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国子监的介绍,国子监起源于哪个朝代

国子监的介绍,国子监起源于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3/12/17 0:03:27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学术和教育管理机构。晋代皇帝司马燕开始创办郭子学派,当皇帝杨迪到来时,它被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行政机构,掌管郭子学堂、国子监、四校等,都有博士,一人负责祭酒。元初设国子监,隶属集贤书院,隶属郭子学派,设酒祭司,掌管教令;程健,专门研究监狱事务。

此外,还设立了另一所蒙古子部和回国子部,也称为国子监,以显示他们与汉人和南方人的区别。明清时期,国子监具有国家教育行政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较大,分两个监狱,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南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特别大。

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立国子监,设侍酒员一人,管事员一人,监工一人,书吏一人。清代沿袭明制,国子监掌管各类官学(宗教学校除外),设置管理监察大臣;酒祭满,韩各一员;一个给,一个给孟,一个给韩。此外,还有督学、博士、典书、经典等学术官员。

在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简子”。国子监不仅接收中国各民族学生,还接收外国学生,为培养中国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伟晋时期的历史演变

汉朝时期,全国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立“太学”也继承了向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的职能。

永安元年(258),东吴景帝孙修创立国学,为国子监设置博士制度,并宣五经博士,这就是建业国子监的由来。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建校。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新学校创建的开始。《晋书·卷二十四官志》记载:“梁武帝初咸宁四年(278),有国子、大夫、教辅十五人,教学生、徒弟。

医生是所有履行纯洁和清晰原则的人。如果他们骑的是常侍,中书的侍郎,或者王子的私生子,都要被叫去试试。“国家的孩子只有五品官以上才能入学。然而,西晋时期,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郭子研究并不繁荣。

司马燕统一全国后,建业国子监中断。晋武帝死后,以王导谢安为首的中原八王之乱,包围了西晋邪王司马睿,南闯建业(今南靖),史称“永嘉南渡”,建立了偏安江而走的东晋,在鸡笼山下建立了建康国子监。

西晋末年(313年),因晋武帝陈姓司马晔,为免其隐姓埋名,建邺县改名建康县。宋以后,齐、梁、陈先后在建康设立建康太学。

刘宋时期,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师(今南靖),使鸡笼山开郭子学派,聚教授百人。刘宋末年,祖冲之回到建康,任仆射官祖。

祖冲之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机械制造的研究上,改造南导车,发明千里船、水锤磨等,是我国南朝机械工程专业最早的开端。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真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简化为3.145926,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果。

北齐对郭子学派进行了改革,称之为“郭子学派”。隋陈平后,实行遏制江南地方势力的政策,六朝宫阙尽毁,大火漫天,延烧千里,建康城尽毁,建康国子监中断。

隋唐时期

隋开帝初年,决定由郭子寺管辖郭子、国子监、四校、书法、算术。开十三年(593),郭子寺不再隶属于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改名为郭子学堂。

大业三年(607),改名为国子监,监中有一人献奠,主管教育。主簿一人,官学一人,如郭子、国子监、四校、书法、数学。所有公立学校的医生、助教和学生都有配额。

据隋书·关白·夏之博士说:“在郭子有五个人,上帝国学院和四门课程,还有两个人在学书和计算”。助教:“郭子有五个人,国子监和四科,还有两个人在书和算”。学生:“郭子有140人……”。薛与国子监并存,是专门研究经学的经学流派。

武德元年(618),唐朝建立郭子学校,学生300人,均为贵族子弟,教师24人。贞观元年(627),唐朝将郭子学堂改名为国子监,同时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监狱里有一个敬酒的人,是最高学历长官。老师一个,主簿一个,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学籍等具体事务。

到了唐代,国子监的名称改为司城关、成均剑,神龙元年(705年)改名。据《旧唐书》:“六学皆转国子监。”所谓六学,即郭子、国子监、四书、法律、书法和算术。

宋元时期

唐朝以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江州(今南京)再次成为南唐的都城。902年,杨行密为吴王,定都扬州,史称“杨吴”。后来权臣徐闻操纵了吴国的军政大权。909年,徐闻还担任外史,养子徐志保具体负责军政。

937年,徐志摩代吴称帝,定都金陵,改金陵为江宁府,国号唐,史称“南唐”。939年,徐志摩自称是唐的第六子的后代。南唐宫城位于金陵城中心,一般位于今南京洪武路一带,南唐时位于金陵太学。

