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又称南越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到亡国君主赵建德,共有五位君王,享国93年(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
秦末,南海郡太尉赵佗乘秦亡,封关封路,将岭南的桂林郡和郡合并;公元前204年,南越国正式建立,都城设在番禺。全盛时期,南越国的疆域包括中国、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小部分)、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南越是汉朝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2年夏,汉武帝刘彻出兵十万,发动对南越的战争,同年冬灭南越。
历史记载中,岭南被称为蛮夷之地,岭南文明史始于秦平定岭南。赵佗实行“和合百跃”政策,引进中原农耕技术和先进文化,使岭南从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迅速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带入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的千年辉煌。
南越时期漆器、丝绸、陶器和青铜器的出口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代,广州成为中国与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原商人创造财富传奇的地方。
历史先秦时期
商朝、西周时期,广东与中原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春秋战国时期,岭南与吴越楚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的楚亭、南无城传说,反映了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商》中也有“收南海”的记载,说明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政关系。战国前后,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Xi瓯和骆越两个大国,是岭南地区各国的鼎盛时期。
秦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呦呦率领50万大军分五路,平均10万路。一路攻下东瓯、福建(浙江、福建),两路攻南越(广东),另两路攻西瓯(广西)。第一阶段,广东很快受到冲击,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抵抗。在广西,打了六年,是以“几十万尸体流血”为代价,广西和越南才能统一。
据《淮南子仁贤训》记载,“都督土遂失兵五十万,以五军,一军堵城岭,一军守九疑,一军在都番禺,一军守边,一军留干水。三年来,我不懂十字弓,这让鲁林无力支付。为了抗击越人,杀死Xi瓯军,士兵们挖沟打开粮道。越南人民都在丛林中,他们和动物在一起,所以他们不愿意成为陆琴。接君,在反对派,认为他将在夜间攻击秦人,打破他们。杀了队长,杀了他,几十万人被杀,所以我发了警告,做好准备。"
前214年,秦始皇任命任骁为大将军,赵佗继续进攻广西的Xi瓯、骆越等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岭南大业,从而将整个岭南纳入秦朝版图。
在南越王武时期
204年前,赵佗正式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王”。
赵佗在位时,为了保全自己独立的王国,极力表现与中原的异同。他在给汉文帝的最后一本书里,强调自己是“蛮夷长者”,甚至以“坐在一个篮子里”的面目会见汉朝的使节,以示与中原的华夏不可同日而语,以使汉朝放弃吞并南越。
在王洋统治南越期间。
赵建德登基后不久,汉朝和南越交战。这一年,汉武帝在得知汉战败和背叛汉后,决定派10万军队去南越。同年秋,汉武帝派十万大军,分四路攻打南岳,一路由将军吕伯德率领,从桂阳回雷水,过七天岭,入连江;
一路由船上大将杨福领兵,溯赣江而上,过大鱼岭入镇江。第一路由葛川将军阎正和李霞将军田家率领,从零陵出发,沿漓江到苍梧。赤邑侯留下的一条路他派巴蜀兵和夜郎兵顺北盘江而下。计划第四路军最终会师南越首府番禺。
公元前112年冬,吕伯德第一军与杨仆第一军会师,两军合力围攻番禺。此后,番禺落入将军卢博德之手,蜀阳侯和西逃时被卢博德抓获。南越国家灭亡于汉武帝丁原六年,整个南越国家持续了五个国王,历时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