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能提高人的思想深度的经典名著有哪些?

中国古代能提高人的思想深度的经典名著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4/1/24 5:04:57

答:《论语》《道德经》《金刚经》。

中国古代能提高人的思想深度的名著有很多,“九家十派”都有著作传世,但经过历史的洗礼,最终能称为经典的无非“三家”儒家、道家、纵横家。

儒家能称得上经典著作的非“四书”之《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和“五经”之《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莫属;道家经典《道德经》、《老子》、《易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等;纵横家经典《鬼谷子》。

这“三家”中的任一部经典,只要能读懂都会对思想深度的提高大有裨益。

以“众经之首”的《易经》为例加以说明:

《易经》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它主要研究“变化的学问”,但在这种变化中,有不变的东西就是“道”,遵循了“道”,就能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因应各种各样的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易经》更多的是教人应对各种变化的方法论,一旦具备《易经》思维,看问题、做事情自然更接近“道”,成功几率更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中水代表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中水的哲学:善利万物,利而不争,处下守卑,上善若水就是一种趋于大道的哲学理念在生活中哲学也像水一样,是无形的,虽然不能说出具体的用途,但“无用之用乃为大用”哲学就像水一样,渗透到人的精神领域,做什么都需要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江海之所

  • 原始儒家和原始道家的哲学观点及其对后代文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儒家的礼义廉耻、三纲五常都很符合统治者的要求,因此儒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的在科举制度后期,儒家俨然成为了束缚人们思想的古旧货,统治者处处以“圣人之言”禁锢人们的思想,妄图维护其统治。而道家思想则一直依附道教在民间流传。一旦到了繁荣盛世,道教流

  •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哲学的特征西方哲学传统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鲜明地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这就是重“认知”和扬“理性”。正是从这种“认知理性”精神出发,西方哲学传统对各种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建构起了它自身很有特色的理论体系。自上个世纪末“西学东渐”以来,人们常常以西方哲学传统的这种认知理性精神作为典范模式,考

  • 老子的思想体系里,有没有天人合一的概念?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无,就是混元一体,天人合一,一就是混沌状态。抱一。谢邀。老子虽然强调“道法自然”,但并没有提出“天人合一”的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先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庄子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致天地万物,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他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强调“齐”,即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

  • 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华夏传统范畴到底是源自经验总结还是科学?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先有阴阳五行,后才出现天人合一之说。阴阳五行: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出自远古时期,是当时游牧时代的先人们以定方向,并根据自然界的规律而形成。天人合一是老子创立《道德经》才形成此说。虽然《周易》书中出现天人合一之说,估计是孔子研究《周易》时增入的,周文王著《周易》时,应该还没有此一说。天人合一与阴阳

  •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科学思想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天,这里所指是大自然;天人合一是指人的思想与大自然混为一体,而达到忘我的空灵的境界;这是参禅悟道的一种精神所在,是常人所不易达到的。天,地,人是自然界规律,人要顺应自然界规律而生存发展,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科学思想,也叫天人合一思想,理所当然是科学思想。野渡回答:说天人合一是

  • 天人感应为何在汉代兴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是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古人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汉儒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策问中作了具体阐述。明宋濂《序》:凡存心养性之理,穷神知化之方,天人感应之机,治忽存亡之候,莫不毕书之。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天人感

  • 天人合一中,天是什么,人是什么?有无这种状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哲学思想。天是指天道,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则。人是指人的生老病死过程中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天是个大宇宙,人是个小宇宙。大小不同,理则一致。按照全息理论。一块大镜子摔成千百个小块,每个小块上一样可以照出和大镜子相同的像。天人合一,天是大镜子,人是小镜子。天人合

  • 儒家和道家所推崇的天人合一境界是怎么样的?各自代表人物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合一谈何易,神仙妖怪难相容,修身养性修品德,各自代表本身人。谢谢悟空,邀请问题。古人对天人合一境界描述分两种。一种是把天做为本体,人做为殊相的个体,且本体与个体是同一(不可剥离)的;一种是把天做为自然界的客体与以人做为主体相融合。前一种体现出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后一种体现出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前人说

  • 董仲舒为何提出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关于天与人交互感应的命题。其中蕴含了天有意志和天人相通两个前提。就科学的观点来看,这两个前提都是靠不住的。但在古代,人们认为这两个前提是自然成立的,因此也就对“天人感应”之说产生了信任。“天人感应”思想,源于我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这一思想发展为一套系统的神秘主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