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专卖又称“盐铁官营”。旧社会政府垄断盐铁,限制工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相传最早始于齐国春秋时期,《管子》中提到的“官山海”是指官方垄断山海的生产。当时山海的生产主要是铁和盐,政府管理盐和铁,在价格中包含了税,以至于人们无法避免征收阶层,但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汉初统治者提倡自由放任,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使经营盐铁的商人比王侯更富。
起源和发展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关山海”政策,即共同独占盐铁。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利益,还实行盐铁专卖。当时山海的生产主要是盐和铁,政府垄断经营,把税包含在价格里,使人们无法避税,没有感觉。汉初开放私营,使盐铁商比诸侯还富。出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居公之急”的反感,汉武帝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络盐铁”,将盐铁生意收归国有,垄断经营。
在生产盐铁的地方,设置盐官、铁官进行管理。食盐专卖是盐民在政府监督下生产,由政府以固定价格收购,由政府运销。铁垄断将铁矿石开采、钢铁冶炼、铁的铸造和销售等所有环节都置于政府的统一管理之下。东汉废除了盐铁专卖,实行赋税制度。三国两晋注重特购,南北朝恢复赋税制度。
从隋朝到唐初,取消了盐的特别税,像其他商品一样征收城税。唐朝安史之乱后,由于财政困难,再次实行食盐专营。此后历代都加强了对盐的专卖,对铁实行税制,不再与盐同等对待。盐铁垄断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尤其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垄断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
历史影响简单的勒索,容易激起民众的反抗。表面上看,“官山海”不直接征税,不会引起百姓任何怨言,达到“见施之形,不见取之理”的目的,是国家财政非常巧妙的方式。
关山海为管仲之后的各个朝代所重视,尤其是在宋元明清几千年间,盐收入成为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
管仲的盐铁专卖思想流传至今,影响深远。成为春秋以后中国两千多年食盐专卖制度的起源,所以后人尊称管仲为“盐宗”。
其他介绍汉武帝时期,为了进攻匈奴,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盐、铁、酒的全国专卖制度。后来汉武帝晚年颁布了《论台有罪上谕》,对超出反攻匈奴范围的过度军事征服进行了忏悔,转为更加和平的政策。
但直到汉昭帝时期,一直没有废除的盐铁专卖制度引起了广泛的不满,从而引发了《盐铁论》记载的大辩论。这就是“国家”该不该退的问题。在盐铁会议上,为盐铁垄断辩护的人说是为了筹集军费抵抗匈奴,反对盐铁垄断的人则强调儒家经典的“不与民争利”原则。
盐铁会议很快废除了政府对酒业的垄断,部分废除了盐铁垄断。但盐铁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一个至今仍非常适用的宪法原则,即政府只能以适当税率收税的形式获得提供公共产品的资源,而不能经营普通商业。
或许桑弘羊在盐铁专卖建立之初是真心诚意的,当时对匈奴的大规模进攻可能暂时超出了财政承受能力。然而,一旦他们获得了垄断的好处,他们就不愿意放弃。
汉昭帝在盐铁会议后采取的废除酒专卖制度和部分废除盐铁专卖的措施,历来受到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