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你是怎样评价林则徐的?

你是怎样评价林则徐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82 更新时间:2024/1/26 1:22:12

在近代社会里,在主流价值观语境中,凡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统治的人物和行为,都要给予肯定和正面的评价,这既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论所决定的,也完全符合当时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基于清末时期官僚循吏的品位格局以及虎门销烟的表现,称林则徐是“清朝著名政治家,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应属正当,该当其位,该得其誉。对于像林则徐这样的象征意义上的大人物,其私德有亏无碍于由大义而得的肯定评价和正面形象。

正如黑子难掩太阳的光茫,林则徐不是圣人,些许瑕疵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

一、主张严法禁烟,成绩卓著

十八世纪开始,英国就逐渐将鸦片卖入中国,随着吸食人口的增多,鸦片贸易量急剧攀升,不但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而且致使贸易失衡,大量白银外流。1835年以后每年输入的鸦片超过3万箱,禁烟前四十年,流出的白银超过3亿两。国市场凋敝,百业萧条,清政府财政日趋枯竭。虽然清政府多次下令禁烟,但收效甚微。官商勾结,走私鸦片大行其道,使得禁令成为一张空文。

面对日益严重的鸦片问题,道光帝让群臣商讨对策,1838年6月,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上奏《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支持禁烟派黄爵滋的严刑峻法主张,并提出禁烟方策6条。同时在湖北湖南两省实行禁烟,不但强制收缴烟具、烟土,而且还组织人员试制成功戒烟药丸,散发给有烟瘾的吸食者。禁烟成效显著。10月林则徐再次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尖锐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而户部存银由7000万两下降到不足1000万两的严酷现实,终于使得道光下决心禁烟,他即招林则徐进京,并连续八次召见,商讨禁烟之策。

1838年12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开始,以强硬手段收缴英国人2万余箱鸦片。6月虎门销烟。道光帝阅毕报告赞誉“可称大快人心事”。至此林则徐的禁烟可以说非常成功。

二、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冲突的实质是治外法权问题,林则徐捍卫的是国家司法主权

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为了同西方国家交涉,曾请人翻译《国际法》等法规文件,中英双方进行的贸易谈判中,依据“有人买卖违禁之货物,货与人正法照办”的条款,提出英商具结“嗣后来船永远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人即正法。”由于英国当时全球殖民,霸权主义正盛,加之其国内当时并没有禁止鸦片的法令,英国商人认为要外国人以他们的生命对交出鸦片以及对今后任何违犯中国习惯法的行为负责是暴力行动,双方难以调合。

意外出现了,1839年7月7日,一伙英国水兵醉酒后在九龙尖沙咀捣毁村民神龛,引起斗殴,结果村民林维喜重伤,并于次日身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指使另一村民给予死者家属1500两银元换取隐瞒死因。林则徐派人查明真相后依据《国际法》第二百九十二条之四“往别国遵该国禁例,不可违犯,如违犯必有罚以该国例”要求英方交出凶手,遭到义律拒绝。义律于8月13日在英船上开庭审判,对五名凶手轻判3至6个月监禁便送回英国本土服刑,事后通知中国官方。这就是有名的林维喜案。

林则徐得知后于8月15日下令禁止中英间一切贸易,并派兵进驻澳门,驱逐英国人出境,并停止供应英国人食物,撤其买办佣工。之后英国人寄居货船之上,面临断水断粮之境。8月31日,印度总督派出的“窝拉疑”号军舰同义律合。9月5日,义律派人进行协商,要求解除食物封锁并恢复正常贸易,并下最后通牒。林则徐坚持要对方交出凶手否则免谈,随后英舰开炮,双方爆发了一系列小型冲突,史称九龙之战。

为了加强防守,林则徐还购买外国大炮200多门配置防守要地,并向朝庭提出动用广东税收十分之一300万两购买仿造战舰,可惜为道光所拒。同年11月,又发生穿鼻之战,由于林则徐积极备战,关天培指挥得力,英军退出了穿鼻洋。随后的九龙官涌炮台之战,尖沙咀之战英军也没沾到便宜。但林则徐没有考虑到参战的英军只是小股舰只,并据此认为“奸夷胆落”,并上疏报捷,严重低估了英国的军事实力,这是一个不足之处。道光帝12月下令暂时禁止广东口岸的对外贸易,1840年初,林则徐奉命正式封港。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林则徐一再坚持国家的司法主权,所以才强硬断绝中英贸易,驱逐英国人并封锁其食物供给,从而想迫使英国人接受中方要求。而英国人置《国际法》于不顾,追求治外法权,并首先开炮从而引发战端。如果林则徐妥协,战争可能会推迟,从这一点来说,林则徐加速了鸦片战争的到来也不算错。但妥协意味着禁绝鸦片的努力付诸东流,意味着政府放弃对本国国民的生命保护,更意味着放弃国家的司法主权,这些绝不是林则徐及清王朝所能接受的。

另外,上面的冲突只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并不是鸦片战争的开端。真正的战争爆发于1840年4月英国国会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对华军事行动案之后。而且仅仅是报复提案,并不是宣战。随后的事情耳熟能详了。英国舰队并不在严密防守的广东开战,而是北上攻厦门,陷定海,威逼天津讹诈清庭,道光将林则徐褫职,在落后于时代的羁縻政策的主导下,清庭和战间摇摆,损兵折将,最终割地赔款。

