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游神折花》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道家故事

《游神折花》紫阳真人张伯端的道家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92 更新时间:2024/2/28 21:22:11

神游折花,神话传说。神游折花张伯端,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是北的一位高道。他八十岁时,在成都遇青城丈人传给内丹秘诀,方才悟入真道,炼功积久,于是达到玄妙境界。

张伯端,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是北宋的一位高道。他八十岁时,在成都遇青城丈人传给内丹秘诀,方才悟入真道,炼功积久,于是达到玄妙境界。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是禅宗僧人,坐禅很有能耐,入定时可以出神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游历。一天张伯端对和尚说:“禅师,今天能一起到远方游玩么?”和尚说:“行。”张伯端又说:“去哪里,全听您的。”和尚说:“想到扬州去观赏琼花。”张说声“好”,便与和尚一起进入间净室,相对瞑目而坐,都出神去了。张伯端到琼花前时,和尚先到了,二人绕花三匝,伯端说道:“今天与和尚各折一朵花回去,以作纪念。”于是两人各折一朵琼花回去。一会儿,二人都伸伸腰醒过来。张伯端问:“禅师,琼花在哪里?”和尚袖中——摸—一空空如也。张伯端却拿出琼花来,与和尚一起笑着赏玩。后来张门弟子问起:“师父和禅师一起神游折花,为什么结果不同?”张伯端答道:“我们的金丹大道,性命兼修,即是精神与气法一起修炼的,所以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到的地方,真神现形,叫做‘阳神’。而他们修习的,想赶快见效,不修命宗,直接修性宗,即是说,不修气法,只炼精神,出神所到的地方,别人见不到形体和影子,称为‘阴神’。阴神是虚的,自然拿不回琼花。”弟子们这才明白就里。

北宋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陆龙图公诜,镇益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

张伯端成道后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他留下的一部著作《悟真篇》,南宋后被尊奉为内丹学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可与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媲美。他本人活到九十九岁才化去,弟子们都传说他已成了真仙。

紫阳云:“道家以命宗立教,故祥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祥言性而略言命。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故号曰金仙。传大士诗云:‘六年雪岭为因,只为调和气与神。一百刻中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钟离正阳亦云: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出凡龙。以此知,释迦性命兼修分晓。其定中出阴神,乃二乘坐禅之法,奈何其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徙。一念差误,则透灵别壳异胎,安能成佛?是即我教第五等鬼仙也。其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舍而已。其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故神仙不取。释迦亦云:‘惟以佛乘得灭度,无有乘。’又曰:‘世间无有二乘得灭度,惟一佛乘得灭度尔。’释迦之不取二乘,即我教之不取鬼仙也。奈何人之根器、分量不同,所以释氏说‘三乘之法’;道家分‘五等仙’、三千六百旁门法也。钟离真人云:‘妙法三千六百门,学人各执一为根。岂知些子神仙诀,不在三千六百门。’此正释迦所谓‘惟一佛乘得灭度’之意也。”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创始人是谁?道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

  • 道教文化:以泥丸神为核心的道教”身神”体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道教修炼术自成体系,各擅胜场,对学习道教修炼的人来说,今人的心智状态可能没多少进步,仍和道教创立初期所面向的那些没文化教友一样,内心希望获得一个至简至易的方法,将病痛、苦难、担忧、恐惧等等去除。道教存思术、诵经术因其简单易行,又具有神秘色彩、宗教韵味,更因为一旦坚持修炼这类道术并有所成时,神秘体验

  • 老子认为何为道?何为道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在某种规则下运行繁衍,这种规则存在于万物之中,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永恒不变的。他认为万物可在道的角度上向反方向转化,认为有无 ,难易,福祸都可相互转化。并提出弱者道之用,说明道可以顺应利用。需要指出的是道作为最玄妙的至理,只能进行感悟而不能把它抽象具体化。因为道无所不包,你对道的形容

  • 道教故事之《游神折花》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张伯端,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是北宋的一位高道。他八十岁时,在成都遇青城丈人传给内丹秘诀,方才悟入真道,炼功积久,于是达到玄妙境界。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是禅宗僧人,坐禅很有能耐,入定时可以出神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游历。一天张伯端对和尚说:“禅师,今天能一起到远方游玩么?”和尚说:“行。”张伯端又说:“去

  • 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太乙救苦天尊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相传其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统御万类。道教说他由青玄上帝神化而来,誓愿救度一切众生,所以炁化救苦天尊以度世。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

  • 道教的介绍:道教的宗教意义 道教的魂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道教的宗教最重要的意义之一,便是解释人的生命从何而来?人死亡之后又将何去何从?因此,灵魂的观念存在于许多的宗教思想中,所谓的灵魂係指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份。许多宗教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人有着主宰的作用,灵魂亦可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对于不同的宗教与民族来说,各自有其对于灵魂不

  • 道教故事:陈抟老祖的睡经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陈抟,字图南,生于唐末。五代时,天下大乱,陈抟隐居于武当山,修炼神仙炼气之术。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学习“锁鼻术”—即不让气从口鼻进出的高深气功术,所以精于睡功,睡下去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有时甚至熟三年。后来隐于华山,常和关西逸人吕洞宾等来往。陈抟虽然隐居,但也关心世事。五代时,朝代更替有如走马灯,每一

  • 道教故事:丘处机昆嵛山寻师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位于文登市境内的昆崙山,又名姑余山,俗有 “仙山之祖”的美称。按《仙经》云: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升天,有余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人们都说昆崙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丽,仙气如何盛旺,十九岁的邱处机暗暗下了决心,非去不可。 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别故乡,奔宁海而来了。一路上,人们告诉

  • 道教故事:黄帝问道广成子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崆峒驾鹤游,鼎湖乘龙去。”这是悬挂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管理所翰谱堂的一副书联。寥寥十个字,却含容着一篇黄帝问道广成子,得道后乘龙上天的动人神话故事。 远古仙人广成子驾玄鹤来到崆峒山,只见林木葱茏,幽谷滴翠,泾河与胭脂河如两条素练环山而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便想住下来养神化气。但美中不足的是,崆

  • 道教故事:林屋洞天探符书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传说有部天书,叫做《灵宝五符经》,帝喾时由天真降授。帝喾不识天文,只好将它宝藏在石柜中。以后大禹治水有功,天真又将此书传他。大禹依书修炼仙去,又将天书抄录几份,一份藏在太湖中的包山——即今苏州市太湖中的西山——石洞中,这洞就是著名的林屋洞天。春秋末,吴王阖闾听到这一传说,极想得到符书,想尽办法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