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是普通人不寻常的兴趣吗?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哲学都不感兴趣?

哲学是普通人不寻常的兴趣吗?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哲学都不感兴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29 更新时间:2024/1/24 18:39:55

哲学的真实是抽象的真实,现实生活中平民百姓看问题都是务实的,不可能把看到的东西进行抽象。所谓抽象它跟具体都对,画一个人只画一个圆圈四根小棍子即能勾勒一个人的图象。平民百姓不会欣赏这样的图象,1十1=2,这就是一般人的认知能力。

哲学,是一门涉及社会生活任领域的深奥学科。对哲学不感兴趣,主要是不懂得什么叫哲学。

哲学听不懂怎么办?有什么好方法吗?

哲学听不懂,但每个人天天都在用哲学。《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其中说的就是老百姓天天都在用哲学、却不知道哲学。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古代没有哲学这个词,所以把哲学称为“道”、“君子之道”,把辩证法规律称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基本规律称为“成之者性也”,“性”就是性命,是最高、最基本的。知,古通“智”。

那么,听不懂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呢?我认为可以改变学习方法,即先接触容易理解的实际,有头绪、有兴趣后再去听哲学的课。所谓接触容易理解的实际,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实例弄懂哲学基本问题(详见笔者10月30日回答“《道德经》总用到“婴儿”的比喻,要说明什么?”内容)。二是通过自己身边存在的事物,弄懂辩证法基本规律。例如:“……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周易序卦传》);从动物到植物都有雌雄两性,即使雌雄同体生物,它们在自己身上都同时生长着雌雄两性的生殖器官,例如鲍鱼(贝类)。鲍鱼有一种特性,只要是鲜活的,都会粘在一起。我们见到的农贸市场中,比如蟹,有公蟹、母蟹;鱼,有头、有尾,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耳朵”两边还有翅;蔬菜中,一株白菜,它由一个头开始,长出叶子,而叶片与叶片都是相互叠加、方都是相反的并抱在一起。我们每天走出门,街道两边有绿树,绿树有根又有枝。再从农村来说,农民都知道庄家要有好收成,除了要有肥沃的土壤、优良品种外,还要抓好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施肥、水利管理等等)。而水利一般都要有水库,水库有拦水坝,有拦水坝一定要有溢洪道,二者缺一不可,等等。

所有这些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就包含着辩证发展规律。例如水稻,从种子(第一阶段)育秧插秧及其田间管理(第二阶段)稻谷成熟收割(第三阶段),这个过程就包含有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所谓否定之否定,就是第一阶段(种子)是肯定,第二阶段是否定,第三阶段是否定之否定。第三阶段(收割的稻谷)与第一阶段(种子)好像相似,而实际是前进中的上升、更高一级的回复。因为第一阶段的稻谷是种子,第三阶段的稻谷是经过育秧、插秧,田管后成长、成熟成为有产量的、可作食粮的稻谷,哲学上称为否定之否定。此外,还有成对范畴,例如上述鱼的头与尾、树根与树枝、拦水坝与溢洪道等等,也都具有普遍规律的性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成对范畴叫做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

弄清上述这些问题,对哲学就有了头绪,然后慢慢学、可以再去听课,把理论与实践融会通,就容易记住、容易运用。在这里,我所说的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平民百姓,由于不是从事哲学专业工作的,我认为只要学精髓、关键又管用的就可以了,这样并不难。

注:哲学一词是希腊Φιλοσοφα的汉译,原意为“爱智慧”,清代晚期才传入我国。我国古代哲学通称为玄学、道学、理学。

看了这个问题,笔者不禁要问:到底是“听不懂”,还是学不懂?一般来说,“听不懂”并非学不懂。譬如我们听不懂外国语,并不是我们就学不懂(好)外国语。听是用耳朵听声音,而不是“学习”的意思。然而,从整个提问句表达的意思看,句中的“听不懂”实际是学不懂的含义。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如此认定,方可进行解答。

笔者不认为有学不懂的哲学。哲学是使用语言这个工具表达思想的理论学说。语言(语词)是由词汇构成的。语词蕴含着(思想)概念;反过来说,概念是思想元素的语词(形式)。语词如果不被赋一定思想意义,它就没有什么作用,也就不是思想工具。注意上面说的概念是思想元素,是最基本的单元。我们的思想活动(过程)是由概念组成判断,判断再构成分折与综合,即推理。通过判断、推理过程,得出结论,我们的思维活动不断地向前推进,不断地达到新的层次高度,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明白了上述使用语言词汇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倘若仍然学不懂(哲学),那就只能是不懂语词(词语)的含义,即不理解其所表达的概念(注意:词语表达的概念与其含义是有区别的)。不懂语词(词语)就只能静下心来学习呀,翻阅词典看详细说明解释(释义)呀。

