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帝冠为什么“挂珠帘”呢?

古代帝冠为什么“挂珠帘”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4/3/26 3:37:05

一看到题目,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曾看过电影或是电视剧里古代皇帝头上顶着的饰物,即所谓的“珠帘”。皇帝的冠帽前后都会“挂珠帘”,有些人可能很好奇,皇帝挂这个珠帘有什么用呢?下面,就随有书君来一探究竟。

回答问题前,先纠正一个概念,古代皇帝冠帽上挂的不是“珠帘”,学名叫玉旒(liu)。

那么,皇帝为“挂玉旒”呢?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代表一种地位

据了解,古代皇帝头上戴着就叫冠,这冠上要加冕。冕的上面有块长方体的搓板,叫廷,在廷的前后挂着一串串玉石珠子,就叫做旒。

皇帝挂的玉旒,可不是随意挂的,也是有严格规定的。有准确记载的是自周开始用,当时已有正规的冕服制度,规定天子、诸候和大夫都戴此冠,身份地位在旒的数目上加以区别,分别是天子12串,诸侯9串,上大夫7串,下大夫5串,12是个最高极限数,代表君主的最高地位。

二、除污辟邪作用

因为古代人很迷信,认为皇帝是天生之子,无比宝贵,天子是来拯救陷入黑暗的百姓的。生怕民间污秽的风气玷污了天子。所以要带冕冠。冕冠上的珠帘在当时也起辟邪的作用。

三、起到提醒作

一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体。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所以必须时时正身。那些珠帘就是提醒要皇帝兼听公正。

二是时刻提醒君主在处理事务时,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总是明察秋毫。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块玉,是为了正音,不听奸臣的话语,不可听信谗言,不要被溜须拍马之花言巧语所蒙蔽。于是,有关“玉旒遮掩、视而不见,纩塞耳,充耳不闻”等成语的典故流传至今。

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先生对皇帝“挂珠帘”现象,曾有如下解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意思是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没有了信徒和朋友。做帝的,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大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千万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完美无瑕。

其实,挂在天子眼前的这个珠帘,真正意义,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帝王们,即使是天命神授的皇帝,凡事也不可过分较真,要做到难得糊涂。

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岂是一串珠帘能左右得了的,古代皇帝中哪个是暴君,哪个是明君,都缘于君主本人的脾气秉性。冕服制度,只是反映中国那个时期的一种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据悉,到清朝时期就被废止了,但并未影响千秋盛世基业的和谐发展。正所谓: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可以看到,帝王在出席重要场合时,头上会佩戴一个前后均坠有十二串“珠帘”的冕冠。那么皇上为什么要将珠串儿戴在头上呢?首先我们要为这两扇“珠帘”正名,它们在古代有专门的名字“冕旒”。冕旒不仅在冠服设计中具有装饰和平衡的作用,在冠冕化中还承载着诸多的象征意义。

一、帝王之冕冠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首服,广义上的冠出现的非常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有了冠服的雏形。冠的种类有很多,人人皆可佩戴,所谓“沐猴而冠”,便是说连猴子都可以佩戴冠,比喻虚有其表。而冕则不同,冕在古代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可以佩戴的。“冕,大夫以上冠也”,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帝王所戴之冠应称为“冕”。

冠冕的最高级形态便是帝王之冕,各个朝代的样式会略有不同,但主要都是由“”、“旒”、“缨”、“”、“纩”、“”等部分组成的。,就是顶部的长方形木板,也叫冕板,一般会用布帛进行包裹。冕板前圆后方、前低后高,寓意着天圆地方和俯察民意。旒,就是悬挂在冕板前后的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串联五彩珠玉而成。缨,就是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是丝制的线绳,而纩是挂在头上的玉,的两端自冕板两边垂下,而纩的位置正好位于左右两耳旁,所以又称充耳、塞耳,代表不可妄听谗言之意。最后要说的,就是系在颔下起固定作用的红丝绳。

说完帝王冕冠的样式后,就要开始谈谈冕旒的作用了。

]二、严正端庄

首先冕旒作为帝王冕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设计上的实用性和装饰上的审美性。冕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冕板前低后高的设计,使佩戴起来更加稳固。冕旒大气而又有分量,增加了整件冕冠的庄重感和仪式感,体现了皇家的威严。由于悬挂的珠串易抖动,步履轻浮或沉重都会影响到冕冠的稳定性,所以冕旒存在的价值还在于提醒帝王不可心浮气躁,要时刻保持仪态的端庄。

