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220年12月-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称曹魏。由于后来的北魏被称为“后魏”,曹魏也被称为“前魏”或“前魏”,使其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互相竞争。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势力逐渐增强,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当曹操被授予国号时,他统治着东汉魏军所在地叶。于是汉献帝封他为“龚伟”、“王维”,于是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的国号。延康元年(220),曹丕迫使汉献帝退位,正式取代汉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献帝二年(265),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因为三国时曹魏占据中原,国力远超蜀汉和吴栋。曹魏时期,最重要的改革是陈群的九品郑智制度,对两晋南北朝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王朝对西域的统治,并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进行管理。吴邱剑征服高句丽后,朝鲜半岛北部纳入版图,南方诸州将秦岭淮河延伸至蜀、吴边界。公元263年,益州、南中被蜀汉攻灭并入版图,曹魏疆域约400万平方公里。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期有较大发展,在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大约占据整个华北地区。大致北至山西、河北、辽东,南与匈奴、鲜卑、高句丽相邻;东到黄海。东南与孙吴隔江、淮河、汉江对峙,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毗邻河西鲜卑、羌、边。中国西南在秦岭和河西地区与蜀汉对峙,长安是重要城镇。建国后共87县12州,包括:李思、徐州、青州、禹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永州、荆州(东汉占荆州北部)、扬州(东汉占扬州北部)。
曹魏设立了掌管海头(今新疆罗布泊)的西域长史和掌管西域高昌的乌鸡校尉。黄初二年(221),孙权自称诸侯后,曹魏使孙权拥有荆州牧,置孙权的泾阳等势力为荆州。由曹魏直接管辖的荆州北部改名为云州。双方决裂后,曹魏改云州为荆州。从黄初元年(220)到黄初七年(226),陇右被划入周琴,最后并入永州。蜀汉灭亡后,益州分为凉州,共增加了两个州。
随着蜀汉国力的衰落,靖远四年(263年),魏司马发起攻灭的计划,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攻袭。结果,刘禅投降了,蜀汉也灭亡了。蜀汉灭亡后,钟会密谋据蜀自立,诬陷邓艾谋反,与姜维合谋,却被众魏将夹击而死,邓艾也被魏官派来的所杀。
后来病死,他的儿子于265年迫使曹桓退位,改国号为晋,曹魏去世。曹桓退位后,被封为,享有使用天子大旗的特权,进行曹魏的官制仪式,郊祀天地的礼乐制度也和魏一样古老,称不上诸侯,不受诏祀。陈留国(265-479)作为曹魏的继承人,历经晋朝、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