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简介50字,东汉历史简介及人物历史事件

东汉简介50字,东汉历史简介及人物历史事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32 更新时间:2024/1/28 4:39:54

东汉(25-220)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传至第八代,有十四个皇帝,享国195年,与西汉合称汉朝。

新朝末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汉朝宗室刘秀乘势而起。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延续“汉”国号,史称光绪中兴。东汉时期,三公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尚书台的权力得到了提升。汉明帝和张寒统治时期,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张明统治时期。在张寒后期,外戚变得越来越霸道。汉和帝继位后,外戚被消灭,东汉国力达到顶峰,史称千古元龙。

东汉中后期,皇太后说是外戚管事,年轻的君主可以在宦官的帮助下管事。史称官官之争,政事日益腐败,权贵势力大肆吞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农民不堪官吏、爵位的残酷压迫。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下令各郡自行招兵,基本平定了叛乱,却导致了地方豪强的挟洋自重。

初平元年(190),董卓将狄咸迁至长安,从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后,建安元年(196年)回西,曹操迎汉献帝迁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被灭,进入三国政权时期。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在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开创了郑雪。技术上,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和浑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进。这一时期,佛教通过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扩张,形成士绅,匈奴、羌、狄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领漠北,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秀,汉朝始祖刘邦的第九孙,是汉朝的后代。他继续“汉”的称号,并建立洛阳作为首都。因为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的东面,所以称为东汉。西汉是前东汉,又称后汉。

东汉(25-220)和西汉灭亡后,西汉的外戚、汉武帝王的侄子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掌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王莽实施了各种改制政策,但这些改革不仅没有稳定社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好汉》中有一位将军叫刘秀,实际上是西汉皇帝的远房皇族,在推翻王莽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秀不仅利用起义军的武装力量,而且善于利用地主的强大力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元25年,他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成为汉光武帝。

汉光武帝非常重视中央集权统治的维护,他采取措施削弱豪杰的权力,扩大监察机构尚书台的权力。同时取消了一个郡长的设置,以遏制地方军事力量。实行精简行政、减免土地税、组织开荒兴修水利、下令解放奴婢等措施。这些做法带来了东汉初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东汉时期是科技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浑仪和地动仪;张仲景华佗都有很大的医学成就。继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之后,东汉班固的《汉书》成为又一部重要的历史巨著。东汉还产生了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推行的旧政策,整顿吏治,设六部尚书掌管国事,以进一步削弱三公(邱、司徒、司空)的权威;废除“官奴”;清查土地,逐步稳定人民生活。到公元1世纪中叶,东汉经过光武帝、汉明帝、张寒三代皇帝的治理,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光武复兴”。

公元89年,汉高祖张由年仅十岁的登基,年号永元。由于何棣年幼,统治权完全掌握在张帝的皇后都史和弟弟窦宪手中。窦家族的专制权力引起了从上到下官员的不满。公元92年,何棣与宦官郑忠等人联手灭窦氏,郑忠因功受封。此后,宦官越来越多地参与东汉的政治统治。此外,自以来,宦官在汉朝的帝都一直受到宠信,宦官的权利在桓(公元132-167年)和灵(公元168-189年)时期达到了无界的程度,形成了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独享权利的格局。

公元189年东汉中期以后,宦官专权,外戚掌政,矛盾重重,爆发了一场“党民之争”。此后,统治集团更加腐朽,社会上强大的地主势力恶性膨胀,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化。184年(钟平元年),在各种连续小规模起义的基础上,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大规模黄巾起义。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地方分裂势力相互混战。公元220年(延康三年),曹丕代汉称帝,东汉宣告灭亡,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长期分裂——三国时期。

标签: 东汉简介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门阀势力形成时间,古代门阀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门阀是什么意思,门阀制度的特点

    门阀,家族和阀读的统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世家、衣饰、宗族、士绅、势族、贵族世家、巨室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门阀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六大贵族和夏朝的周皇帝(夏朝的后代一直到春秋时期都处于诸侯的地位):这六大贵族分别是赵、韩、魏、智、范、中行。夏朝的皇帝是辽(郭)。魏晋时期有特殊地位的地主,东汉时期

