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古时候把失火叫做走水?

为什么古时候把失火叫做走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715 更新时间:2024/4/15 20:04:38

为了避火神的讳。

在古代,人们认为失火是火神对人的惩罚。而古人又对名讳特别重视,尤其是唐朝以后。我国古代对死亡、恶疾、灾祸等很多时候忌讳直言。言语忌讳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也表示了对别人的尊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大量的代用词流传下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成为礼俗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人普遍崇尚的哲学思想,金、木、水、火、土五行间相生相克。五行中水能克火,用“水”字来压制火,是为了讨个好的口彩,于是,古人便把失火叫“走水”。

“走水”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当时并没有跟火联系起来,而是“流水”的意思,这个很好理解。到了隋唐时期,“走水”又被赋予了“疏导水流”的意思,就是疏浚河道。唐朝以后,人们对名讳开始重视,面对死亡、疾病、灾祸时都很忌讳直接说出它们的名字。所以用词上慢慢讲究起来。

尤其是古代房屋基本都是木材茅草为原材料,在防范手段还比较原始的时期,每年城内防火都是对主政官员的一次很大的考验。所以人们越来越忌讳说“火”,而是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水火相克,把“失火”叫作“走水”,用“水”来压制“火”,为了讨个好口彩。

当然,“走水”一词正式开始通行起来,还是明清时期。所以,当看到古装剧动不动说“走水”时,尤其是汉唐剧中出现,大可呵呵一笑罢了,不要和编剧较真。

天人合一怎么理解?

自己理解,有错望指正。

天人合一,就是大自然与人合一。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的五脏六俯,四肢五官,十二经络,骨肉血脉,督脉任脉,人体穴位都与大自然有对应的密切联系。比喻说一年四季,高山平原,阳光空气,白天黑夜与人体都有密切联系。大自然的变化和运动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人体。因此,人类不但要利用大自然为生活生产服务,还要爱护大自然,维护大自然与生物链的平衡。

谢邀!

天人合一是一种哲学思想。对于生活中的人来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对于凡俗夫子来讲是很难达到的。古今中外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应该不到十人。古代的鬼谷子张三丰或许都已有这境界的人了。

天人合一是何境界?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何为天人合一?这是古人乃至今人的知识分子阶层都在追求的一种境界。如果说道家是这个思想的源泉,那么更古老的道就是道家思想的源泉。何为道?道有大道、中道、小道。大道可以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可以是宇宙宙物质的存在形式等等。中道可以是地球运行规律等等,比如牛三定律,比如月球的引力就跟地球的不同。小道可以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知识。小道要符合中道、中道要符合大道,小道最终也要符合大道的规律。

比如万有引力的规律、比如元素周期律、比如人体结构DNA。大到无穷而无外,小到无穷而无内。学习道就是要顺乎规律。不管是天、地、还是人。各个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无不是道中道,大道理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道(规律)。把道的本质局限起来是悲哀的。把道转化成科学,那么科学就是一种道。卫道,何处不在?何时不在?愚昧不只在古代,也在现代。今天的人也会成为以后人眼中的古人。今天的科学也许以后叫做:“爻”。而正如古代的科学叫做:道。不管你叫道还是叫科学还是叫爻。过去、现在和未来,它都在那里等待着智慧者来认知。古代你不懂得道,今天你不懂得科学,未来你不懂得“爻”,还谈什么呢?西北人把土豆叫洋芋,其他很多地区叫土豆。不论叫洋芋还是土豆,其实都是那个东西。就如同科学这个词是西方的叫法,我们东方古代的叫法:道。我们来翻译一下:道=科学。或者约等于更恰当。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好解释天人合一了。人道符合天道有何不好?人体是个小宇宙,外界是个大宇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宇宙的规律制约着我们,顺则昌,逆则亡。所以在有生之年,去了解你自己吧,去了解这个世界吧。这就是科学在追求的东西。也是道在追求的东西。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是什么呢?追求真理!

天人合一翻译一下:就是人去追求真理,顺应真理而生活。我们只有不断的接近、接近再接近,这是个理想。

期待友友们的关注!