宋、唐时期分为西京国子监(今河南洛阳市)和东京国子监(今河南开封市)增设武学。到了宋代,国子监也多次更名,有时称国子监,有时称郭子学派。它的职能是双重的,一是作为官学的最高管理机构,二是作为学生求学的最高机构。比如北宋著名学者程颐被判西京国子监,胡瑗以直谈之名被判东京国子监。

宋太宗端公二年(989),国子监改为郭子学堂,淳化五年(994),郭子学堂改为国子监,名称屡改。招收七级以上官员的子女入学被称为郭子生或郭健生。宋初没有名额,后来限定为200人。但实际人数很少,可以补缺,也可以旁听。郭子学校有一个主管学校,通过直接讲课教授经济和纪律美德。

北宋第三年(1043年),范仲淹参加“庆新政”,在应天府书院晋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范仲淹提出了“精贡选官”等十项改革主张。要改革当时的教育制度,应先在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实行改革,改变当时崇尚辞赋、重义、重时事、重实际的表面学风。

辽代中央官学还包括上京郭子学派、中京郭子学派、东京郭子学派、西京郭子学派和南京郭子学派。其中,除南京郭子学派外,无明文可考。金代学创建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规定辞赋和学生人数为百人,入学仅限于宗室、外戚的亲属和兄弟或有三等以上功勋的官员后代。此外,大定十三年(1173年)有女真国学,限制晋人优秀子弟入学。

元代设立国子监,隶属郭子学堂。蒙古国子监隶属蒙古子部,创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年)。入口资格仅限于蒙古和汉族官员等。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用蒙古语翻译和书写的《通鉴·姚杰》。况且我也是学算术的,考完才授予官职。惠惠国子监隶属于惠惠·紫雪,创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

入学资格仅限于公职人员和富民子弟,学习内容以“为非”文学为主,目的是培养各类官员的历史翻译人才。在元代,也有对中国郭子的研究。我学过的课程有《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记》、《李周》、《春秋》、《易经》。

明清两代

元大德十年(1306年),北京国子监创建,原名北平郡学,至2017年已有711年历史。它是元、明、清三代最高的高等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明代金陵初建时在明太祖创办国子监,即天府学堂改为郭子学堂。太祖建都南京后,在鸡鸣山下重修校舍,改学为狱,故称国子监。洪武八年,凤阳设国子监。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凤阳国子监废,师生并入南京国子监。这时,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人数已增加到8000多人。永乐二年(1404年),北平郡学改名国子监。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将北京国子监改为京师国子监。所以明代国学分南北两监。永乐二十年(1422年),南京国子监9900余人,盛况空前。当时的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琉球、暹罗等,不断派遣留学生到国子监学习。然而,这一盛况是短暂的,并在郑德之后逐渐衰落。

顺治七年(1650),南京国子监改为清代江宁付雪。由于清朝和明朝的旧制度,世祖开始修国子监。据《清史:选记》“世祖决定设燕京,修明北监为国子监。顺治元年,设置了酒祭、管理监察、博士、助教、学正、学记、典书等官员。设六部堂作为训练场所,说:率真、修道、诚、义、志、业广。一个还是老的。”

乾隆年间,国子监设酒模仿宋代著名儒学家胡瑗之教,分为义教和务教两类。敦促人们学以致用的“李严之课,奖励与引诱”,曾导致国子监出现“师徒云集,无不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的可嘉景象。但清末学校沦为科举附庸,督学多纳索为了学科声誉而入校求学,积重难返。

1902年,南京清江宁官学在四平楼江宁官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三江师范学校(南京大学的前身)。

1905年12月6日(光绪三十一年),清末学制改革、设立学部,国子监的历史使命宣告终结,国子监撤销,其教育行政职能并入学部。

1956年,国子监改为首都图书馆。

1998年,毕永对外开放了北京国子监。

2005年,首都图书馆迁出。

2006年,北京国子监和夫子庙成立了北京夫子庙和国子监管理处。这是一个历史和文化旅游景点。

更多文章

  • 义熙是什么意思,义熙士断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义熙土断的背景和处理方式,三国两晋历史

    指东晋安帝九年(公元413年)三月的土端。刘玉,当时的太尉,已经过时很久了,逐渐失去了作用。国内民众与实际户籍非常不符,对国家兵役和租金收入来源造成混乱,他请求重新实行土端。刘裕实行“义Xi图段”时,除徐、燕、清三州金陵(今江苏镇江、常州)居住的居民外,其余大部分浮郡并入地方郡。会稽(今浙江绍兴)四

