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上的儒学是怎样登上思想领域的统治舞台的?

中国历史上的儒学是怎样登上思想领域的统治舞台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49 更新时间:2024/4/25 11:57:33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他的思想对华夏民族文化文明影响至今,在汉代以儒家思想统治社会有刘彻董仲舒,王明阳等

儒学之所以在中国登上思想领域的政治舞台上,这与它的传承、理论、发展密不可分。

一、儒学是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儒家学派之前,华夏文化是传统的“六德、六行、六艺”。东周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代表各阶级利益的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其中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形成了儒、法两大思想流派,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在这个过程中,秦朝动荡,军阀割据,法家更适合秦朝的统治者,法家思想占领统治地位。在动荡结束之初,民力凋弊,生产破坏,无为政治的道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国家运行正常,百姓安居乐业,儒家传统文化和“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体系,符合封建统治阶级中央集权的加强巩固、百姓道德体系的建立完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安定,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形成了适应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二、儒学的思想体系,根植于中华大地,枝繁叶茂。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前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社会、人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汉代刘邦用“太牢”礼来拜祭孔子,开创了中国最高统治者公开祭拜孔子的先例。儒家以“三纲五常”和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为核心,对儒学进行完善,架构了伦理体系,从根本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了儒家学说。进入宋代,儒学得到发扬光大。到元、明、清时,儒学有着很高的政治地位,被定为官方哲学。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儒学虽门派众多,然而历代儒家所遵奉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所提供的思想智慧,是一脉相承的。

孟子画像)

三、儒学人才辈出,体系不断完善,思想不断发展。

儒家以仁义、礼乐、教化为基本内容,追求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孟子在儒学上追求仁政,发展孔子主张。大儒董仲舒汲取了阴阳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众多思想的精华,树立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儒学一跃而成为经学,儒家思想由此而成为真正的国家政治统治思想。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形成了“程朱理学”,使宗法、贞节、孝道等观念大行其道,成为最能稳固统治阶级的官方主流思想。王阳明推出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理论,使儒家思想又一次丰富发展。儒学伴随着时代需要和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有特色的思想体系。

儒家之所以会源远流长,之所以能深入国人的思想领域,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归根结底与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又能够与时俱进有关,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

(董仲舒画像)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选择题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C、主观反映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C、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E、指明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有客观内容的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运动是绝对的D、时空是相对的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A、其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B、其重要基础是类人猿的群体组织程度比较高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的变化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1.世界统一于存在。正确2、2.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错误(这一题我不确定)4、4.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正确5、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错误同学,我怕你看着烦,所以没有把解析写上去,要是需要,可以在百度上hi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推荐几本最最经典的哲学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事件理性批判》、《批判力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小逻辑》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详细解释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

  • 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对服饰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

  • 哲学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源事物,获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识,建立事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事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认

  • 为什么古时候把失火叫做走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为了避火神的讳。在古代,人们认为失火是火神对人的惩罚。而古人又对名讳特别重视,尤其是唐朝以后。我国古代对死亡、恶疾、灾祸等很多时候忌讳直言。言语忌讳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别人的尊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大量的代用词流传下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成为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

  • 为什么儒家主张"无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在儒家眼中,商、讼、战等不正常的手段,是下策,都有意无意地破坏“道德”与“和谐”,因此儒家崇尚“劝”,只是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商、讼、战。一、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负面困惑。讼,即官讼,是用法律解决问题。法律看似公正,实际上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生硬工具,常常虽然解决了问题,却常常造成情感的永久伤害,而和谐社会主

  • 为什么宋朝多薄葬,汉朝多厚葬,各个朝代的殡葬制度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这道问答题,我的理解是三个问题,但是只有一个问号,希望我们都规范行文。一,宋朝(皇帝)为什么多“薄葬”?秦汉时期以来,由于流行厚葬,无法计数的各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宝物都陪葬于主人长眠在地下,所以盗墓之风盛行。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利”字当头,但是,具体到南宋皇陵的被盗,就不单是一个“

  •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政治,人们就会联想到政治经济学,政治是治理社会、维护统治。可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所制约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哲学,观察自然、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吧,到处都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人不懂哲学,不会有深沉和高远,流

  •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谈判专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是春秋战国时候苏秦,合纵连横。战国时以苏秦为代表的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连横:战国时张仪等游说六国诸侯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政策。合纵: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连横: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合纵连横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军事、外交策略。合纵因为战

  • 如何在服装上体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来说说吧,希望得到采纳哦,首先想在服装上体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理解为用服装来表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这下就可以下手了,服装的语言报括(色彩、面料、款型)我们要用服装的三要素来表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开始前我们要选定一种文化(当然不能太大,太宽泛,否则不好表现)1.面料:用古代的面

  • 哲学难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是所有学科里对分数要求最低的,只要你肯动脑筋想问题,哲学一点也不难。不过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对口的工作,所以,如果是为了文凭可以考,为了工作就考别的吧。2。一般学哲学的,要么考公务员,要么继续升学,或者拿了文凭直接上社会找工作。具体的主要工作有教师,政府公职人员,企业科学管理和政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