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国演义徐晃被孟达射死(三国演义里徐晃被谁所杀)

三国演义徐晃被孟达射死(三国演义里徐晃被谁所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30 更新时间:2023/12/15 18:57:06

在演义中,徐晃可能是死得最窝囊的名将了。

孟达造反,徐晃为前部,率军来攻。

见徐晃前来,孟达大惊,急令升起吊桥。

这时,不知道是时速太快了,还是刹车坏了,徐晃的马刹不住,直冲到壕边。

名将毕竟是名将,刹车坏了,气势不能坏,徐晃大呼:反贼孟达,早早受降!

孟达开挂,急引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颅。(直接爆头!)

当夜,徐晃就死于营中了。

打了一辈子仗的徐晃,居然刹不住马,直冲到壕边;一辈子没有展现过射术的孟达居然一箭爆了徐晃的头!徐晃,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

老罗的书老罗做主,他要你怎么死你就得怎么死,逻辑不逻辑的不重要。

那么,正史中,徐晃究竟怎么死的,孟达又是怎么样的人物呢?

徐晃之死

徐晃去世的前一年,干了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曹丕去世后,孙权趁机北伐,兵分三路,自己围攻石阳,诸葛瑾进攻襄阳,另以别将进攻寻阳。

徐晃奉命随司马懿一起进驻襄阳,与诸葛瑾大战。

诸葛瑾当然不是司马懿、徐晃的对手,一战之下,损兵数千,部将张霸被斩。

这一仗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由败得太惨,孙权此后再不敢在荆州发起主攻,转而往淮南方向作文章了。

此后,吴蜀累次北伐,魏军与蜀军在西线的陇西、关中,与吴军在东线的淮南打得不可开交,唯独中线的荆州方向,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威胁。

不过,这也是老将军的最后一战了。

次年,227年,徐晃就病死了。

徐晃去世时,孟达都还没有造反,徐晃就算想去表演“刹车失灵被爆头”也是没有机会的。

那么,孟达有没有“爆头”的本事呢?

孟达之才

孟达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孟他作过凉州刺史。

乱世开始后,孟达到益州,投奔了刘璋父子。

后来,孟达与法正奉命迎接刘备入川,干脆投靠了刘备。

平定西川后,刘备以孟达作了宜都太守。

宜都,位于益州与荆州的连接处,位置紧要,前任宜都太守是张飞,以初来乍到的孟达为宜都太守,足见刘备对孟达的欣赏,也足见孟达的才能。

汉中之战后,刘备令孟达自秭归出发,进攻东三郡。孟达二话不说,攻取了位置关键的房陵港。

随后,孟达与刘封合作,一起攻取了东三郡。

后来,关羽攻襄樊,刘封、孟达没有奉命相助,同时,刘封与孟达二人又不合。

孟达深感无立锥之地,遂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好信给刘备,率部曲4000余家投了曹魏。

部曲,就是私人武装,孟达能带着4000余家部曲投魏,足见其私人武装的规模。

其后,孟达引诱刘封不成,配合夏侯尚、徐晃,一起击败刘封,夺了东三郡。

投靠曹丕后,曹丕派贵臣前去考察孟达,贵臣回来,都称孟达有“将相之才”、“卿相之器”,而当时的“论者”,也多称孟达有“乐毅之量”。

“将相之才”、“卿相之器”、“乐毅之量”,由此来看,孟达确实有相当的文武才。

有没有一箭爆头的本事不知道,但孟达的武艺将略不低是肯定的了。

总之,孟达是有文武才,有相当雄厚私人武装的一个人。

这样的人,下场如何呢?

大力经营

曹丕十分欣赏孟达,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孟达为太守,算是委其以西南之任,独当一面。

孟达到任时,登上白马塞,惊呼:金城千里,刘封申耽竟失之!

确实,新城披山带水,地势雄峻,孟达觉得不可能会丢掉!想不通刘封是怎么丢掉新城的。

既然如此,孟达自然要大力经营此处(私人力量)了!

前面说到,孟达投魏时,带了部曲4000家,后来,他的部曲发展到7000家以上。

此外,东三郡本是贫瘠之地,但在孟达的经营下,上庸“食支一年”。

由此来看,孟达确实搞建设有一套!

同时,地处三国交界之处,孟达也搞了“外交”(私人后路)。

孟达与诸葛亮、李严都常有书信来往,对魏蜀人物品头论足。

孟达与东吴的联络,虽然没有留下什么文件,但是,后来孟达造反时,吴国也是派了兵的,所以,孟达应当与吴国将领官员也是有“连线”的。

经过经营,孟达“内政外交”都搞得不错,羽翼渐丰,自以为能有所作为了。

不久,欣赏孟达的曹丕去世了,与孟达私交甚好的夏侯尚、桓阶也去世了,孟达心中不安,恰逢诸葛亮等人“勾引”,孟达遂生叛魏之心。

“联吴固蜀,潜图中国”。(《晋书.宣帝纪》)

诸葛亮之“坑”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诸葛亮是真的“坑”了孟达一把。

在孟达表达叛魏之意后,诸葛亮担心其反复无常,决心“推一把”,故意将信息泄露给了与孟达不合的申仪。(《晋书.宣帝纪》)

申仪立刻上报!

