着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太靠谱。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穿着贵气光鲜亮丽的女人,不一定就有钱,生活就有质量;穿着朴素不太讲究的女人,不一定就没钱,生活就没有质量。关键是这个“质量”二字,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体现在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古代学历等级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学历,贡士,顺序,进士,举人,秀才,等级,相当,古代,现在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者相比”。清朝时期,科甲出身的官员被称为“正途”出身,由此可见科举取士在清代

  • 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对文化交流的历史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西洋,影响,郑和,意义,历史,交流,文化,明朝

    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郑和舰队的大航海时代,要比之欧洲的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整整一百多年。可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莫名其妙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让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次航海的终止,中国跟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自此,中国也许因此失去了大半个世界。1399年,朱棣的千军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