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唇亡齿寒、吐故纳新、管中窥豹、量体裁衣分别体现了哲学生活的什么观点,怎么看出来的

唇亡齿寒、吐故纳新、管中窥豹、量体裁衣分别体现了哲学生活的什么观点,怎么看出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12 更新时间:2024/3/26 3:35:57

1、唇亡齿寒、体现的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所以体现哲学的是“联系”2、吐故纳新”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所以是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3、管中窥豹: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形而上学的观点。4、量体裁衣、的原意是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要根据实际情况办事情。其说明的哲学问题是:想问题把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古希腊哲学的兴起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伊奥尼亚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并确定认识的任务在于寻求宇宙的本原;二是雅典哲学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智者派哲学的兴起及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思想,这一时期在认识论中的贡献就在于提出认识的二重化和认识对象是存在本身等问题。三是希腊的道德哲学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葛派的道德哲学及怀疑哲学。

,先秦诸子思想中蕴含的服饰观念

一、《论语》、《孔子家语》中的“中庸”服饰思想孔子提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服饰思想,主张服饰打扮应该走中庸之路。他一方面注重并思考盛装美饰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又从人格、人品的角度总结衣人关系,提出了文质互补的服饰原则。文质互补的服饰原则内蕴丰厚,至少包含两个重要的命题:第一,君子正其衣冠。孔子在《论语曰》中直言的“君子正其衣冠,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认为穿衣戴帽得整整齐齐,以示有文化教养,而着力强调衣冠的周正本身就成为君子的基本礼节和必备条件。君子正其衣冠首先意味着在服饰形象端庄周正,符合礼仪规范,《孔子家语致思》中说:“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不饰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仪容服饰非常重视,甚至把服饰的正与不正,看作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立足于上流社会的大事。第二,文质合一,强调中庸。孔子提出了一条著名的论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一个人内在的资质,而文指外在的文饰(服饰)。倘若一个人的资质超过文饰,就显得粗陋、卑俗。若外在的文饰掩匿了资质,则显得呆板僵硬,如史官的文字套式枯索而无灵气。只有资质与文饰互补,相得益彰,才是完美的君子风度。作为君子,作为统治者,着装不能太简陋,亦不能太繁修美饰。从理性精神来衡量,无过无不及才是恰到好处,这就是孔子所追求的理想服饰境界。二、《孟子》中的“浩然正气”的服饰思想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他发展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是继孔子后儒家学派中最具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孟子与孔子的服饰思想有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基本统一在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思想中,但也有区分,孟子在论述外在形式与内在气质的关系时更加侧重内在修养,即注重强调个体要“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修养,被中国当代哲学家概括为个体的情感意志同个体所追求的伦理道德目标交融统一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孟子在外在形式(包括服饰)与内在精神的比较之中,更看重内在的已社会化了的意识,但这种观点并不等于说孟子忽视服饰的社会意义。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就曾说“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一直认为本质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注重修饰,人虽属美、善兼之,但也容易引起众人的厌恶;相反,假如本身所具备的素质较差,但注重修饰,也可以作为一个完美的形象去参加祭礼。再结合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的有些观点来看,孟子认为外在与内在是互通的,人的内在修养是完全可以反映在他的外在行为上(包括着装行为),由此可见,人的外在行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人综合品格的体现,从这点来看,孟子使儒家“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服饰思想更加合理、全面以至臻于成熟化。三、《墨子》、《晏子春秋》中的尚俭服饰思想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被统治的一般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节用”和“非乐”思想,主张穿用服饰应该节俭。《墨子节用》中载:“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墨子的“先质而后文”之说,是与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观点对立的。《墨子非儒下》中记载墨子曾攻击孔子说:“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劝众。”《墨子非乐上》中更是将国家之乱怪罪于美食美服。他说,礼乐盛行就要占用许多人,有敲钟击鼓的,还要有欣赏的,而且这些人还要吃得好,以保证气色好;穿得好,以显示排场。这些人不但没法再去生产,而且还要其他生产者去养活。这岂不是太浪费了吗?现代哲学家都认为墨予提出的“乐太繁”,既“不中圣王之事”,又有“不中万民之利”的观点,有些矫枉过正的倾向观点。如果单从杜绝浪费上看,墨子言论确有言之有理的地方,但如果都像墨子在《墨子辞过》篇中所说的那样:“故圣人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还会有服饰艺术吗?进而扩展为还会有人类服饰文化的创造吗?再有,墨子的服饰观中屡现矛盾,如“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中还有“求丽”的动机,只是位置、顺序问题。墨家的本来意思是为民着想的,但因为一开始就将目光集中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的一部分小生产者,从而缺乏观察上的高度,所以很难自圆其说,也很难在后世产生重要影响。除了墨子尚俭之外,齐国的晏婴也主张节俭作风。晏婴认为崇尚奢侈会使位高权重的人变本加厉搜刮和压榨黎民百姓,而奢侈思想的泛滥也会导致人格的堕落。《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田无宇见晏子独立于闺内,由妇人出于室者,发斑白,衣缁布之衣而无里裘”的记载,正是晏婴“食不重肉,妾不衣帛”节俭观点的体现。服饰注重讲究实用性、威严性和功能性,从而去除了华丽且夸张的色彩及与实用无关的复杂装饰是晏婴对服饰的最基本要求。与墨子“冬服绀诹之衣,轻且暖,夏服烯裕之衣,轻且清,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的尚俭思想不谋而合。四、《管子》中的尚奢服饰思想齐国的管子以崇尚奢作为立国之源,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思想。他的观点是认为富人奢侈的生活会促进个人财富的极大运转与消化,进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国强民富的目的。《管子侈靡》曰:“不侈,本事不得立”,“积者立余食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靡,千岁毋出食,此谓本事。”在服饰中提倡“多衣裘,所以起女工”,并利用诸侯、大夫在服饰方面的奢侈与富华,使其散其财物,正所谓华美服装的出现与经济的丰盈有着直接的关系。管子认为,诸侯之子臣于齐国时应穿两张虎皮做的裘,而大夫则穿以豹皮饰边的服装。这个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使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散其财,使货币和财物得以流通与分散,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齐国裘皮服饰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以上为有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庄子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宗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他希望在精神领域使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走脱出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苦难时代结出的苦果,例如,庄子的“无用之用”则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自我的设定,它强

