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周朝为什么800多年,为何周朝时间那么长

周朝为什么800多年,为何周朝时间那么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06 更新时间:2024/1/2 2:55:23

中国的历史延续了五千年。在时间的长河中,无数朝代交替,跌宕起伏,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历史。

在所有统治者的思想中,他们一定认为自己建立的朝可以一直传承下去。但还是有一句话叫“穷不三代,富不过三代”。就算你是一国之君,拥有全世界的财富,你的后代也总能想出法律来毁掉你的家庭。

王朝也是如此。在内忧外患的影响下,短短几百年,足以让一个当初无比强大的王朝成为历史。更况短短几十年上百年就彻底荒废了。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中,你知道哪个朝代历史最长吗?为什么能长久?

有句话叫:“吸取前世的酸甜苦辣,检验今日的得失。”我们把朝代的兴衰作为一面镜子来权衡当下的是非,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作为历史上第三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前后换了32代,共37位君主,直到公元前256年最终覆灭,享受了791年的国运。

周朝之所以能够传承这么多年,是远远超越其他朝代的,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制度和政策。在权利的划分上,比其他朝代更加公平,在诸侯国之间有着非重要的平衡。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周朝的寿命那么长。

第一,礼乐制度

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对周朝的民族运动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是周朝民族运动持续如此之久的根本原因。西周建立的礼乐制度,说到底是一种阶级分化的方式,或者说是把各个阶级直接放在表面上,以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在周朝之前,夏商朝采取了相对简单的行政制度,即在中央政府设立负责管理的官职,在地方政府封侯波统治。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省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容易使地方侯波的势力逐渐壮大,从而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所以西周建立后,非常详细地制定了礼乐制度,并编成法规,人人都必须遵守和遵循。看似简单的礼乐,直接分割了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一个阶级低的人,包括他的后代,只能延续属于自己阶级的礼仪和音乐标准。如果他想提高自己的阶级,就会遭到比自己阶级高的人的反对。

礼乐不只是那么简单,还能让人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礼乐制度明辨是非,判断亲友关系,评价真假。

随着中央政府的不断使用和推广,礼乐制度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标尺,甚至有人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这一层礼。

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的崩溃感到痛心,号召大家“克己复礼”。礼乐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为礼乐制度的诞生,西周才能延续这么多年。

第二,分封制

当然,王朝的兴衰总是与人心有关。一套礼乐制度不足以完全约束有欲望的人。这个时候,西周的制度本身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分封制。

如果说礼制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那么包制就是公司的业务经理,不断为公司创造效益。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能力,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分封制的实行使西周有足够的力量消灭商朝,从而建立了一个无比庞大的王朝。

在分封制下,公司的所有者,也就是周朝的统治者周受益最大。随着诸侯国疆域的不断扩大,周的疆域自然也越来越广,完全没有必要让周亲自动手了。

在分封制下,分封制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诸侯国之间难以联系,阻碍了诸侯之间的相互合作,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

允许诸侯国继续分封,也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诸侯国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效仿周分封。久而久之,它的诸侯国演变成一个小国,但它的公民却按照礼乐制度尊周。

土地和义务在分封制中相互联系,使诸侯不得不爱护自己的领土,大大减少了周天子的开支,把诸侯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谓高明。

但是分封制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随着礼乐制度的崩溃,诸侯之下的人民不再尊重周,这导致了原本由周控制的世界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诸侯之间的权力完全归于自己,导致诸侯的权力越来越大。所以东周的周天子只能作为吉祥物存在。

第三,宗法制度

权利的传承总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古今中外无数的战争也开始了,而宗法制的诞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因皇权内部斗争而灭亡的可能性。

如果周有几个儿子,大儿子虽然老了,是他第二任妻子生的,二儿子、三儿子虽然小,是他大妻子生的,那么这些儿子在他死后怎么继承周的权利呢?

如果没有明确的制度,光是这些儿子们的权利之争,就足以让一个庞大的帝国遭受一段时间的沉重打击。宗法制度的诞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情况。

宗法制度起源于宗法社会。作为从宗法社会演变而来的制度之一,宗法制度在实行之初就排斥女性。

毕竟王权继承在宗法社会是男人的事情,宗法制度诞生的原因也是为了保证宗法社会最高领袖的王权继承。为了防止子女之间因为权力而争斗,周朝的宗法制度规定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皇权,即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度的实行,不仅规定了王权与宗族之间的权利继承,而且严格划分了周代所有的宗族,大小宗族都有区别。

这个角色保证了贵族的地位,在职位可以继承的时代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即使家族再大,权力也不会因为兄弟之间的竞争而被瓜分,这对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周朝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主要来源于以上三点。

