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高杀了李斯和胡亥,子婴杀了赵高,秦朝一片混乱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又一次掀起了陈胜和光武之后的第二波反秦浪潮。
公元前208年,赵高杀了李斯,成了秦朝的宰相。同年,张寒打败了陈胜领导的起义军。但是秦末的农民起义并没有熄灭。项梁等人在南方确立了楚王室后裔熊心为名义上的领袖,仍以楚怀王为名,联合各路诸侯继续反秦。
大泽乡起义后,会稽郡的寿音童找到项梁说:“现在中原大乱,这分明是天意要灭秦。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为强’。我打算在这里与秦作战。希望你和桓楚能率军出战。”
项梁说:“桓楚在逃,是因为他犯了罪。除了我,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请允许我打电话给项羽,让他去找桓楚。”于是,项梁出去和项羽商量,不一会儿,项梁的两个叔侄进来了。项梁进来后,向项羽眨了眨眼睛,然后喊道:“动手。”项羽拿起刀,干净利落地杀了殷通。项梁戴上郡守的印章,把郡守府里反抗的人都杀了,然后召集地方豪强和官员,宣布要起兵反秦。许多人加入了他的团队。就这样,项梁带着江东的八千子弟,踏上了反秦的征程。
公元前209年底,陈胜战败被杀。但此时项梁在江东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两万多人。因为他的勇敢和善战,许多人都来加入他。项梁军渡淮河时,加入了英布和普将军,队伍一下子发展到7万多人。不久,项梁在彭城地区击败秦嘉,收编兵力,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为陈胜之后最大的反秦势力。
当陈胜战败,张寒趁机反攻时,项梁意识到起义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此时大大小小的反秦势力星罗棋布,但各路起义军各自为战,互不隶属,很容易就被张寒、王力率领的秦军瓜分。在陈胜的号召下,齐、楚、燕、汉、赵、魏的旗帜再次竖立在中华大地上。大部分是六国旧贵族势力建立的新政权,是除项羽之外的一些强大的军事集团。
面对严峻的形势,项梁决定凭借自己优异的战绩、强大的实力和楚国贵族后代的身份,召集各路诸侯到薛城商议建立反秦联盟。不久,学成大会正式召开。项梁凭借绝对的实力和崇高的威望,成为各路义军公认的领袖。但范增建议项梁立牛郎熊心为名义上的共主,以减轻压力,更方便团结各路叛军。项梁同意了范增的计划,但实际上熊心只是一个傀儡,一切权力都牢牢掌握在项梁手中。
薛城会议意义重大。它联合了分散在各地的反秦势力,从战略上改变了起义军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大大提高了所有起义军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确立了各路义军联合进攻张寒的决定,为后来的巨鹿之战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08年7月,项梁率军攻打山东济宁。但与此同时,秦军率领张寒也一路打到山东,围困田蓉及其部下。田蓉见势不妙,连忙向项梁求救,项梁一路行军,长途奔袭,与田蓉里应外合,在东阿城打败了张寒。张寒收拾残兵,向西逃去。项梁派项羽、刘邦一路追杀,两军于今日山东菏泽再次相遇。张寒战败,继续向西逃,一路逃到濮阳。不久,项梁攻打濮阳,张寒出迎。两军在濮阳以东相遇,激战正酣。最终,秦军被击败,张寒逃回濮阳,无法坚持。
就这样,项梁在三个月内三次击败张寒,极大地打击了秦军的士气。同时,项梁通过一次次的胜利巩固了自己义军领袖的地位,坚定了打败秦军的决心。
短暂休整后,项梁再次进攻濮阳,但张寒坚持不住,项梁也无法攻破濮阳城,于是决定暂时放弃濮阳,先攻定陶。与此同时,项羽和刘邦继续合作,在河南邱勇打败了秦军,杀死了三川郡守李佑,取得了大胜利。
此时的连战和连杰的项梁渐渐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感觉,开始放松警惕。但此时的形势并不乐观,因为起义军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秦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还在,尤其是王力率领的北方边防军,都是孟天所培养的秦军精英,此时并未遭受任何损失。于是,宋轶对项梁说:“如今兵士偷懒的不多,秦军日益壮大,我怕了。”然而,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项梁没有听从宋轶的劝告,继续在定陶小城享受胜利的果实。
公元前207年9月,秦二世秘密派遣更多的军队到张寒。经过周密的计划,在马庄身强体壮的张寒决定攻打项梁定陶,以报屡战屡败之仇。项梁放松警惕后,对秦军的行动一无所知,而丁涛仍处于守势。秦军趁雨夜攻打定陶。叛军损失惨重,项梁被杀。
但是历史和张寒开了一个大玩笑。他打败项梁后,犯了和项梁一样的错误,开始骄傲,轻敌。张寒认为,项羽和刘邦的残余力量不足为惧,不可能对秦军构成大的威胁,因此,他没有借机扩大战果,消灭项羽和刘邦。而是决定北上攻打军事实力相对较强的赵国。
张寒的错误决定为项羽和刘邦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他们迅速收缩战线,重新布置彭城防御阵地。但是张寒没有来,因为他去了北方。
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闯入了赵的领地,并被赵王协引大军抵抗。结果被张寒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和张耳逃到巨鹿。同时,陈郁还集结数万兵马,依托巨鹿以北的地形,挖沟筑垒,与秦军对峙
但很快情况变得极其糟糕,因为王力率领的边防军也在此时到达巨鹿,兵力是赵军的几十倍,并且包围了巨鹿。当赵王休息时,他奋力坚守,并派使者到楚怀王寻求帮助。