把语词(词语)及其在特定领域代表的思想概念弄清楚了,思想方法、思维过程也熟悉掌握了,自然就没什么不懂的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的宗教学说中使用假概念(没有客观对象、纯粹臆造出来的概念),如神、鬼等。用假概念编造出来的哲学理论,必然是荒谬的、不可理解的。(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想学偏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有何建议?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历史问题太难说又复杂…但是哲学探究最好是《传习录》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儒家思想但是王阳明的心学是从儒学碎片化中进行纠正和指导,而精益求精的述说和概括,因为儒家圣学的真谛从孔子至今有很多地方被后儒者误读和误解甚至被断章取义的利用其偏见之用。谢谢朋友邀请。本题上的哲学和科学严格地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

  • 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问题问的,太逗了。问题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在古代也出牛顿等大科学家呀!个人认为,中国虽未出牛顿等大科学家。但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大国地位,并且被承认唯一文明中断的文明之。由此看,中国的发展虽少尖端科学家。但其文明程度一直在尖端。可以说,人类发展方向不平,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

  • 都说《易经》很难学,它究竟难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都说易经很难学,它究竟难在哪里?还是那句话: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虽叫“易”经可是它并不容易,有些地方还很“难”。易非难易的易,而是变化之易,找到变化的规律。易经之难学在哪里?一、时代久远,经文误传。二、时代久远,文字背景和意义难懂。三、时代久远,当时的实事故事

  • 自学中医可以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自学可以,但没有文言文功底比较难,需要对中国古代哲学了解,行医资格的话须有相关学历,或者有师承或技术特长,之后需要医院和带教相关证件,不过这些只要你有学历就行,剩下的去医院托关系找找人就可以了。

  •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人到底是不是由阴阳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根据易经理论讲、世界万物都分阴阳之说。阴阳是一种意识哲学的状态,而人是一种生命的活性动态形象。二者和则同声相求;不合,则心有余悸。不同声则不能合一,强求则有心有余悸。阴阳一张纸,这就是区别。六经传变的顺序历代争论非常大,《黄帝内经》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顺序。《伤寒杂病论》的顺序亦是按

  • 阴阳五行是科学概念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从科学的立场来看阴阳五行理论,是否正确?中国古代和现在一样,有一群不安分的聪明人,他们与只管穿衣吃饭过日子的普通人不一样,不甘于醉生梦死,宁愿过苦日子,也要仰望星空,怀揣梦想。他们研究探索世上万物运行规律,创建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如今,有人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正确性提出置疑。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

  • 中国古代地名为何喜欢带阳字?比如襄阳,咸阳,简阳?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在古代地名中带“阳”字的确实多,古地名由来已久,命名有的是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有的是因为寓意,有的是因为两地的合并而各取一字为名等等。我们读书的时候都学过,从地理上来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咱们山多水多,古代一些地名命名之由便是依据此,比如襄阳,就是因为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不过

  • 什么是人体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人体的阴阳之分。中国最早的中医诊师,人从胸以上为阳,胸以下则为阴。左阴右阳而论。又有人类男阳女阴,所谓的阴阳相调,阴阳相配合。或人身阴盛阳衰,阳盛阴衰。而失调影响到了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家庭与社会发展的事情也是这样的。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民生活与生存的须求有着紧密配调相关相连着。因此,世界万事都是随着自

  • 阴阳五行理论到现代,除在中医、易学上有应用,还有啥实效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首先要说,“阴阳”和“五行”不是必然连在一起的一回事。如果讨论,是需要分别探讨的。但是,“阴阳”和“五行”,都是上古先民的朴素哲学思想,反映着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直观认识。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和“五行”,才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被描绘成宇宙间的绝对规律,甚至成为朝代轮换的“定数”。这个

  • 《易经》是怎样表示阴阳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太极划分两仪为阴阳,《易经》中是以抽象的符号“一”为阳爻,“”为阴爻,以这阴阳二爻来代表阴阳两气的,万物的性能即由阴阳二气演化。易经中八卦是由阴阳爻符号组成,其中的八经卦(即三爻卦),就是将阴爻、阳爻重叠三次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