三、王者之尊

在古代森严的身份等级制度下,古人常常利用各种不同的器物、材质和数量来彰显身份地位。在冠服制度中,最高等级的帝王常常拥有着独一无二的配饰,正如冕旒在数量的使用上是有严格规定的,《周礼》说:“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帝王之冕坠有旒十二串,是数量最多的。十二串的数量象征着王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层级分明的冠服制度。

四、大智若愚东方朔对于冕旒曾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他认为,冕旒与充耳的作用就是提醒帝王,不可聪明太过、求全责备,该装瞎时装瞎,该装聋时装聋,彰举大功,宽免小过,这才是帝王之道。

参考资料:《周礼》、《汉书》、《古代帝王冠冕上为何要悬挂珠帘?》、《帝王的冠冕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九旒冕》、《先秦帝王冕冠设计的文化性及艺术性研究》

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希腊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古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第二古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以来欧洲文明探索所有问题以及答案。第三,古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原始神话形式逐渐到多样复杂体系的例证,。马克思哲学来源于德国经典哲学西方的哲学思想的暴发期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以前西方也有哲学思想,主要是以宗教形

  • 西方的哲学在没落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的哲学发展得好好的,谈什么死了现代西哲,从来都没有停止发展。但是确实和之前那种纯思辨性的哲学有很大差别,而是越来越进行学科交叉。比如更多地和科学,比如神经科学、天体物理之类的相联系。比如说宗教哲学,或者更确切一些,有关于宗教学的哲学,提出者可能不再是专业的哲学家,而是有一些政治家、社会学家、宗教

  • 唇亡齿寒、吐故纳新、管中窥豹、量体裁衣分别体现了哲学生活的什么观点,怎么看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1、唇亡齿寒、体现的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所以体现哲学的是“联系”2、吐故纳新”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所以是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3、管中窥豹: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形而上学的观点。4、量体裁衣、的原意是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要根据实际情况办

  • 庄子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他追宗人生苦难的终极原因,发现灾难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类自身那无穷无尽的欲望。因此,他希望在精神领域使人类从苦难的深渊中走脱出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是苦难时代结出的苦果,例如,庄子的“无用之用”则是典型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自我的设定,它强

  • 农业为古代文明提供了哪些物质基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但是农业的进步是新石器时代发展、古代文明形成的根本原因则是毫无争议的。作为“以农为本”的古代中国,其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更是与农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古代文明形成,其研究方法有因素说、过程说、社会分层与权力中心说等多种。因素说是将古代文明形成,分解为诸因素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是通过探讨古代文明形

  • 谈构建社会和谐的哲学基础6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答案要点:A.辩论法:(1)发展是指事物运动的过程---本质新陈代谢(完善市场体制,实现现代化)(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要求看到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正是针对发展中的矛盾(五个方面的不协调不和谐)(4)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方面在一定

  • 丁香花在古代诗文中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代表爱情丁香在唐宋时期就在我国广泛栽培,据说,除了它素雅清纯的美丽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还因为它是爱情与幸福的象征,常被人们誉为“爱情之花”、“幸福之树”。这在文人墨客的诗文中常有描写。小说《镜花缘》列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代赠》一诗中用“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

  • 庄子的哲学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庄子以老子思想为蓝本,开创了新思,如果说老子是假无为的话,庄子就是真无为,他说的融入是融入社会,而保持距离确指的是整个世界,这样才会看清世界,他提倡清净自由,自然会对孔孟思想产生抵触拉,儒家讲究天地君亲师,把人用礼仪束缚。两家自然不对头拉,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

  •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服装产业中的民族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族文化是有别于其他产业的鲜明标志,又利于拉动服装产业的发展。2.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民族产业同服装产业的关系,又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时代特征,促进产业升级。3.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坚持把树立创新意识同革命批判精神相

  • 对于拔苗助长的故事,联系哲学观点谈谈看法,必须说出体现出的哲学观点。论述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拔苗助长,脱离了客观实际。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只有一个,从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中国古代,人们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