  • 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名词解释土断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义熙土断,土断政策的内容

    土端:东晋南朝时期为解决华侨安置问题而采取的整理户籍、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区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补户口,故称土断,即以土著为断。他们的意图和方法因时而异。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汝南诸王司马亮、Si 空魏官下乡讨教,为土崩之始。金廷东移后,华侨每天都回月迁徙,南方的流

  • 隋唐大运河各段开凿的先后顺序,隋唐大运河始于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唐大运河早期开凿的是哪个时期,三国两晋历史

    春秋末期,吴国开凿了三条运河:徐希、汉沟和荒沟。徐希发掘完成后,吴人可以从东起太湖,西沿徐希河,然后在今天的芜湖附近转入长江,再渡长江,沿柞水北上至巢湖,北入淮水。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最后一个国王,他的运河开凿起到了开拓作用。他是大运河“第一铲”的挖掘者。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攻击,互相吞并,战争不

  • 九品中正制的初创及其演变,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九品中正制的历史发展,三国两晋历史

    九品郑智制度沿袭了东汉时期的村评传统,是在战争时期人口流动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也适应了曹魏初期的政治特点。东汉末年,曹操代表中央政府,做了很多打压名门望族浮华风气的事。曹操并非名门望族,祖父是反对名士的宦官集团成员。很多名人看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所以曹操必须打压清朝以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贵族势力,

  • 中书舍人的地位,中书舍人是干嘛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书舍人的历史沿革,三国两晋历史

    有一种说法认为,三国魏朝最早在中书省设置“中书总务”,其具体流程是先在中书设置总务,再在《曹檄》“总务”下加“总务”二字。不过也有一种说法,在曹魏,舍人和做总经理是两个不同的官职。西晋时,中书省,舍人一人,总务一人。东晋时,舍人与总务合二为一才称总务舍人,呈案,后废。据南北朝《通典》记载,宋初主管中

  • 古代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职,国子监祭酒是个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子监祭酒始于哪个朝代,国子监祭酒是做什么的

    国子监献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官职之一,始于西晋,后延至北齐、隋唐、明清。这个官职基本属于朝廷的最高机构——国子监。主要任务是负责大学法律和教学考试。国子监祭酒、官签、国子监官名简介。西周的最高学府称为“国子监”,汉武帝设立“国子监”也继承了向最高学府传授儒家经典的职能。西晋初郭子学的设立旨在凸显国

  • 无当飞军长什么样,无当飞军是谁的战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无当飞军有多厉害,无当飞军的结局

    武当飞军是蜀汉王朝后期的主要力量之一。诸葛亮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蛮族资源组建军队,为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任飞行军总司令是王平,最后一任总司令是张本。张本身先士卒,最终在与飞军的战斗中牺牲。飞行军队是什么形象?他们都穿着盔甲,可以翻山越岭。他擅长使用弩和毒箭,擅长野战。由于他的军事装备

  • 稷下学宫解释,稷下学宫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稷下学宫的作用是什么,三国两晋历史

    夏姬龚雪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组织和私人管理的特殊高等学府。这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罕见而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的夏姬学派为中心,官学是黄老之学。作为当时百家争鸣的学术争鸣中心,它有效地促成了世界学术争鸣的形成。询问夏姬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和文人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齐国统治者不惜重金建立龚雪,并实

  • 稷下学宫的始末,稷下学宫的意义中国教育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稷下学宫的产生与发展,三国两晋历史

    夏姬龚雪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和政府智库。成立于齐桓公吴田。位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蓟门附近。“冀”是齐国都城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座城门的名称。“夏姬”在齐国都城临淄城的蓟门附近,是齐国君主建立龚雪的地方。因此,龚雪因位于蓟门附近而得名“夏姬龚雪”(这与

  • 秦晋崤之战出自哪本史书,秦晋崤之战出自哪本书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晋崤之战的历史简介,三国两晋历史

    秦晋之战是春秋时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趁晋丧之机,出兵偷袭郑,后因郑有备而退。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山(今河南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伏击大败归降李的,攻占了三帅。晋文公死于公元前628年,也就是说,他在霸主的位置上坐了四年,然后离开了。虽然在我们看来,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