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对领会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就是因为对老子的“无为”二字理解错误所造成的。1、要正确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首先要对“无”字有正确解读。《老子德道经》中“无为”一词中的“无”,不是表示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含义,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和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它是既表无具体形状的物质,又表抽象思维的属性概念。比如,《德道经》第五十五章说:“卅同一,其无,有之用也。埏埴器,其无,有埴器之用也。牖,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利,无之以用。”这一章中的几个“无”字的含义是指的一种空间,它没有肉眼可见的物体,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容纳有形的物体。如果没有这个无形的空间,有形的物体就不能发挥作用。《德道经》第六十九章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呵!呵!立而不亥,可以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之名曰大。”这一章中说讲述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无形无像的“物”,虽然没有具体形象,但是它可以产生天地万物,是真实不虚的存在。《德道经》第四十五章说:“无,名物之始也。有,名物之母也。”这里的“无”就是指的那个可以产生天地万物的特殊的“物”。这种无形物质的存在,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证明。如:太空、空间、紫外线、引力、雷电、磁场、声、光、热等捉不住、看不清的东西。到了大海看不到边和角;到了太空,看不出形象;声音超过1000赫兹、低于200赫兹,人耳听不见……对这种奥妙,一般人未曾发现,老子说“道隐无名”,是非常高明的概括。“有”与“无”是什么关系呢?老子说“有生于无”,辨正统一。这是老子大智慧的一个闪光点。在2500年前,全世界对宇宙怎样产生,万物由何而来,人是谁造的等重大宇宙和人生问题茫然无知时,老子已经明确指出“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第四章)第一,中国古时说“混沌初开”,是说宇宙生前是“混沌”。后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第五章)这和当今宇宙由宇宙大爆炸的生成说是相通的。这就是由无形无状生成有形有状的第一种无生有。第二,老子说“有无相生”(第四十六章),就是说“有”和“无”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循环不止。一般生物都会死亡。松柏、龟蛇等长寿物也有死亡之时。生物死了,形体就由“有”变“无”。根据物质不灭原理,尸体腐烂后各种元素还在,还会在阳光、雨露下转化为新的物质“有”。河流可干涸改道;山可下陷为海或消蚀为平地;地可沧海桑田甚至沙漠化;石头可风化为砂或飞散四方……但不管如何变,非生物的元素仍在,仍可重新组合生化,或沙变石,或由植物根吸收而成枝叶,或由生物吸食而成细胞。这都是有无相生。另外,理论与实践的互生。人们通过实践,把对事物的认识上升为理论。老子也正是这样,他把事物存在、变化的“有”上升成光辉的道家哲学思想,提出了抽象的属性概念“无”。他的理论(无),反过来又指导了贞观之治等实际(有)。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人的善念可以产生善的行为,由此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这些都是老子“有无相生”论的有力说明。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1.中国古代史学所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特征;2.老子思想?举例说一下他的“无”的思想和内容。
更多文章
“殡葬”的含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就殡葬而言,古人是将丧事当作一类社会活动乃至娱乐活动来进行的。他们无一例外地要在丧事中热热闹闹地大办一番,诸如吊唁、巫术、跳尸(娱尸)、唱祭、祈祷、送摈等,尽情地渲泄。后世发展出饭含、小殆、大殆、丧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国历朝对此都有许多相应的扎制规范。在过往朝代中,葬形式的演变,最突出的是厚葬。它
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薄葬,你认为哪种做法更好?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两者没办法进行比较,因为儒家和墨家对于丧葬的观点的目的和出发点完全不相同。儒墨两家的缘起同门不同命儒家重礼乐,他们将葬礼看作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在《礼记》中也有关于葬礼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的记录的非常详尽、繁琐,涉及丧服、奔丧、丧礼、祭法、问丧等等各个方面。后世,尤其是历朝权贵之家,不乏浮夸,稍微看看历朝
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 。“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什么是善?顺天修道,顺阴阳,合天道,就是善。“性”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在古代汉语中兼具“本性”和“生命”两层含
哲学或者历史书对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矛盾普遍性的的原靠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的时有矛盾,整个世界就是矛盾的世界,否认矛盾,就是否认世界。人们只有不断地解矛盾,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当然,并不是解决了矛盾,矛盾就不存在了,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要出现,就要接着解决
人死后办葬礼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北大教授吴飞表示“现在的殡葬制度是把过世的人当垃圾处理。”他说,没了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彻底没了希望。丧礼,不仅仅是仪式,还是以培养后辈的爱敬之情以安身立家。我们自幼便有父母教育,其中之一便是尊敬长辈,学会孝顺,正如古语“百善孝为先”,不论我国还希望,“敬”
古典哲学的著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您好!道家有南华经,道德经.儒家有论语,孟子,荀子.佛家有坛经心经金刚经等.其它的,本人还比较喜欢素书.《理想国》《哲学原理》《人类理解研究》《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捶《纯粹理性批判》《历史哲学》《实用主义》《猜想和反驳》《科学研究纲领方法》《存在与时间》《真理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主要哲学著作选介《1
答疑解惑:中国古人是使用的火葬的习俗,还是土葬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不知道,你问专家?土葬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常说入土为安,至今,很难改变。要彻底说服改革还有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反而,西南某个民族自治县表示理解和接受改革,文件下来,就能执行。所以,不见得民族自治区域就思想很封建,很落后!传统文化本来就是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而殡葬文化近年来都是备受诟病困扰
中国哲学的大体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国哲学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玄想未来,把高尚的理念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二、原始儒家1、原始儒家的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2、原始儒学的精神,首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原始儒家有三才的思想
古人死后,多会选择土葬,为何佛教僧人圆寂后要选择“火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僧人们在圆寂之后,也就是生命结束的时候,一般会采取火化的方式,火化在佛门中,我们称之为荼毗,就是把肉身烧成一把灰,然后集中安顿在一个地方,非常省地方。这个问题问到,佛教僧人自古以来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身体,原因是不是因为在古代,僧人因为不受待见的原因,所以要死得干净一点,死后变成一把灰随风而逝。其实不
古代哲理诗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道德经》,道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