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要点:A.辩论法:(1)发展是指事物运动的过程---本质新陈代谢(完善市场体制,实现现代化)(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看到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正是针对发展中的矛盾(五个方面的不协调不和谐)(4)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的转换,十七大提出“两个没有变”(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主要矛盾,但发展的目的性(以人为本)和协调性、持续性,成为主要矛盾方面(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矛盾主要方面的转换:a、从强调发展到强调发展的目的性b、经济发展到全面协调及持续发展(5)事物发展普遍联系性和过程性,要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持续发展B.认识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1)针对发展实践中的问题---不和谐,不协调---源泉、动力(2)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认识再实践中发展创新(如何执政--如何认识发展的问题)(3)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能动性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C.唯物史观(1)“发展是第一要义”体现了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2)“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目的的实质,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3)“和谐社会”作为中国特色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性,体现了人们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汉代思想家杨雄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扬雄思想的代表作是《太玄》和《法言》。《太玄》是他表达自己宇宙论、本体论哲学思想的著作。就《太玄》的结构和形式而言,是一部模仿《周易》而作的半哲学增筮占之书,既有《经》也有《传》。但扬雄还是有所创新,如《周易》用奇、偶二分法,《太玄》则用奇、偶、和三分法;《周易》注重以卦象判吉凶,《太玄》则主要以数来断否泰,等等。《太玄》核心思想是建立了一个以“玄”为宇宙万物的本源的哲学体系。《法言》则是扬雄表达自己人性论、伦理道德、政治学说等思想的著作。
扬雄撰写此书的目的,在于捍卫和发挥正统的儒家学说。在形式上,《法言》模仿《论语》,采用了问答体。就其内容而言,扬雄在书中确立了尊儒宗孔的思想,认为“通天、地、人曰儒”(《法言君子》);唯有孔子之道是“关百圣而不惭,敝天地而不耻”(《法言五百》);孔子、周公之道皆为治国兴邦、修身论学的最高理论。主张为学者要崇本抑末,追随周、孔的思想;又指出,诸子之学异于孔子,只有孟子、荀子不异,所以孟、荀要高于诸子,一切学说都应该以孔子为依归,“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法言吾子》)。在人性论方面,扬雄提出了“善恶混说”,认为人通过修身可去恶兴善(参见《法言修身》);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儒家的“孝”道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孝,至矣乎!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