天人合一说起来老邪乎了,我以为理解这个也不难。

首先最基础的,天和人一样,人有啥天有啥,或者天有啥人有啥。我们的老祖先就是通过这种最简单事情来认识这个世界的。

例如《黄帝内经》上是这么说的: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地有草,人有毫。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基本上天地有的东西,人就都有,通过这种最基本的最直观的印象,得出天地人应该是合一的。

再往下引申,天地是个大宇宙,人是个小宇宙。

天有运行规律,人这个小宇宙也有运行规律。

人的小宇宙运行规律,必须要和天地大宇宙这个运行规律统一起来。

这就要求第二点:

人的运行规律必须和天地相相融合,也就是说要顺应自然规律。

例如《击壤歌》里面唱: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所说的就是生活规律和天地相融合。

还有那句最著名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的最直接意思不就是:

天很坚强劲健,人应该像他一样坚强。就是人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之胸怀,厚德载物,孕育万物。

本来人顺应规律最好了,但是人有各种欲望,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面对各种欲望,人就会做出和天道相违背的事情来,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直陈人类的弊病。

要克服这些,道家开出的方子是:绝圣弃智,正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去掉各种约束,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而儒家开出的药方是:正因为人类无法自觉暗合天道,所以才需要圣人来治理国家,来引导人民,一个人要勤于自省,所谓三省吾身。一个人要有宏大的目标,所谓为天地立心。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儒家引申出来天人感应学说,你皇帝做得不对,老天爷就会惩罚你啊,轻则给你来颗彗星,重则给你来场灾害。

当然这一切都是扯淡,现代的人,学会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才能走上科学之路,什么天人合一不就是马克思哲学里的善于利用自然规律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儒家主张"无讼"?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在儒家眼中,商、讼、战等不正常的手段,是下策,都有意无意地破坏“道德”与“和谐”,因此儒家崇尚“劝”,只是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商、讼、战。一、讼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负面困惑。讼,即官讼,是用法律解决问题。法律看似公正,实际上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生硬工具,常常虽然解决了问题,却常常造成情感的永久伤害,而和谐社会主

  • 为什么宋朝多薄葬,汉朝多厚葬,各个朝代的殡葬制度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对于这道问答题,我的理解是三个问题,但是只有一个问号,希望我们都规范行文。一,宋朝(皇帝)为什么多“薄葬”?秦汉时期以来,由于流行厚葬,无法计数的各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宝物都陪葬于主人长眠在地下,所以盗墓之风盛行。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种行为的动机是“利”字当头,但是,具体到南宋皇陵的被盗,就不单是一个“

  •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说政治,人们就会联想到政治经济学,政治是治理社会、维护统治。可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所制约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哲学,观察自然、观察形形色色的人吧,到处都可以看到哲学的秘密。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人不懂哲学,不会有深沉和高远,流

  • 古代有哪些有名的谈判专家?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我觉得是春秋战国时候苏秦,合纵连横。战国时以苏秦为代表的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连横:战国时张仪等游说六国诸侯实行与秦国横向联合对抗其他国家的政策。合纵: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国,连横:联合强国制衡第三国。合纵连横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军事、外交策略。合纵因为战

  • 如何在服装上体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来说说吧,希望得到采纳哦,首先想在服装上体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理解为用服装来表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这下就可以下手了,服装的语言报括(色彩、面料、款型)我们要用服装的三要素来表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开始前我们要选定一种文化(当然不能太大,太宽泛,否则不好表现)1.面料:用古代的面

  • 哲学难学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1,哲学是所有学科里对分数要求最低的,只要你肯动脑筋想问题,哲学一点也不难。不过就业前景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对口的工作,所以,如果是为了文凭可以考,为了工作就考别的吧。2。一般学哲学的,要么考公务员,要么继续升学,或者拿了文凭直接上社会找工作。具体的主要工作有教师,政府公职人员,企业科学管理和政策规

  • 你觉得传统土葬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该取代还是改革?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肯定土葬是历史以来的传统,历史上死了那么多人,根本不存在占用了多少耕地,也不见得死人抢活人的地,到一定年代墓地自然消失。最好是深埋土葬,不留坟堆,只留小块碑头留作纪念即可。土葬本身就是没有错,归自然吧?我国山地多,没有占用耕地之说,另外我国民族是传统孝道民族,总不能把自己父母的骨灰散在路边,要不还生

  • “丧文化”你了解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丧》应该是跟死了人有关的事如:丧服,丧家,丧礼,丧事,丧葬,甚至西方风俗教堂举行死亡仪式敲响的丧钟。民间流行的丧祭礼仪,具有很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不宜提倡,只作为传统民俗知识简介于下丧祭礼仪和称谓。《初终》凡人垂危之际,召集直系亲属嘱咐身后之事,并守护在侧,直到去世,称为《送终》。《出殡》按期送柩

  • 上完课死亡哲学的思想1000个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死亡哲学(学名:Thephilosophyofdeath)的历史发展不仅是一个西方人死亡意识不断飞跃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西方人死亡意识不断地由量变进展到质变的过程,因而在总体上是质变和量变、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讨厌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

  • 从思维模式角度谈谈为什么中国文化以和谐为核心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以“孔孟之道”为传统的文化思想缺乏西方哲学思想里严谨的辩证思维!因此最终无法得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竞争哲学,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社会矛盾时,多倡导使用“礼让、谦逊、各让一步、吃亏是福”等实用哲学去解决。。汇总起来就是“和谐”了!!呵呵!100岁左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