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西方古建筑是用石头做材料而中国古建筑用的是木材

为什么西方古建筑是用石头做材料而中国古建筑用的是木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41 更新时间:2024/1/26 1:22:08

1首先,东西方对材料认识的不同西方人对石头有特殊的爱好。西方神话中,遭遇大洪水的人类是通过石头再造出来的,中世纪的学徒之人,被看做未经雕琢之人,而学有所成之人,呗看做柱石之才,因此可以看吃,石头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处于较高地位。古代罗马建筑师,早在2000年以前,就提出了“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建筑首先要坚固,坚固与久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欲求坚固与久远,石头是最恰当的建筑材料。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阴阳变化。五行中的五种物质是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五行中的金象征武力与刑杀;五行中的水具有厌火的象征,例如建筑屋脊上用的鸱吻装饰,就是具有与水相关联的厌火性象征功能。显然,在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此外宗教观念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西方人都以追求灵魂不朽超越为主要特征,石构建筑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石头的永恒、完美,与人生的短暂、缺憾形成鲜明对比。其次,东西方建筑中的基本词汇的需求不同柱子是西方建筑的中的“基本词汇”,斗拱则是中国建筑的“基本词汇”。有人说“西方建筑是为神而建”。所以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发展的,石制屋顶建造的越高就越接近“神灵”,例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真实的反映出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然而如建造出如此的高度呢?由于石头具有很强的抗挤压性,所以如果采用石头作为主要材料做成的柱子,可以不断地承受越来越大的来自屋顶挤压的力量;而且采用石头比较容易叠加出更高的高度和更粗的截面,毕竟树木在高度和截面上会受到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不一定能符合西方人在建筑上面的需求。从这二点上面来说,以石头作为原料的“基本词汇”非合适西方建筑的需求。有人说“东方建筑是为人而建”。中国建造中利用斗拱即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中国人善于利用包括亭、台、楼、阁等建筑在内的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所以只有木头这样的有韧性的材料才适合斗拱的需要,木头比石头更适合被运用到飞檐这样的形式里面去。所以对“斗拱”这样词汇的需求,木头于是被大面积的运用到中国古建筑中去。最后,东西方对人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面的认识不同建筑是对空间的人为分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西方人受海洋文化影响,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西方人一偏于天人对立的文化观念。认为自然只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人与自然是分离对立的,只有不断地征服自然,人类才能走向进步。因而西方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人工文化,可以看作是人对处于对立关系的自然的强制性的介入、占有与征服。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强调突出建筑本身,彰显人的创造性,漠视自然,忽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意境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紧。所以西方人在建筑过程中得主动使用石头这样的材料,其实就是向外人证明自己就是世界主人的一种过程。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当然也包括房屋的营造。中国人处理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关系时候尽量使自己的空间处于一个天人合一的空间之中。中国人强调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对待天地自然,是一种亲情的道德关系。所以在石头和木头的材料选择上,木头属“阳”是生命的象征,住在木头的房子里面能让人更加感触到自然的气息,不会像石头一样冰和生硬。而石头属“阴”,一般被用于墓葬之中,显然石头不适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吴三桂叛明降清,又反清复明,如此反复无常,为何却没入《贰臣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要说清吴三桂为什么没有进入到《贰臣传》中,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贰臣传》。1.经查询:《贰臣传》是乾隆时期编撰的一部官方史书传记,其中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分甲乙两编:甲编为那些明朝旧臣,但是投降后对清朝赤胆忠心,且做过许多贡献的人,比如洪承畴,祖大寿,

  • 在乐不思蜀的典故中,为什么没人认为刘禅是在装疯卖傻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这是描述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问刘禅:“有没有特别思念蜀国”刘禅笑着回答说在这边好玩,不想蜀国。他回答过之后很多在场的蜀国旧臣泪流满面。1当我们从结果去推理原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受到了影响。蜀国已经被魏国所

  • 《曾国藩传》梅寒写得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尽管写表层寒梅,实则道出人生种种况味!曾国藩图像大凡读过史书传记,对曾国藩其人略知一二,其评说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在史学界,曾国藩一度成为了史上名人传记研究的文化符号。在情防控期期间,蜗居“宅”家拜读梅寒著的《曾国藩传》,别有一番滋味。掩卷之时,感触良深。据我所知,曾有唐浩明、张宏杰、萧一山、朱

  •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讲的是一则三国时代诸葛亮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吕布、孙策、刘备等大小军阀各据一方,为争天下连年混战。诸葛亮隐居河南安阳,住茅草房一心读书,耕作,不愿求取功名。然刘备势单力薄,连输曹操,就想选材帮其成业,刘备谋士徐嫡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为刘备谋划。未几,曹操之大将夏侯率十

  • 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méizhǐ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

  • 望梅止渴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曹操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魏武:曹操,他的儿子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他为魏武帝。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战士们一个

  •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勇敢,战争敌凯。林则徐虎门销烟销毁的是鸦片,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吸食者极易上瘾,长期吸食能导致身体萎顿,精神颓靡。一般而言,最初几口鸦片的吸食令人不舒服,可使人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但随后可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为了达到麻木的瞑想状态,吸烟者需要纹丝不动和安静。长

  • 为什么古代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孔子都出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域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仔细一看,大多数著名人物,譬如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孟子等,都是夏商的后裔,而不是周人后裔。而徐州周边,都是夏商后裔的聚集区,譬如宋国、杞国、徐夷等等。考古发现也表明,商朝的历法水平远高于西周。《尚书》里也说周武王请教箕子。《左传》里的很多史料也基本上都是来自夏商后裔的口说。这一切都说明,夏商

  • 约法三章"是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约法三章”的典故来源于司马迁《史记》,是刘邦的典故。一,典故来源简说刘邦攻进秦都城咸阳,占领皇宫后,见皇宫内珠宝无数,美女如云。贪心大起,色心也大起。一个穷亭长有了这么多的钱,有了这么多任他蹂躏的女人,乐不可支。顿时把他自己为什么来到咸阳的事情忘了,一味高乐不了。大将樊哙说,“主公自爱!如此行为冷

  • 明未清初书法家王铎被人称为神笔,你喜欢他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此文系原创]悟空问我:“明未清初书法家王铎被人称为神笔,你喜欢他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四个字:非常喜欢!我喜欢王铎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王铎对书法传统的继承执着,二是王铎对书法的创新勇气可嘉。王铎对书法传统的继承不是一般的执着,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近乎痴迷,这可以从王铎留下的大量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