  • 大理寺是什么朝代创建的,大理寺是什么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理寺是哪个朝代设立的,秦汉历史

    大理寺是古代重要的官签,负责刑事案件的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是中国最高的法律机构。秦汉时期,廷尉负责案件审查。当时的处罚主要依据商鞅变法时期修订的法律。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发生了变化。在元佑发展变化的第一年,右监查无公务,左右被推为一司。三年来,三省请来了监狱的管理权,按照三司的老

  • 海昏国为什么被废,海昏县在现在的哪儿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海昏国在哪里,秦汉历史

    据《大一统志》和《清代新建县志》记载,海昏侯国的原址是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油塘村,当地居民至今仍称之为“昌邑王城”。城市呈正方形,地面平坦,面积约2平方公里。东南西北有四个门。据了解,历经两千年沧桑,昌邑王城的概貌依然依稀可辨,原有的墙基还在。海魂县的地址在哪里?据地方志记载,汉海浑郡属汉代张羽郡,主

  • 扶余国怎么灭亡的,扶余国是什么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扶余国的由来,秦汉历史

    扶余国又称“扶余国”,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94年,是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的第一个扶余国。前期城市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小城子村。后期城池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这里粮食丰富,有大量余粮。国家的老城叫虞城,属于哀地。傅雨桐占了地盘,自称“死人”。扶余国始建于前2世纪,494年被高句丽所灭,延续了约7

  •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谁,麒麟阁十一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麒麟阁十一功臣都有谁,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哪个朝代的

    麒麟阁十一杰是我国西汉时期霍光等十一位名臣的总称,后简称麒麟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汉中兴之主刘询皇帝因匈奴向大汉投降,召回旧部辅佐有功官员。这使人们在麒麟阁画出十一位功臣的形象,以示纪念和赞美。后人常以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等来提及他们,流传着一些“画馆成功”、“谁在亭上”等诗句,

  • 金张掖银武威的来历,金张掖银武威秦十万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张掖,银武威的由来是什么,秦汉历史

    “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有所谓“金张掖,银武威,金银天水”“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还有一条信息,来自明驼的《河西文健录》。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明陀夏秋两季往返兰州至敦煌,历时七个月,行万里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河西笔记》,记述了河西的政治、经

  • 区田法图示,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区田法的做法,区田法起源于什么时候

    节田是汉代实行的一种抗旱高产的耕作方法。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32-7年)关中地区农学家毕生之总结推广的。据《巴生书》记载:“汤有旱,伊洛为区田,教人粪种,负水浇灌庄稼。”据说抗旱增产的地域田,最初是由茬汤侍郎伊尹创造的。练习面积实地法的具体方法是深入挖掘“面积”(音欧,意为地平面以下的洼地)。区田法

  • 西汉大将军大司马,西汉时期的大司马是做什么的官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时期的大司马是做什么的,秦汉历史

    西汉初,在没有司马的情况下,在中央设置了邱。西汉皇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罢黜邱,元寿四年(公元前119年)封其为傅,与魏卿为古将军,霍去病为大将军。《汉书·九义》载:“元寿六岁,故罢官,周制司马。辩士以为汉军有官、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司马,故别异于司马之大小。”可见汉武帝时任用傅代太尉,却

  • 西汉地方制度是什么,西汉部队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汉的地方军有哪些,秦汉历史

    西汉时期有训练有素的后备力量,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物资官(步兵)和骑士(骑兵),这些后备力量都由郡守和县尉掌管。常备军和后备军的士兵都是县里征召的“正规军”。郡国兵郡国兵是西汉时期的地方军,分为内郡兵和王两种。分别由郡守、各王国队长、各王国中尉领导。主要驻扎在郡县、各王国都城和各王国军长府,也有少部

  • 西汉侍中是什么官,西汉侍从军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期门骑兵是什么,羽林孤儿简介

    西汉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比秦朝更完备的武装力量。西汉初期实行征兵制,由两名正规士兵镇守都城。一个是邦联军,镇守宫城,由魏巍率领;另一支是北军,保卫首都,由副将率领。两者各有两万人。到了汉武帝时,减少到一万个。每年轮换正规军不利于保卫首都。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军人,为军队和禁卫军服务。公元前1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