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真有吗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真有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6:27

秦始皇时期完成了中华明中社会治理体系和宇宙观的构建,但帝国内部社会治理体系顺利运行所需的人们最大共识——核心文化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完成,他只是初步完成了黄河流域的文化整合。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的融合又经历了200年,直到莽时期才完成。

受社会治理制度和同时形成的宇宙观的影响,秦始皇用阴阳五行宇宙观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来设计墓地的布局和结构。按照这样的设计,即使山倒了,秦始皇的灵魂依然可以在地下世界行使王者的权力。

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神拜鬼的思想似乎越来越严重。他一次又一次听信谣言,派出一队又一队的队伍去拜访东海的神仙。改名“真人”,藏在宫中的亭子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秦始皇从惧怕死亡变得如此渴望长生不老呢?

秦始皇在国家统一后的五次出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巩固新建立的帝国。大规模的巡礼宣示了帝国的威严,对巩固民心起到了非重要的作用。有两次游览值得关注。一次是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游齐鲁。秦始皇与山东儒生讨论封泰山祭山川之事。泰山、邹毅闭关禅立石,顶礼膜拜;登砀山琅琊台,立碑赞德。

对泰山的崇拜并不是秦国的传统。秦始皇游泰山实际上是黄河中下游两个文化区的融合,通过祭祀齐鲁所追求的神来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同,从而达到文化的统一。“昆仑系”与“蓬莱系”的神仙体系,是东部沿海地区海洋文化与西部黄河中上游内陆文化的差异。

另一次是三十七年(前210年)游东南。此游路线经过楚越吴核心地区,于祭会稽山,望南海,史松德立。像泰山一样,祭禹和在惠济山上立碑也是融合东南地区,或黄河和长江文化的尝试。

相比齐鲁,吴越离秦很远,彼此联系很少。楚国作为南方最强大的国家,对秦国非常敌视,所以整合南方的文化非常迫切。但直到去世,秦始皇整合几大文化圈的构想都没有完成,这是帝国运行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秦始皇去世前五年,不遗力地搞土木工程建设,渴望改变国家现状,希望子孙后代永远稳固。这些宏伟的工程也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秦始皇之所以抗拒死亡,很大一部分应该与他未实现的政治野心和未得到报酬的野心有关。

从战国末期到秦朝,阴阳五行的世界观和灵魂的二元生死观产生和发展。道家最初的“灵魂不灭”观念与真人境界逐渐融合,成为后世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灵魂观念总是作为生死观的背景而存在,社会背景影响了秦始皇自己的生死观。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过渡,死后灵魂和精神可以随肉体进入坟墓,继续他们的伟大事业。

后来秦始皇的生死观随着政局和个人心理的变化而变化。规划的政治蓝图尚未实现,南北、东西文化圈的融合远未完成,重大项目仍在建设中,面临帝国未完成的局面。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心,秦始皇从“不怕死”变成了“不想死”,进而转东方蓬莱的神仙,产生了一系列求神求药的行为。

作为时代漩涡的核心,在今天,我们无从得知秦始皇的心理活动,以上原因也只是猜测。始皇帝把希望寄托在“神仙”和“仙药”上,试图通过与“道”结合达到“真人”的效果,试图从个体层面对抗死亡。这个过程很有趣。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向死而生,秦始皇生死观的转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生死观的转变,秦汉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只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人死后依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能够像陵墓一样在私人空房间里设置帝国疆域,在墓地里刻画帝国行政体系,说明至少在修建陵墓的时候,秦始皇并没有把死亡当成目的,他想在地宫里继续思考宇宙和帝国的治理。在这种情况下

  • 秦始皇求仙是不是历史故事,秦始皇的求仙之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的求仙之路,秦汉历史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的几次求仙活动。最早的时间是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氏写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住,求始皇帝载少男少女一程。这一寻仙活动是徐氏要求的,而不是秦始皇下令的。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主动派盛等人到东海找仙门和两位神仙,并明确记载

  • 秦灭六国后的六国君主,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下场如何?哪些国家得以幸存?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之战后的各国君主,秦汉历史

    秦始皇嬴政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灭了山东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国灭六国后,那些亡国后的君王都怎么样了。1.韩王菲韩安汪涵安于公元前239年登基。他当政时,南朝鲜已经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强秦虎视眈眈,已经无力回天。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韩国投降者内氏腾率军攻打韩国。这时,安集结了南朝鲜仅有的5万兵马,准备抵

  • 秦国灭六国战略,秦灭六国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之战的战略契机,秦汉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日益强大,不断蚕食山海关内的诸侯。能走的都是一步一步走,还没有全面攻下六国。然而公元前230年,秦国一反常态,主力尽出。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短短十年间,消灭了英雄,统一了天下。诚然,秦国的实力远

  •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灭6国为什么楚国最冤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灭六国楚最无罪,秦汉历史

    秦王嬴政继位,整个战国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这是因为,秦王嬴政继位后,整个战国时代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从公元前231年秦灭韩之战算起,到秦灭齐的十年间,秦国彻底消灭了山东六国。正是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诞生了。秦朝的建立可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历史意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秦朝

  • 秦灭六国之战简介,秦灭六国之战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秦灭六国之战的顺序,秦汉历史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灭六国的过程并不复杂。虽然有秦国强大的实力和地缘因素,但从灭六国的顺序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说明秦国不仅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大,政治智慧也是一流的,门道值得探究。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汉、赵、魏、楚、燕、齐。当然,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

  • 秦灭六国的经典战役,秦灭六国纪实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灭六国之战的背景,秦汉历史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统一之战,是指战国末期中国七个诸侯国之一的秦国为消灭其他六国,完成中国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消灭了宰相吕不韦和长辛侯老艾集团,开始掌权。在李斯和廖伟的协助下,秦王制定了“灭诸侯、称帝、一统天下”的战略。具体措施是:笼络燕齐,稳定魏初,消灭赵涵;外向进攻,逐个击破。从

  • 兵马俑铜车马在哪个展厅,兵马俑铜车马在几号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兵马俑铜车马,秦汉历史

    1978年,考古人员对秦始皇陵周边地区进行系统考古发掘时,在圈地西侧的马头上发现了一件精美的备件。后来经过详细勘探,确认这里有一个葬坑,编号为3号,后来改为青铜车马葬坑。这个埋葬坑的面积很大,有3000多平方米。1980年11月至12月,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两辆青铜车马。青铜车马离地约七

  • 陶制兵马俑,兵马俑陶艺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兵马俑的陶马工艺,秦汉历史

    1、2、3号坑出土的陶马包括战车用车马和骑兵用鞍马。这些马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分别制作马的头部、颈部、躯干、四肢、尾巴和耳朵,然后组装粘合形成粗胎;其次是用泥装饰,雕刻成型,阴干,入窑烧制,最后上色,完成陶马的制作。马涛出土时,马头已从关节处断裂,关节面有粘泥的痕迹,证明马头是用模具制作的。马头

  • 兵马俑的彩绘工艺和颜色变化,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兵马俑的彩绘工艺,秦汉历史

    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本来是有颜色的,出土时大部分颜色已经脱落,陶俑上只剩下斑驳的残迹,剩下的一些颜色较多的人像完好如初。通过对陶俑色彩的分析,可以大致了解秦俑各种服饰色彩的特点,为研究秦代服饰色彩和军服装备提供了有价值的实例。通过对出土陶俑彩衣颜色的初步统计和分析,得知秦俑的服饰颜色有多种,如粉绿、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