果然,“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算是被诸葛亮推着反了。

然而,诸葛亮的这一“推”,风险比收益更大。

申仪所在的魏兴,地处新城与汉中之间!

因此,后来孟达造反时,“仪绝蜀道,使救不至”,封锁了诸葛亮支援孟达的主要通道。

诸葛亮既知魏兴地势,也知道其太守与孟达不合,却故意将信息泄露于申仪,使其早作准备呢?

以诸葛亮的谋略,要“推”孟达一把,办法绝不只一个,要故意“泄其谋”,也绝不有申仪一个“中介”,为何还要选择把信息泄露给申仪呢?

无论出于何种考虑,诸葛亮是真的“坑”惨了孟达。

孟达只有选择造反,而且···蜀汉可能的救援力量被隔绝在魏兴之西,孟达算是孤立无援!

司马懿之“快”

不过,孟达仍有信心抗拒魏军。

当初,孟达嘲笑刘封“金城千里竟失之”,自然相信自己,依靠地势可以阻挡魏军。

而且,即便魏兴郡阻隔了蜀军的主要通道,吴蜀军仍然可以寻路向西城安桥、木阑塞来支援。

而熟悉魏国制度、地理的孟达也相信:魏军没有这么快能来,他有充分的时间防守!

魏国的都督,没有发兵权。

因此,司马懿要来攻孟达,必须上报天子,待天子批准后,才能进军。

孟达在与诸葛亮的信中做了“精确计算”:宛距洛阳700里,距我这里1200里。司马懿“走完流程”再来,起码要一个月!

一个月,孟达早已经作好了一切防御!“金城千里”、“所在深险”,足以抵挡你!

然而,孟达低估了司马懿。

司马懿似乎看透了孟达的想法,“装傻”,写信给孟达:你背叛了蜀国,蜀国人都恨死你了!诸葛亮故意泄露信息,无非是想让我们自相残杀!

看起来,司马懿仍然没有作好开战的准备,仍然在“争取”孟达。

孟达得信大喜,“犹与不决”,被麻痹了。

他哪里知道,司马懿根本没打算“争取”他,也没有打算“走流程”,而是选择精锐,开始了一次急行军!

结果,仅仅八日,司马懿军就走完了1200里,直抵新城!

当时,正常的行军速度是“兵轻行五十里(每日),重行三十里”(《汉书.陈汤传》)!

而司马懿军的行军速度是一日150里!

放在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上,司马懿此次的行军速度,仅次于夏侯渊、张郃在陇西作战时所创造的“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约日均160里)!而且,与陇西不同,司马懿此路的地形更为复杂,还要渡过一些河流!

司马懿的快速抵达,彻底打乱了孟达的节奏。

“金城千里”是不要想了,防御根本没有组织好!

孟达只有退入上庸,坚守孤城。

孟达之“死”

看过演义的朋友都有一个感觉,司马懿用兵持重,喜欢扎好营慢慢来。

当然,正史上,对付诸葛亮时,司马懿也差不多是这样操作的。

不过,这一次司马懿是真正的人狠话不多,上来就下死手。

首先,司马懿分派兵抢占有利地形,阻击赶往西城安桥、木阑塞的吴蜀援军。

由此,仅有的漏洞被补上,上庸彻底成了孤城。

同时,司马懿的军队渡水破栅,直接“八道攻之”,强攻!

原本,上庸城也是坚固险要的,守上庸的军队也多为孟达部曲,将领多为孟达亲戚,城中粮食更可支一年,这是一个不好打的城。

然而,形势是明显的:上庸已是孤城,丢失是早晚的事情!

即便是孟达的部曲、亲戚,也不愿陪孟达去死!

在坚持了十六日后,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

城破!孟达被斩!

孟达没有“爆头”徐晃。

然而,孟达的文武才能都是不错的,绝非草包。

不过,新城虽是“金城千里”,在三国时期仍然不足以单独自立!上庸虽地处三国之间,看起来“左右逢源”,但交通不便,很容易被封锁!孟达虽有才能,但与司马懿等顶级人才尚有差距!孟达虽与诸葛亮等人交往不少,但其反复无常的历史,更使人不敢轻信!

