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阴险狡诈的李林甫,为什么能独掌大权十多年?

阴险狡诈的李林甫,为什么能独掌大权十多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37 更新时间:2023/12/27 0:36:05

李林甫,唐朝宗室宰相,生性阴柔奸狡,人称“口蜜腹剑”,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盛唐是一个让人神往的时代,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上,都是封建时代的巅峰时期。这一切都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密不可分。

开元之初,李隆基重用姚崇、宋璟、张说等宰相,使大唐一步步坚定地走向了盛世。期间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比如张九龄贺知章、王维、李白等等,他们或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或在文学上大放异彩;或在战争中大显神威。

这么多德才兼备的才人可供选择,而玄宗却在大唐最繁盛时候,委政于阴险狡诈的李林甫,并且一用就是十六年,独掌大权的时间在玄宗用过所有的宰相中排名第一。

也有很多人为李林甫辩护,说他是行政专家,办事能力很强,将国家打理的仅仅有条。其实,能干到宰相高位的人,谁能没几把刷子。 被李林甫搞下台的宰相张九龄也很厉害,并不是只会作诗的文人。而且正史中也没有否认李林甫的才干,只是对他一心为私,毫无一点士大夫胸怀天下的责任感而嗤之以鼻。这样的人就算才干再大,也是个坏蛋。

那么这样一个坏家伙,如何能够独掌大权十六年呢?总的来说就四个字:阴险狡诈。具体有三点:

其一,阻塞言路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贞观时期,之所以政治清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世民能够容忍魏征、马周褚遂良等一批敢于诤谏之臣,能够听进去不同意见。

开元之初,在纳谏这个问题上,玄宗虽比太宗有所不及,但还算不错。能容忍宋璟、韩休这样的正直之臣。但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大都脾气不好,话难听,脸难看。

玄宗将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大臣们在这一天给玄宗进献宝镜已经成为惯例,但正直的张九龄却特立独行,给玄宗进献了一本名叫《千秋金镜录》的书,书中充满对皇帝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的口气,让玄宗极为不爽。

在李林甫的构陷下,玄宗最终为张九龄戴了一顶“结党营私”的帽子,贬官边地。连首相都惨遭罢免,朝中正直之士谁还敢诤谏呢!

李林甫上台后更加过分,将谏官们集中到一起训话:“今有明主在上,我们顺承旨意还忙不过来,怎么还敢指指点点呢!你们看不见立仗马(宫廷仪仗队的骏马)吗?终日一言不发,就能吃上三品饲料,一旦发声,立马废黜。悔之何及?”这番言论是赤裸裸的恐吓。

之后一位叫杜进的补阙上书奏事,直接被李林甫贬为县令,从此,朝中噤若寒蝉。大唐在李林甫的领导下,充满了安宁祥和的气氛。玄宗也从兼听变成偏信,从明变暗了。

其二,嫉贤妒能,打击异己

李林甫像是给玄宗编织了一张大网,将玄宗与朝臣们隔离开来。一旦玄宗与朝臣们有破网接触的倾向,李林甫便会毫不犹豫地对朝臣们给予打击。

玄宗是个热爱风雅的人物,虽然讨厌张九龄整日在耳边讲大道理,但对他充满贵族气质的偏偏风度十分喜爱,提拔人才时总要说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一日,玄宗看到了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员,其气质超凡脱俗,大有张九龄的风采。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出身豪门范阳卢氏的兵部侍郎卢绚,于是打算委以重任。

李林甫听说后一番筹划,找到了卢绚的儿子,对他说:“朝廷打算重用你父亲,要安排他去广州交州一代当地方大员!”卢公子一听就着急了,广州一代十分蛮荒,是贬官流放之人常去的地方,这可如何是好!

李林甫说:“别慌,不如让你父亲主动提出担任太子詹事这类清要之职,既体面,又不用遭罪。”卢绚果然照办,而李林甫却反过来对玄宗说:“卢绚身体不好,无法担当大任,主动要求清要官职,真是可惜!”

