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是什么意思?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68 更新时间:2024/1/19 6:59:58

立秋了,信很多朋友就会感受到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气温就会稍微有些变了。虽说有些下降,但是整体气温还是比较高的。秋季的到来并非是一下就凉了下来,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起来呢?很多人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

“白露勿露身”中的“露身”指的是赤膊露体、膀子。白露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尤其是夜清晨,凉意更甚。但中午前后,气温仍然不低,这就导致一天中的温差大。如果还想三伏天那样,一天到晚光着膀子,早晚很容易着凉,温差大也容易生病。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白露和秋分前后的夜晚,天气凉,气温低,并且越往后凉气越大。这是因为秋天在一天一天加深,离冬季越来越近,就会越来越凉快。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生活在农村,有时候可能会感觉到,秋季里的蚊子,似乎比夏天还要多,咬人还要狠。笔者经回老家,秋季时的蚊子,咬一下比夏季时感觉更痒,甚至有点疼,起的疙瘩也更大。这是因为,其实最适合蚊子生存的温度是25—30℃之间,再加秋季雨水多,所以蚊子也会多。并且,秋季尤其是初秋,是蚊子繁殖后代的一个集中时期,因此雌蚊子攻击性更强,咬人更猛,毒性也比夏季强得多。

而“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的意思不是说过了白露节气之后,蚊子就不再咬人了。其真实意思是过了白露,气温降低,不适合蚊子繁殖后代,所以蚊子不会再繁殖,数量逐渐减少,咬人也少了。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显然这一句俗语说的不是北方,而是种水稻的南方地区。“白露白迷迷”指的是白露前后有雾和露水,远远看去,水稻上的白色露珠和远处的雾,显得白迷迷的。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白露前后有露水、雾,那么今年的晚稻将有个收成。

盛夏酷暑,让人们分外想念凉爽舒适的秋天,但炎热的天气即使在立秋过后都不肯上离去,有时甚至到了处暑时节,依然上演着缠缠绵绵不忍去的大戏,那么到了白露以后,是不是终于凉快起来了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白露以后的气温,白露以后是不是就冷了。

白露是秋天的三个节气,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白露时节的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进入白露时节,夏季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由此也可见,“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

白露的到来,代表真正的凉爽季节已经开始,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合理进补,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锻身体。白露时节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在白露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之前有着很多风俗习惯,只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传,很多东西也就被人们慢慢逐渐淡化了。如今的人不会像原来的人那么讲究了,比如大家伙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一辈人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吃饭的时候需要等着长辈入座的时候才能开始动筷子,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敬重。另外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老一辈人认为吃饭的时

  • 齐白石的画作《蝉》为何价值8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齐白石了。齐白石原本是木匠出身的,早年也从未受到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对于绘画的摸索纯粹就是靠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齐白石与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大师不同,齐白石最初接触绘画艺术是从雕刻花木开始的,直到年长之后他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绘画。众所周知,齐老最擅

  • 全国各省简称顺口溜,中国各省简称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这则各省简称顺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鲁晋 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 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 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不过,对于这样的简称,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东东部很多人都对山东称“鲁”不称“齐&rd

  •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是一句俗语,北方冬天通常比较寒冷,古人会选择在冬季出门打猎,有时候能在路上看到冻死的兔子。不过一般这种兔子可能并不健康,所以建议最好是埋了,而不是捡回家吃。所以这句俗语也有不要贪小便宜的意思,其实古人有很多生活上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能教会我们很多。下面就为

  •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古代教师称呼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教师节,相信大家都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就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古人是非常看重老师的,在古代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多达十几种,可能多数称谓大部分的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这次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

  • 中秋节观潮的来历是怎样的?中秋为什么要观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迎来中秋节了,其实中秋的习俗还挺多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古人在中秋都会举行赏月、拜月、猜谜、吃月饼等活动,其实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只不过被很多人遗忘了,那就是观潮。古代生活在浙江一带的人们,他们中秋除了能够赏月以外,还可以顺带观潮,此后中秋便慢慢多了一个风俗。不过中秋为什么要观潮呢?其实古人对于

  •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这首词十分特别,每句话都有一个“春”字,这首词不仅是讲春

  • 中秋节最大的谎言是什么?月饼起义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谣言有很多,就比如说“禁止菜刀”差不多就是很多户才有一把菜刀的。然而事实上,以往的很多谣言都是在清朝后期,反清人士接着“反元”的名义胡编乱造的。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期相对较远了,被一些县志就冠以“俗言”&

  •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

  • 白露之后是不是就没有蚊子了?白露之后是不是会变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了,最近一段时间,天气气温也稍微有一些变化,不过虽然有一点下降,却依然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总体还是在往下走的。秋天也已经到来了,不过秋季也并非是一下子就冷下来了,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ldquo