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道教的起源??

道教的起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3/24 4:40:58

道教是土生的宗教:道教是中国古代宗教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起源於自然的崇拜:华夏先祖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盛行沟通人神意愿的占卜等多种方术。这种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对「天」或「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纷起,百家争鸣,其中尤以道、儒、墨(三家称为「显学」)、阴阳家、神仙家等,在文化史上都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形成的条件:至汉代,社会对宗教又产生急迫的需求,儒学发生宗教化,佛教也於此时传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当时崇尚黄老的思潮,兼综合各家思想,并与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等逐步合流;从而,为中国文化「根柢」的道教的形成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道教教派的成立:东汉顺帝时,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已经成书。张陵也於汉安元年(142年)受得「正一法文」和「正一盟威秘」,遂入蜀传「正一道」(俗称「五斗米道」)。他设立「二十四治」,广收徒众,订立规条,形成道教中第一个教派。道教於此时正式创立。稍晚的光和(178-184)中,张角在东方广传「太平道」,建立起「三十六方」的道教组织。

三清最著名的弟子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位为最尊,《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说:“大罗生玄元始三气,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从此三气各生,”据《云簋七》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种民天,即三界之上,灾所不及四种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罗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宝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宝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云簋七》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据《集说诠真》引《读书纪数略》云:“三清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圣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时,道教的三清尊神还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经”的神化。《云簋七》卷六《三洞经教部》说:“《道门大论》云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根据《道法会元》卷一《清微道法枢纽》关于清微神位的记载;清微圣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经部,太玄辅之,传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灵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经部,太平辅之,传灵宝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代表洞神经部,太清辅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贯三洞,传道德派和正一派。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个历史过程。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无斗米道,尊“太上老君”为最高神。后来寇谦之改革天师道,亦以“太上老君”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经出现了“道德天尊”的名称,以今所见,“三清”的名称最早始见于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灵位业图》。该书排列神仙序位,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为万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极金阀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其中较为明显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称,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确定,并且第三位为“金阀帝君”,太上老君却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书的记载:最早出现“元始”之名的是晋葛洪的《枕中书》书中记载:棍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后庖羲,神农皆苗裔也。并曰:“玄都玉京七宝山,在大罗之上,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圣母所牿。”此时,还只有有始天王的称呼。直到南朝时,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才始有“元始天尊”之号。该书第一阶中位神为“上台虚皇道君”,应号“元始天尊”,称“玉清境元始天尊”为主。但是书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书.经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称他“生于太元之先”。认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到天地初开,授以秘道,谓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问相距经四十亿万载,所度皆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诸仙官”。隋代道士为天尊取名为“乐静信”。隋唐之时,遂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说法。表明道教信徒对元始天尊的信仰。关于元始天尊的名称,《初学记》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历代神仙通鉴》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认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根据道经的描述,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这种气派显然被人间帝王所效仿。纵观元始天尊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元始”一词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学用语,后来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渐演变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从历史角度上考察,这与道家演变成道教的历史完全相吻合。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长期以来,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圣贤,下至民间菩男信女的虔诚崇拜。如果这还看不懂,那就没办法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茅山派?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茅山派道教教派。茅山在江苏句容。茅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一说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于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茅氏三

  • 道教的祖师爷是那位,有历史贡献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的祖师爷是张道陵张道陵,五斗米道(即天师道、正一道)的创始人,也可称道教实际创始人。初名陵后名道陵,字辅汉,后汉沛国丰县人。(一说是张良八世孙)。本来是太学书生,生性好学,博采五经,精研黄老之道,七岁时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曾任江州(今重庆)令,不久即

  • 道教神话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神话虽然久远,但不是十分系统,各成体系。尤其是后期的道教神话体系,虽然吸收远古和民间神话传说,但又别有改造。如果只是单纯了解它这一个体系的话,建议看马书田的《中国道教诸神》。需要电子版的话,可以联系我,发给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等都不是正统,基本都被作者改的面目全非,当魔幻小说看可以,别

  • 求道教神话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鸿钧老祖是《封神榜》的虚构的一个人物在道教神仙信仰上没有任何记载也不存在有说法是元始天尊为盘古所化.也说鸿均为盘古所化.在道教历史里到底承认谁?在我看过所有的书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元始天尊和盘古真人是两个神很多人把他们混淆其实不是还有女娲在道教里是以什么身份出现,有没有她.三皇是哪三皇?女娲只存在于神

  • 背水一战的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韩信。在韩信灭赵国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韩信将营宅扎在河边,断绝自己后路,最后大获全胜。不过其实韩信早已制定好计策。用兵偷袭了赵营。胸有成竹,才敢这样做。现在常用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有决心和毅力作好一件事情。贬义常做孤注一掷解。韩信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

  • 历史上道家具有“真人”名号的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真人:指古代道家、道教把修真得道(成仙),洞悉宇宙和人生本原,真真正正觉醒,觉悟的人称之为真人。代表了道家神仙可学,天尊可成的思想理念。常用作称号,如关尹子、文子、列子、庄子在唐代皆封为真人。道德经与四子真经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问。天师改为真人封号,如明朝洪武时,正一教来朝,洪

  • 完璧归赵浓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

  • 道教神仙中第一位尊神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道教神仙第一位尊神,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并无“元始天尊”的说法,《太平经》《想尔注》等均无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无来历可寻。根据道

  • 从“背水一战”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背水一战讲的是朝信率军濒临绝境,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奋勇杀敌而战胜赵军的故事。与破釜沉舟的故事相映成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可能全是一帆风的,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我们只有正视困难,勇往之前,努力奋斗才能战胜困难,争得胜利。背水,意味着没有退路,不战就会被敌

  • 从夏朝开始到清朝结束,各历史朝代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人民,只有人民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谁创立的朝代,代表人物自(当)然是谁,即便是后来人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他(她)也不能僭越替代。比如李渊创立了唐朝,虽然他的政绩略逊于他的儿子李世民,甚至在某些方面他连武(则天)都无法比肩,但李世民和武则天只能算唐朝的领军人物,并不算是唐朝的代表人物。李白的名气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