三、林则徐的远见和情操

广东禁烟期间,林则徐为了解西事,安排人员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组织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国志》,为了适应对外工作还派人编译《国际法》,并在同英国的谈判中灵活运用。因而被后人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并在奏折中称“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以师敌之长技以制敌。”这一观点后来被魏源进一步发展成“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后世的洋务运动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1841年6月,在被免职去镇海前线“戴罪立功”期间,他和龚振麟等人参考《焦氏炮书》和天一阁查阅的资料,试制成功全国最重最先进的8000斤大炮。为了解决大炮移动问题,又根据实际改进英国炮车,试制成功可360度旋转的“四轮枢机磨盘炮架”,用于镇海防务。

在后来被遣戌新疆期间,预见到边疆不稳定的未来形势和沙俄的野心,对新疆的地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在1849年经过湖南时,特地召来左宗棠面授,而湘舟夜话时左宗棠不仅白身,而且只有37岁。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些资料助力不少。这种先见之明让人惊叹不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自拟的这副对联,正是他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

四、民族英雄不容污蔑,爱国主义需要传承

前几年,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一些人打着还原真实人物的旗号,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

几十年前某史学家认为,林则徐写给友人的信中描述了英军火炮厉害,但嘱咐友人不要让别人看这封信,所以推断林则徐沽名钓誉,隐瞒真实想法,不想改革云云。其实这种看法不值一驳,鸦片战争打了好几个省,多处地方,那么多朝庭官兵参战,难道大家都是聋子瞎子,看不到英军炮火的威力?各地相关官员给道光的奏折中都有关于英军情况的陈述,这些是林则徐能够隐瞒住吗?他有隐瞒的必要吗?国内有些人借此大加发挥,广为传播,以此来抵毁英雄形象。

更有人拿林则徐刚开始对英军轻敌的言论大做文章,甚至将爆发战争的责任强加到林则徐身上,将他描述成民族罪人。如此认知不仅荒唐至极,而且极其阴险。西方帝国主义的全球扩张决定了其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而且为以后中国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当然,作为封闭的朝庭体制中的官员,以天朝为中心,视别国为番邦夷国的思想也在林则徐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刚开始他也有轻敌思想,但是他能很快认识到差距,并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学习西方,是当时的封建官僚中唯一有此清醒认识的人。在他受到免职排挤的时候,并没有消沉沉沦。而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在新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发展到今天,国际上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就是实证。凝聚共识,共克时艰,离不开爱国主义的传承。习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着中国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必将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西方古建筑是用石头做材料而中国古建筑用的是木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1首先,东西方对材料认识的不同西方人对石头有特殊的爱好。西方神话中,遭遇大洪水的人类是通过石头再造出来的,中世纪的学徒之人,被看做未经雕琢之人,而学有所成之人,呗看做柱石之才,因此可以看吃,石头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处于较高地位。古代罗马建筑师,早在2000年以前,就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

  • 吴三桂叛明降清,又反清复明,如此反复无常,为何却没入《贰臣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要说清吴三桂为什么没有进入到《贰臣传》中,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贰臣传》。1.经查询:《贰臣传》是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官方史书传记,其中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分甲乙两编:甲编为那些明朝旧臣,但是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且做过许多贡献的人,比如洪承畴,祖大寿,

  • 在乐不思蜀的典故中,为什么没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这是描述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问刘禅:“有没有特别思念蜀国”刘禅笑着回答说在这边好玩,不想蜀国。他回答过之后很多在场的蜀国旧臣泪流满面。1当我们从结果去推理原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受到了影响。蜀国已经被魏国所

  • 《曾国藩传》梅寒写得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尽管写表层寒梅,实则道出人生种种况味!曾国藩图像大凡读过史书传记,对曾国藩其人略知一二,其评说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在史学界,曾国藩一度成为了史上名人传记研究的文化符号。在情防控期期间,蜗居“宅”家拜读梅寒著的《曾国藩传》,别有一番滋味。掩卷之时,感触良深。据我所知,曾有唐浩明、张宏杰、萧一山、朱

  •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讲的是一则三国时代诸葛亮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孙策、刘备等大小军阀各据一方,为争天下连年混战。诸葛亮隐居河南安阳,住茅草房一心读书,耕作,不愿求取功名。然刘备势单力薄,连输曹操,就想选材帮其成业,刘备谋士徐嫡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为刘备谋划。未几,曹操之大将夏侯率十

  • 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méizhǐ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

  • 望梅止渴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战士们一个

  •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勇敢,战争敌凯。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的是鸦片,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吸食者极易上瘾,长期吸食能导致身体萎顿,精神颓靡。一般而言,最初几口鸦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但随后可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为了达到麻木的瞑想状态,吸烟者需要纹丝不动和安静。长

  •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孔子都出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域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仔细一看,大多数著名人物,譬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等,都是夏商的后裔,而不是周人后裔。而徐州周边,都是夏商后裔的聚集区,譬如宋国、杞国、徐夷等等。考古发现也表明,商朝的历法水平远高于西周。《尚书》里也说周武王请教箕子。《左传》里的很多史料也基本上都是来自夏商后裔的口说。这一切都说明,夏商

  •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约法三章”的典故来源于司马迁《史记》,是刘邦的典故。一,典故来源简说刘邦攻进秦都城咸阳,占领皇宫后,见皇宫内珠宝无数,美女如云。贪心大起,色心也大起。一个穷亭长有了这么多的钱,有了这么多任他蹂躏的女人,乐不可支。顿时把他自己为什么来到咸阳的事情忘了,一味高乐不了。大将樊哙说,“主公自爱!如此行为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