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是三大政权之一,占据中国的东南部。孙吴的盛世疆域包括汉末的扬州、荆州以及后来在东北被分割为广州的交州全境。孙吴大力发展经济,为江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吴是三国中最古老的国家,四帝52年(公元222年起59年)。魏黄初年,孙权名义上隶属曹魏,被封为吴王。黄龙元年(229年)五月二十三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后迁至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孙权派魏文和诸葛驾船到台湾省(史称益州),这是中国政治势力第一次到达台湾省。
孙吴有四州,分别是扬州、荆州、广州、胶州。孙吴的疆域北至庐江县(今江苏中部),南至南通日南县(今越南中部),西至交趾县(广西东部),东至东海,包括中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五省的完整区域,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五省、重庆、上海,以及今天越南的北部地区。
孙吴疆域的演变始于195年(韩兴平二年),孙策渡江,长江以东的刘友、颜白虎等地方势力被夷为平地。东汉扬州刺史部略多于一半,包括丹阳、吴军、惠济、张羽、庐陵、庐江五县。这一时期,行政区主要建在县级。200年(汉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继位。
孙权统治时期,割据局面逐渐形成。孙吴在江东原有六郡的基础上,出兵入郡,征服了山地和越南,也向西、向南扩张。赤壁之战后相继取得长沙、江夏、贵阳等地以及石协邦交国,并在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等地击败关羽德,基本占领荆州,奠定了孙吴疆域的轮廓。公元221年,吴国将南岭以南诸郡分为广西北海合浦,北有广州,南有胶州,不久合并。
太阳升起后,孙吴的领土稳定下来。经过孙权的苦心经营,孙吴的疆域是“西有蜀郊,北有淮汉之地,东有百越之地,南有蛮夷之表”。这一时期行政区的设立主要是从郡县险地和北部、西部边陲敌对势力的战略入手。
孙良、孙修统治时期,三国鼎立格局相对稳定,疆域相对稳定,处于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264年(永安七年),为了便于治理,孙吴从交州分出南海、苍梧、玉林、高梁四郡,另设“广州”。交广府的行政区划是为后世设置的。
孙膑时期,三国鼎立,吴晋南北实力极度不平衡。随着西晋外部势力的频繁介入和内部叛乱势力与远方敌对政权的遥相呼应,这一时期的政区设置体现为郡县政区的划分。在广州和胶州的军事行动中,孙吴投入了大量的军力和人力,刺激了地区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县和规划新县。
司都:建邺(今江苏南京)
据秋记载,孙吴于公元280年(天齐四年)设4州43郡313县。据陈建梅统计,孙吴在公元280年去世时,拥有4州45郡,2个都督,1个典农都督,2个诸侯,328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