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08 更新时间:2024/2/25 16:00:19

在我国之前有很多俗习惯,只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传,很多东西也就被人们慢慢逐渐淡了。如今的人不会像原来的人那么讲究了,比如大家伙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一辈人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吃饭的时候需要等着辈入座的时候才能开始动筷,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敬重。另外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老一辈人认为吃饭的时候要专注,这是最基本的礼节。喝酒吃饭一样,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过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觉得和朋友聚餐就应该随心一点,就当是在放松自己的身体。

在春秋时期,很多大儒提出了不少关于人行为举止的要求,特别重视道德和礼节。同时呢,我们的祖先还建立了大量的礼数,用来规范我们后人的行为,他们怕我们遗忘,于是把这些东西总结成一句句俗语。下来,笔者就来给大家讲一条关于喝酒时礼节的俗语,说的是“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我们首先来看俗语的一句,其实这半句俗语是有典故的,它最早出自《论语》里面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这是在提世人做君就要有一副君主的样子,做臣子就要做出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当儿子的就要清自己的身份,多听家中长辈对自己提出的建议。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大家子人坐在同一餐桌上吃饭。但每当过年逢节的时候,家中一定会有一些长辈前来,那么长辈就会和长辈坐在一起,辈们则聚在一起聊天玩游戏。

这样的礼节,就算是放在现代,人们也是很重视的。如果家中有很多长辈,你把一对父子安在一张桌子上,这就显得不合理了,人们会觉得对长辈有些不尊重。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按照长辈的辈分来安排座位,辈分最大的一定是在正位上。

这样安排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长辈和晚辈们存在许多代沟,他们就算坐在一张桌子上,聊天的话题也是不同的,偶尔谈到某一件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时,长辈们还会觉得比自己年龄的人有些幼稚。

然后我们来看后半句,这是在说叔叔和侄子不可以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喝酒。看完上半句俗语,这后半句就比较理解了吧,正所谓“尊卑有序”,古代人最看重的东西就是辈分。

那个时候人们觉得最尴尬的事情就是叔叔还没有自己的侄子大,以前人有的结婚比较早,很多家庭里面的叔叔和侄子年龄差不了多少,甚至侄子年龄都比叔叔大。但辈分在这里摆着,做晚辈的还是需要尊重理解。

这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是说当叔叔的不能给自己的侄子敬酒,不然就是不成体统。可能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时代,有些死板的规矩不去遵守也是可以的,但笔者认为既然是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我们做后人的就应该奉行,这是我国的民族特色。

况我们这个社会就是把儒学主义封为上卿,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看重“体面”。见到自己的长辈该有的礼节必须要有,若是不遵守礼节,随便和别人喝酒,吃饭的时候也是一点也不顾忌,这还谈什么“体面”呢?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齐白石的画作《蝉》为何价值8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齐白石了。齐白石原本是木匠出身的,早年也从未受到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对于绘画的摸索纯粹就是靠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齐白石与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大师不同,齐白石最初接触绘画艺术是从雕刻花木开始的,直到年长之后他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绘画。众所周知,齐老最擅

  • 全国各省简称顺口溜,中国各省简称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这则各省简称顺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鲁晋 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 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 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不过,对于这样的简称,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东东部很多人都对山东称“鲁”不称“齐&rd

  •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是一句俗语,北方冬天通常比较寒冷,古人会选择在冬季出门打猎,有时候能在路上看到冻死的兔子。不过一般这种兔子可能并不健康,所以建议最好是埋了,而不是捡回家吃。所以这句俗语也有不要贪小便宜的意思,其实古人有很多生活上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能教会我们很多。下面就为

  •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古代教师称呼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教师节,相信大家都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就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古人是非常看重老师的,在古代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多达十几种,可能多数称谓大部分的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这次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

  • 中秋节观潮的来历是怎样的?中秋为什么要观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迎来中秋节了,其实中秋的习俗还挺多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古人在中秋都会举行赏月、拜月、猜谜、吃月饼等活动,其实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只不过被很多人遗忘了,那就是观潮。古代生活在浙江一带的人们,他们中秋除了能够赏月以外,还可以顺带观潮,此后中秋便慢慢多了一个风俗。不过中秋为什么要观潮呢?其实古人对于

  •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这首词十分特别,每句话都有一个“春”字,这首词不仅是讲春

  • 中秋节最大的谎言是什么?月饼起义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谣言有很多,就比如说“禁止菜刀”差不多就是很多户才有一把菜刀的。然而事实上,以往的很多谣言都是在清朝后期,反清人士接着“反元”的名义胡编乱造的。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期相对较远了,被一些县志就冠以“俗言”&

  •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

  • 白露之后是不是就没有蚊子了?白露之后是不是会变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气温也稍微有一些变化,不过虽然有一点下降,却依然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总体还是在往下走的。秋天也已经到来了,不过秋季也并非是一下子就冷下来了,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ldquo

  • 二十四节气白露古诗词赏析,白露习俗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每年到了这时就证明气候已经慢慢转入秋天,准备迎接仲秋节的来临。古时候,人们用四时配五行,秋天属金,金色白,所以就把秋露称之为白露。相信大家在这几天已经稍稍感到凉意了,早晚的温差会比较大,所以大家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清楚白露有哪些习俗,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