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拒绝了。西周后期战争后,皇族实力大减,平东迁靠诸侯实力实现。东移后,王室管辖范围大大缩小,而且在不断缩小。
西周后期战争后,皇族实力大减,平东东迁靠诸侯实力实现。东移后,王室管辖范围大大缩小,而且在不断缩小。随着领土和税收的减少,各国诸侯不再定期朝贡,王室失去朝贡,经济十分困难。与皇室管辖范围的缩小和经济窘迫相反,各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崛起,开始挑战周的专属地位。周只有虚名,没有实力,无法行使相应的权力,日渐没落,出现了“以方博政”的局面。
衰落的原因是春秋时期,这是我们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争霸。这告诉我们,春秋时期最显著的历史特征之一就是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争霸。那么,周王室的衰落有哪些方面呢?
1.实力严重削弱
春秋时期,周王室本身的实力被严重削弱。(1)直接管辖的土地,人口所剩无几,西周强盛时,周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从濠井到洛邑,约有一千里之遥。王萍迁都后,西部土地归秦国所有,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有600英里。后来由于诸侯的侵吞,戎族的占领,有功诸侯的赏赐,土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土地减少,人口自然减少。(2)强度大大降低。土地减少,人口减少,财力、物力、军力自然减少。西周强盛时,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有14万多人。东迁后,仍有三万人。后来逐渐缩减到只有几千人。
2.地位的相反变化
王室土地、人口和军队的减少表明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被严重削弱,因此周王室的地位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周失去了“共主天下”的资格,而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附于一个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衰落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才相继出现。作为“天下共主”,周虽然名存实亡,但周过去享有的权威却被一些大诸侯国所怀念。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为了争夺周过去所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霸主。这就是军阀称霸的原因和实质。春秋初有140多个诸侯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五霸,先后崛起争夺霸权。
最后,由沈京和丁(公元前320-314)统治了六年的太子被推翻了。王献死后,他继承王位,统治了6年。他因病去世,埋葬地点不明。
在梁和王继鼎统治时期,为了保存和壮大自己,战国七雄寻求自己的盟友。有周赧王的时候,几个比较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进攻一个强大的国家,这叫“联合”;有时一两个强大的国家(主要是秦国和齐国)联合起来攻击一个较弱的国家,这被称为“连横”。一些说客研究世界局势,在国家之间旅行,以说服君主联合或连横。历史上,他们被称为战略家。
为了解除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威胁,公元前318年,魏国宰相公孙衍发起了与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攻秦的运动,推举楚为纵长。同年,五国联军到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秦国出兵迎敌,联军撤退。第二年,秦军在五国与南、赵、魏的军队交战修鱼(今河南原阳县西),杀敌八万,大获全胜,这次打败了五国一体化。公元前315年,病逝,死后的庙号为“王”。
在统治的最后58年(公元前314-256),周是的一个王子。沈良死后继承了王位。在位59年后,他因病去世。葬于前水北岸(今陕西省陇县),葬于岳阳县(今湖南省岳阳县)。
周赧王计燕统治时期,秦国开始从左向右进攻,南攻楚国,东攻三晋(朝鲜、赵、魏),并向中原扩张。
当时年事已高,奔波于周、秦、梁等地,耐不住劳累,到凉城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计燕死后,谥号成了“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