宗法分封制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在两种制度的结合下,一个控制权利,一个控制政治制度,符合天下人尊周的礼乐制度。所以周朝的命运即使后期无根,依然可以有效传承。

更多文章

  • 周朝的科技文化成就,周朝的思想文化科技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的科技成就,周朝的科技水平

    周朝(公元前1046-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奴隶制王朝。周朝传世32代37王,享国790年。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周代的科技成果!青铜艺术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持续了约1600年。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器、兵器和杂器。乐器也主要用于祠堂

  • 周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周朝怎么开始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朝是怎么建立的,周朝的崛起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和袁菲姜渊的儿子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裔巩留带领族人从太移向磁。周人早期生活在陕西武功一带,到巩留时,周人部落已经迁到建安。从农牧部落到以农耕为主的城市。从巩留开始,在九世继位之后,当顾的父亲是部落首领时,周人由于戎的入侵而被迫迁移。他们越过漆,何炬和梁山,转移到渭河流域

  • 周朝文化的主要特征,周王朝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朝的文化成就,周朝的文化发展

    周朝(公元前1046-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奴隶制王朝。周朝传世32代37王,享国790年。画周朝的文献相当丰富,尤其是壁画。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楚国诗人屈原的《田文》中反映的内容,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壁画的巨大规模,可惜至今没有流传。我们只能从青铜画、漆器画和仅存的两幅帛画来

  • 西周国野制度主要特点,周朝的国野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的国野制度,周朝国野制度的特点

    商朝国家荒政制度一般难以确定。西周时期的国有田制最为典型。到了春秋时期,国有田制开始瓦解,到了战国时期,一般都是郡县。周公东征与周初的武装殖民。周朝是由齐威和河洛之间的“小国周”发展而来的。势力在成功取代“大州殷”后,并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疆域。在前商朝的大部分地区,人民在文化等方面与周人有很大的

  • 周朝的礼乐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周朝的礼乐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朝的礼乐制度,夏商周历史

    周朝(公元前1046-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奴隶制王朝。周朝传世32代37王,享国790年。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周朝是由周武王的姬发建立的,定都濠江(今陕西Xi)。建周(今河南洛阳)后,举行了一系列祭祀和犒赏朝臣的

  • 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周朝的中央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中央实行什么制度,周朝的中央制度

    按照《周》制度,大国诸侯有时可以兼任王室官员,如周初魏康舒为周思蔻,西周末年为周司徒。诸侯在其封建国家设置的官制大致等同于皇族,军队成为了各自一方的主宰。周对诸侯有很大的权力,诸侯仍然可以服从朝贡。《左传》十三年,曰:“昔帝王以班纳贡,列尊纳贡,周制也。”除了贡纳尔,还需要朝圣述职,派兵签字。周天子

  • 先周是什么意思,先是西周还是先是东周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先周是怎么崛起的,先周崛起原因

    、姬昌时期,国力渐强,“三分天下,二分周”,为商业的灭亡奠定了基础。姬昌死后,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在国内非常重视贤人,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以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恭、康舒、姬旦等良臣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人才济济,政治蒸蒸日上。争取联合更多的诸侯国,壮大自己的实力。武王审时度势,

  • 西周建立的都城在哪里,西周建都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周建都在西安还是洛阳,西周建都洛邑

    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四面广,以周洛为中心,故称洛邑”。周公设洛邑为都,因其在土,诸侯皆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尚书》称为“土中”、“洛书”、“洛书”、“新义罗”、“东郭罗”。何尊的题字叫“成周”、“中华”、“王成”。洛邑河畔有两个都城,周城和望城。洛邑是周武王在中原定居的地方,周成王

  • 东周的都城洛邑,东周的都城是洛阳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东周建都城在哪里,洛阳东周城遗址介绍

    西周时期,周幽王以烽火为诸侯,沈侯、权荣之乱是由皇位继承问题引起的。首都濠江被攻破,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后,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史称东周。其实在西周时期,为了控制东方,周朝就开始在洛阳建都城,称为成州,以洛邑为都城。洛阳东周城遗址是东周的都城遗址。历史称之为王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河与洛河交汇

  • 商朝在洛阳建都多久,商朝迁都洛阳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朝都城在洛阳吗, 洛阳商朝遗址

    商汤都城锡伯(bó)位于河南偃师以西10公里(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公里),是偃师商城遗址。商朝国王盘庚在迁都殷(安阳)之前,“从前朝王宅”定都锡伯,建都二百余年。历史上商汤的都城到底在哪里?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孔子《尚书·序》说“唐始居伯”,《尚书·李政》提到“三伯”。唐代孔英达在《尚书正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