  • 农业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哪些物质基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但是农业的进步是新石器时代发展、古代文明形成的根本原因则是毫无争议的。作为“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其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更是与农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古代文明形成,其研究方法有因素说、过程说、社会分层与权力中心说等多种。因素说是将古代文明形成,分解为诸因素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是通过探讨古代文明形

  • 谈构建社会和谐的哲学基础6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答案要点:A.辩论法:(1)发展是指事物运动的过程---本质新陈代谢(完善市场体制,实现现代化)(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看到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正是针对发展中的矛盾(五个方面的不协调不和谐)(4)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

  • 丁香花在古代诗文中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代表爱情丁香在唐宋时期就在我国广泛栽培,据说,除了它素雅清纯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还因为它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常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这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常有描写。小说《镜花缘》列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代赠》一诗中用“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

  • 庄子的哲学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以老子思想为蓝本,开创了新思,如果说老子是假无为的话,庄子就是真无为,他说的融入是融入社会,而保持距离确指的是整个世界,这样才会看清世界,他提倡清净自由,自然会对孔孟思想产生抵触拉,儒家讲究天地君亲师,把人用礼仪束缚。两家自然不对头拉,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

  •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服装产业中的民族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族文化是有别于其他产业的鲜明标志,又利于拉动服装产业的发展。2.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民族产业同服装产业的关系,又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时代特征,促进产业升级。3.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坚持把树立创新意识同革命批判精神相

  • 对于拔苗助长的故事,联系哲学观点谈谈看法,必须说出体现出的哲学观点。论述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拔苗助长,脱离了客观实际。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只有一个,从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

  • 古人的算法中的水金火木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五行观念的萌生稍晚于阴阳,作为五行的基本内容,金、木、水、火、土则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五行最初专指五星(水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的运行,至战国时代,著名阴阳家邹衍把地上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依照天上星象的五行运动,建立了五行学说,借以说明自然界多种事物之间更为复杂

  • 有哪些中国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时间表上粗略地可以划分为:先秦诸子(儒、道、法、墨、名、阴阳的兴起)、两汉经学和谶纬(儒家正统的发展)、魏晋玄学(道家的再探索)、唐宋禅学(佛教思想开花结果)、宋明理学(佛儒道合一)、明朝王阳明心学(理学的新创造)。中国哲学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概念范畴。中国哲学这些独特的概念范畴如:

  • 你觉得王东岳会成为划时代的大成就者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王先生的理论,现阶段肯定不会成为“划时代的集大成者”,以后不好说,但有可能。王先生《物演通论》中的“递弱代偿”理论,明显受到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我很疑心王先生受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也叫“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严重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将“原始社会”当作人类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