除卢绚外,还有裴宽、严挺之等人,都被他用这种极为卑鄙的手段搞掉。对于一些位高权重的人物,比如李唐宗室宰相李适之(贞观时期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李林甫还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罗织罪名,大肆构陷。

安史之乱,玄宗在逃亡四川的道路上幡然悔悟,看出了李林甫巧言似忠的真实面孔,他痛心地说:“嫉贤妒能,亦无敌也!”此言点中了要害。

其三,玄宗德消政易

玄宗早年历尽艰辛,他的皇位不是继承来的,而是通过努力争取到的。开元之初,他发愤图强,一心要实现大唐中兴,经常通宵达到的处理政务,接替宋璟为相的张嘉贞,就是玄宗不睡觉,半夜苦思冥想斟酌出来的。

然而随着国力的强盛,玄宗逐渐变得好大喜功,他重用张说,封禅泰山,粉饰太平,陶醉于盛世的赞歌中不能自拔。等到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任后,玄宗身上最后一丝励精图治的劲头消失了,半夜起来斟酌宰相人选的劲头早已不复存在。一心想着享受盛世带来的满足生活。

天宝三载,玄宗对高力士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于林甫,何如?”当真天下无事吗?只是玄宗不想看到事了,充分表现了他厌倦政事,消极颓废的心态。所以,奸相李林甫才得以长期把持朝政。

大唐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之所以由盛而衰,就是这个“天下无事”造成的恶果。

综上所述,李林甫之所以能独掌大权十六年,其一,其二都是客观次要因素,而玄宗自身的德消政易,渐不克终才是主观根本原因。

标签: 李林甫唐朝

更多文章

  • 此女二婚嫁给皇太极,女儿为何嫁给多尔衮?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清朝

    此女二婚嫁给皇太极,女儿为何嫁给多尔衮?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皇太极建立清朝初期,后宫有个著名的“崇德五宫”。就是指皇太极称帝后,所封的五位后妃,她们的地位在后宫极高。这五位妃子,有两位是来自阿霸亥部的,且两位都曾嫁给另一个人,就是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今天,我们要说

  • 王莽和刘秀之间的恩怨到底是什么样的 王莽最后为何落到被分尸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刘秀

    对王莽和刘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莽和刘秀之间的恩怨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一个是穿越者,一个是天选之子?王莽在史书上记载的不多,可是他作为新朝开国皇帝,做的一些事迹却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王莽出身在一个富贵家庭,有多富贵呢?他的姑姑是当时权倾中外的太后王政君

  • 曹髦死后司马昭为何没有称帝?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昭,三国

    司马昭是三国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魏权臣。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大概意思就是司马昭篡权自立的野心,大家都是非常清楚。为此,司马昭还派人弑杀了阻挡他的曹魏皇帝曹髦。就司马昭弑君来说,是三国时曹魏甘露

  • 汉朝开国功臣陈平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历史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平,汉朝

    陈平是楚汉相争时期一位重要谋士,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他是刘邦开国之后的宰相,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这就能看出

  • 为什么说李世民能建立不朽功业,离不开长孙皇后的默默支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文德皇后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皇后,是一位贤后,被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天罢朝之后,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回来,对长孙皇后说:“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魏征欺人太甚,总在朝堂上羞辱我。”皇后听完后,一声不吭地换上正式的礼服,站在一旁

  • 泰定帝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即泰定帝,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孙、元裕宗真金之孙,元显宗甘麻剌之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承袭父亲的晋王爵位,镇守漠北,1323年发生南坡之变,元英宗被弑,晋王也孙铁木儿被拥立为皇帝,改元“

  • 智擒鳌拜后,康熙帝又称他为忠臣是什么用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康熙帝,清朝

    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是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曾经出现过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世,这个盛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而它的开创者则是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康熙皇帝,也正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开创的基

  • 关羽抬高张辽、贬低徐晃,到底什么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三国

    关羽抬高张辽、贬低徐晃,到底什么原因?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辽和徐晃都是曹操的爱将,位列五子良将,他们勇猛善战,武艺高强,深受曹操的喜爱和重用。在演义中,张辽和徐晃都是一流猛将,武力水平不相上下。然而,在关羽的眼里,张辽和徐晃两人的武力却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关羽“抬高”张

  • 历山朱高炽死后有多少妃嫔为其殉葬?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高炽,明朝

    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母亲为仁孝文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死后,他的长子朱高炽继位为帝,就是明仁宗,然而,朱高炽当皇帝还没一年,就突然病死了,年仅四十八岁。朱高炽死后,按照当时明朝的规定,后宫妃嫔要殉葬,最终

  • 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 其他兄弟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明朝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