孟达自负其才,误判形势,结果···玩火自焚了。

标签: 徐晃孟达射死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日本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改朝换代(日本天皇出现过朝代更替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朝代,天皇,日本,改朝换代,历史,出现,为什么,没有

    自传说中的神武天皇以后,日本的天皇一直由同一家族传承,从来没有发生过更替,号称“万世一系”。无论在东西方,改朝换代都是常见的事情,为何唯独日本天皇能“万世一系”呢?八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缺乏明确的文字记载。而且,出于各种原因,历代日本政府均限制相关的“遗迹”考古工作,因此,对于八世纪以前的日本历史,

  • 明朝毛文龙驻扎的皮岛在什么地方(镇守的皮岛位置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皮岛,毛文龙,驻扎,位置,地方,明朝,什么

    皮岛,本非大明土地,“荒葺无人,多蛇虎”,是一个方圆数百里,开发程度很低的荒岛。然而,明清战争中,这个小岛却成了明清双方都瞩目的焦点。皮岛,也叫椵岛,今属于朝鲜平安北岛铁山郡。明朝时,这个岛也不在大明版图内。袁崇焕后来致书朝鲜国王时就表示“皮岛本非中国地”。很长时间内,这个岛都是“荒葺无人,多蛇虎”

  • 鸿门宴中为什么项伯帮刘邦不帮项羽(项庄舞剑项伯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鸿门宴,项庄舞剑,项伯帮,刘邦,结局,为什么

    “鸿门宴"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脱险,项伯最后的结局如何呢?项伯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人物。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在鸿门宴前“泄密”,使刘邦躲过被袭击的命运,又在鸿门宴上不惜以身护刘,力保刘邦。此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好叔父”又屡屡“坑”侄子,帮助项羽。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吃里爬外”的叔父最后结局如何呢?项

  • 长平之战后秦国攻打邯郸失败(赵国在邯郸保卫战的策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保卫战,邯郸,策略,长平,赵国,秦国,攻打,失败,战后

    长平之战,赵国精锐几乎损失殆尽。然而,在接下来的邯郸之战中,赵国却坚守邯郸两年,击败了秦军,甚至恢复了太原等失地。其中,赵人的血性、外交家的谋略、战国公子的义气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长平之战,赵军主力被全歼,国中震恐。“人屠”白起一面平定上党全境,巩固胜利果实,一面请秦王增调兵马钱粮,准备一举灭赵。前2

  • 祖大寿为什么降清(祖大寿投降清朝后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祖大寿,投降,结局,清朝,为什么

    比之洪承畴、吴三桂,同为降清名将,祖大寿在降清后似乎没有那么大“风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祖大寿“销声匿迹”了。事实上,祖大寿“调转枪口”的速度比洪承畴更快,决心更大。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他的“风头”不及洪承畴、吴三桂罢了。1642年五月初五,洪承畴、祖大寿等人正是举行投降仪式,对皇太极俯首称臣。

  • 司马懿建立的晋朝是怎么灭亡(为什么三国最后是司马家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家,司马懿,灭亡,建立,晋朝,最后,为什么,怎么

    三国英雄们打得热热闹闹,最后一统归于司马家。司马家,成了三国最后的赢家。然而,这个赢家却没有笑多久。280年,晋灭吴,天下一统。仅仅36年后,西晋就覆灭了,天下再次陷入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还得从司马家篡魏开始说起。曹魏的天下,是曹操一刀一枪,一城一城打下来的。司马懿家族,是以辅臣的身份,通

  • 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把汗位传给拖雷(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几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拖雷,成吉思汗,第几子,为什么

    成吉思汗诸子中,拖雷的军事能力是最强的。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了两年。然而,拖雷却并非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建国后,颁布了大扎撒,也就是著名的《成吉思汗法典》,以之为大蒙古国的根本大法。其中,对大蒙古国汗位继承制度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与中原地区宗法制不同,大蒙古国并没有所谓嫡

  • 韩国尹姓和中国尹姓一样吗(韩国为什么那么多姓尹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尹姓,韩国,中国,一样,为什么,那么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有中国人到达朝鲜半岛,并不断跟当地人融合,这包括文化融合、民族融合等等,才产生了现在的朝鲜半岛文化。历史上的朝鲜半岛都自称小中华,正因为如此,韩国和朝鲜的人名跟中国是一致的,基本都是单姓,如果不是一些特殊的起名习惯,但从姓名上来很难分辨到

  • 开封到底是几朝古都历史(开封分别经历几个历史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开封,历史,朝代,古都,经历,分别,到底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中国历代王朝多在中原地区建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至今拥有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汴梁、东京等。开封夏朝多次迁都,老丘(开封)是其中之一,开始了开封的建都史。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魏国初建都安邑,魏惠王时期迁都大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

  • 青楼名妓李师师的故事(水浒传中李师师是青楼女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师师,青楼,名妓,女子,故事,水浒传

    在四大名著《水浒传》中,东京的青楼名妓李师师和浪子燕青有一条微妙的“感情线”,还和宋徽宗有一段故事,因为她有绝世的美貌,又是青楼有名的妓女,多少文人墨客、京都显官都为她倾倒,她身上也增添了不少故事性。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师师其实和文学作品的形象有所差异,除了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她还是一名有骨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