但此时,楚怀王不再是那个简单的牛郎,他有野心。他不希望项羽的势力增长太多,而是想在各种势力之间取得平衡,以维持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在得到赵的帮助时,没有任命项羽为统帅,而是让不擅军事的全权负责此事,只给了项羽一个没有实权的头衔,让他和范增做的副手,北上救赵。这个昏庸的决定不仅给宋轶带来了致命的灾难,也为项羽日后派人刺杀楚怀王埋下了伏笔。
宋轶率领6万军队北上。当他到达安阳时,他不顾赵的再三请求,下令休息。这样的休息持续了46天。项羽多次劝他出兵,他只是按兵不动。他还对项羽说:“夫坚韧锐,义不如众。他不如正义。”宋轶认为他是在运筹帷幄,并告诉项羽,现在是两只老虎在互相争斗,他们只需等待并收获利润。
但事实是,是一只老虎,而赵现在就像一只丧家犬。没有援军,很快就会被秦军撕裂,到时候秦军赢得了师的威信,拥有了数量和装备上的优势,楚军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项羽见此情景,当机立断,和几个亲信一起刺杀了宋轶。之后,他向全军公布了宋轶的罪行,并获得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楚怀王被项羽的实力所逼,木已成舟,也认可项羽的行为,封项羽为大将军,全权指挥作战,并命英布、溥将军归他指挥。
项羽立即北上,星夜中奔赴战场。至此,赵已伤亡惨重,粮草所剩无几。前来增援的、齐在一旁观望,不敢与秦军交战,项羽赶到后,立即部署,派英布、普将军领兵悄悄渡过漳河,出其不意地切断王立军的粮草供应。王立军处于饥饿状态,战斗力大减。赵军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随后,项羽带领主力渡过漳河,命令所有士兵凿沉沉船,砸碎炊具,每人只携带三天干粮,否则必死无疑。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其实和“最后一战”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利用了孙子兵法中的“置生死于度外”的原则。
果然,渡河之后,楚军将士个个奋勇争先。项羽首先进攻的是缺粮的王力。九战九胜,王力大败,有生力量全军覆没。后来项羽和张寒浴血奋战,但此时齐燕等援军还在一旁观望,不敢出战,得知张寒仓皇出逃,战局已定,全军蜂拥而出,像打扫战场一样与楚军共享胜利果实。最终,秦军损失惨重,王力被俘,苏娇被杀并自焚。就这样,孟获训练的边防军和张寒率领的秦军新锐被项羽葬送在巨鹿城下。从此,秦国的军事优势彻底丧失,只能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此役,项羽展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项羽的霸主成为所有义军事实上的最高统帅,没有人敢违抗项羽的命令。
如前所述,张寒战败后,秦二世大发雷霆,责怪张寒。司马欣求救无效,却差点被赵高陷害。当他回来时,他建议张寒早做一个计划。正当在投降和撤退之间犹豫不决的时候,项羽派大将蒲日夜率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三九津,切断了的退路。项羽亲率联军再次进攻,秦军连败。在这一点上,张寒缺乏粮草,没有赢得这场战争的机会。如果他撤退,他就会死。几经交涉,他率领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
至此,秦国的军事力量被彻底摧毁。项羽沿着黄河一路打到咸阳,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但是到咸阳的时候,刘邦已经驻扎关中两个月了。
原来,在项羽北上救赵的同时,还派刘邦从武关方向进军咸阳。虽然刘邦只带领了不到一万人的队伍,但是秦军的主力被吸引到巨鹿,所以刘邦一路顺风顺水,基本没有遇到强大的抵抗。反而降伏了很多军队,队伍迅速壮大。宛城投降后,刘邦不流血突破武关,打开咸阳南门。
就在项羽和刘邦的军队逼近咸阳的时候,咸阳发生了内乱。赵高诽谤李斯,逼死秦二世,然后秦王子英除掉了赵高。秦国的政局动荡严重影响了秦军的部署和作战。子婴除掉赵高,政局稳定的时候,手里没几个没用的兵。但他做了最后的挣扎,派了禁卫军看守关关。刘邦采纳了张亮的计划,一边派人游说守军将领示好,同时派奇兵绕到关关背后,成功拿下关关。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进驻巴商,咸阳近在咫尺。城中秦王子婴,可怜之极。他刚做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却面临亡国的厄运,成了“三无”之王:无人可用,无兵可战,无险可守。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自己绑起来,拿着皇帝的印章等物品,恭恭敬敬地向刘邦投降。
就这样,秦朝度过了他短暂的十五年,退出了历史舞台。两个月后,项羽来到咸阳城下,接受了范增的建议,设宴款待刘邦。刘邦知道自己实力不行,主动退出咸阳。就这样,项羽暂时成了名义上的天下之主。他凭借着绝对的优势,随意抬高其他势力,一下子分封了全国十几个诸侯,华夏大地再次回到割据时代。
但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走向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于是,各种势力再次开始融合混战,最终形成了刘邦和项羽两大军事集团。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的四年间,两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对抗。最终刘邦胜利了,建立了汉朝,实施了一系列顺应民心的措施。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享受和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