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很浅显一点,其实这还是一种哲学问题。董仲舒提出理论应该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天人感应”,没错很修仙类,玄幻类的小说就很多类似这种的东西。我们往下看。
首先天人感应中的“天”是古代哲学体系的最高运行体制,也可以理解最高神,比如基督教的上帝,但是这个“天”没有感情,他只是一种规则在运行,类似于物理规律。这套理论来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周朝,周朝的古籍《尚书》说过一句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什么意思呢?天是没有感情的,他只会照顾有德之人,也就是谁有德,谁就会得到老天的辅助。请记住这句话,这就是天人感应的一个核心点。
可以这么理解天人感应。天和人之间有了某种联系。人做了什么事情,老天就会用某种手段来提醒你。接下来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场景,古代是不是很有多的祥瑞,比如哪里有人看见了龙,哪里出现千年老龟,哪里有人发现了巨人的足迹,很有名的就是秦始皇时代,有一块陨石从天而降,上面写着“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就是老天爷警示秦始皇。通俗的讲,如果皇帝做了好事,仁政,老天爷就会降下祥瑞表明这是老天爷比较满意的,如果是恶政,就有会有日食,天灾,饥荒,发大水,地震。这就是老天爷对于皇帝的警示。
至于后面的天人相类里面的,推导人和老天类似,那个不是董仲舒的终点,那个从战国阴阳家到儒家继承一部分,最后发展风水,算命等,不是儒家的重点
西汉时由董仲舒提天人感应神学理论,亦称“天人相副”。他指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他的观点就是,天按照自己的构造创造了人类,人是天的子孙,所以天和人在形体和精神上都是相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