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佛教故事:学做「平凡人」

佛教故事:学做「平凡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88 更新时间:2024/1/20 20:51:02

他比我职位高、比我更有财富资源,比我得到更多的关注,而我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蝼蚁……有人说,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平凡是一种缺点,一种需要跨越的障碍。那么,让你烦恼的平凡,到底是什么样,你所期望的不凡,又是什么呢?

平凡,是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不凡,是万众瞩目、袖善舞?觉得平凡,是因为在做平凡的事,过平淡生活,还是因为内心的“自命不凡”,认为正在做的事配不“杰出的我”?期待不凡,是因为希望帮助他人、利益大众,还是期待更多的赞美和掌声?

其实,我们不甘于日的“平凡”,羡慕别人的“出众”,多是基于“比较”,源于对当下不满,不能心平气和受现状。说到底,不过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愤怒的本质,是恐惧,是对于自我的过度关注,是贡高骄慢之心。

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

那么,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修行,又修得是什么?2500多年前,佛陀于菩提树下觉悟成道,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只因妄想执不能证得。我们皆是凡夫,学佛,便是要学习佛陀的智慧,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学做“平凡的人”;我们修行,便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踏实做事,升起利益大众之心。

如果平凡是一种烦恼,那么正,它就是我们的修行。如祖师所说: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平凡,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于日常中体悟禅之清凉境界;不凡,也不是万众瞩目,恰恰是认真把那些平凡之事做到极致。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愿心中的佛,能够照亮这一条“平凡之路”。

当我们努力使自己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好。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普及佛门知识:北传佛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北传佛教,又称北方佛教,是指由西北印度途经中亚地区往东传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教,包括由尼泊尔传人西藏、蒙古地区的佛教。由于这类佛教是由印度向北传播,所以被称为北传佛教。从教义而言,北传佛教多以大乘佛教为主,流行梵文及汉藏文经典。 北传佛教传入中亚,中亚是指印度西北、里海以东直至中国新疆的广大

  • 释迦牟尼佛究竟有没有后代?罗睺罗是不是佛陀的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后世又称佛陀,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这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即迦毗罗卫国的国君,母亲是摩耶夫人,具有很高的智慧,她具备所有的美德,且才华横溢,性情温和,纯洁无瑕,据传悉达多是母亲由右胁所生,悉达多出生不久,王后摩耶夫人便离开人世,升入天界。 悉达多自

  • 佛教的故事:“西天”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公元627年的一天,一位僧人离开了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许多的僧徒和百姓来到城外为他送别,保佑他一路上顺利平安。有人仍担心地劝他回心转意,放弃旅行还来得及。他坚定地回答,虽然路途遥远,但他一定会克服艰难险阻,取回“真经”。 这位僧人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玄奘,也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形。他此行

  • 悟佛:生活为什么苦?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一次,佛陀在恒河中游北岸的末罗国游化,来到一个叫做「优楼频螺」的村落,住在附近的树林里。 当地的驴姓村长,听说佛陀来了,想到佛陀常教导人知苦、灭苦,心中有着几分的仰慕,也向往能亲自听个究竟,就前往拜见请益。 驴姓村长礼见佛陀后,问佛陀说: 「世尊!听说您能为人解说苦的成因,以及如何灭除,这真

  • 佛教故事:只是‘知恩、报恩’四字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庙里的法师救回了一个轻生的年轻人,背到寮房后回禀了老和尚。过了一会,那人悠悠醒转,看到老和尚,说道:“谢谢法师。您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走这步的。” 老和尚问:你为什么看不开? 为情,年轻人答道。 老和尚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在了结自

  • 佛教故事:财神的契约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天宫有位卷帘侍者,跟财神关系非常好,二人经常一起喝酒、下棋。 一天,侍者突然心血来潮,想去体验一下红尘的滋味,看和仙界的逍遥安逸比起来,哪个更快活。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财神。 财神爷一听,惊异的看了他半天,然后淡淡地说:“你做神仙久了,是不是脑袋闲出毛病了?你不知道人间百姓每日为生计奔波劳作,衣

  • 佛教故事:忍辱获福报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忍受是很重要的,但各人有各人的性情习气,习气真的没那么好改。与人共事时,每一个人都要去了解对方的习气,我们要互相忍受对方的习气,若无法忍受,常常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就争得脸红脖子粗,这样结果得到什么呢?如果演变成双方痛苦难过或懊悔不已,这又何必呢?因此遇事多忍辱,多思惟是必要的。 忍辱是成就无上

  • 佛祖释迦牟尼和佛教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公元前6世纪,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

  • 佛教故事:法华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念法华经往生的故事 释慧进 明抄本作出《冥异记》,按见《冥祥记》。) 前齐永明年中,杨都高座寺的和尚慧进,年少英勇有义侠精神。年纪四十岁时,忽然间明白过来,于是就出家。食粗粮穿布衣,发誓诵读法华经,用心苦诵,积劳成病。发誓要造百部经书来赎先前的罪孽,开始攒了一千六百文,贼来抢财物,慧进向贼说

  • 佛教故事:禅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